記錄
-
-
-
大雅齋:
提起林百里這個名字,
在科技圈和藝術(shù)圈都能掀起一陣熱議。
這位76歲的“臺灣首富”
把公司做成了全球最大的筆記本代工廠
人稱 "代工之王"。
可比起科技大佬的頭銜,
他更在意的是 "廣雅軒主人
(09-11 22:58)
回復
-
-
-
海風清聽:
秘密花園:印加·摩爾的藝術(shù)世界在藝術(shù)的海洋中,有一位名叫印加·摩爾(Inga Moore)的藝術(shù)家,她的秘密花園為她打開了一扇通往內(nèi)心深處的窗口。印加·摩爾的作品如同一座座生動的秘密花園,充滿了生命的色彩和氣息
(09-09 18:55)
回復
-
-
陶芝瑤:
“蘇軾”,如同一個闊大的世界,無論后世之人如何探索鉆研、如何品讀玩味,總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莊子講“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眾止”,蘇軾之于我們的意義,正如這止水鑒人,能夠從中照見出生命的
(09-09 13:31)
回復
-
陶芝瑤:
“蘇軾”,如同一個闊大的世界,無論后世之人如何探索鉆研、如何品讀玩味,總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莊子講“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眾止”,蘇軾之于我們的意義,正如這止水鑒人,能夠從中照見出生命的
(09-09 08:51)
回復
-
陶芝瑤: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臨終前將自己的詩文集托付給摯友劉禹錫,這也是柳宗元集編次的起始。宋初穆修說:“柳不全見于世,出人間者殘落才百余篇。”經(jīng)過多年的訪求,他直到晚年才獲得柳集并過錄為另本,與李之
(09-09 08:49)
回復
-
大雅齋:
宋省予(1909—1966),原名連慶,字廉卿,號紅杏主人,生于福建上杭一戶豆腐坊雇工之家。其父宋賚臣乃閩西畫壇名家,耳濡目染間,幼年的他便執(zhí)筆臨摹,以墨為友。早年,他潛心研習任伯年寫意花鳥,筆鋒如春溪流淌,
(09-06 16:13)
回復
-
丁香雨:
酒闌琴罷漫思家,小坐蒲團聽落花。
一曲瀟湘云水過,見龍新水寶紅茶。
——張充和《云龍佛堂即事》
(09-05 07:32)
回復
-
大雅齋:
當城市的霓虹漸漸模糊了四季的輪廓,總有人執(zhí)著地用筆墨留住天地間最本真的美。黃雅菲的這七幅山水作品,就像八扇通往詩意世界的窗,推開每一扇,都能撞見讓人心尖一顫的好風光。那不是冷冰冰的顏料堆疊,而是她把對
(09-04 16:27)
回復
-
大雅齋:
中國畫的“氣韻”之說,始自六朝南齊人物畫家謝赫的《古畫品錄》,六法為: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yīng)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采是也;五、經(jīng)營位置是也;六、轉(zhuǎn)移模寫是也。
(09-03 19:15)
回復
-
大雅齋:
025年是鄭逸梅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前不久剛在上海書展面市的《鄭逸梅日記》,應(yīng)該就是為了紀念補這位著名的“補白大王”。十年前,中華書局出版《鄭逸梅友朋書札手跡》是為了紀念他的一百二十歲誕辰,《鄭逸梅友朋尺
(09-01 10:53)
回復
-
大雅齋:
025年是鄭逸梅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前不久剛在上海書展面市的《鄭逸梅日記》,應(yīng)該就是為了紀念補這位著名的“補白大王”。十年前,中華書局出版《鄭逸梅友朋書札手跡》是為了紀念他的一百二十歲誕辰,《鄭逸梅友朋尺
(09-01 10:18)
回復
-
苗華:
(08-31 14:14)
回復
-
大雅齋:
傳說,第一個為釋迦牟尼畫像的畫師,因極度欣喜竟然無法下筆,于是,佛祖來到水塘邊,讓畫師看著水中自己的倒影作畫,這就是著名的“曲倫瑪”,意思就是“影像取于水中”。這樣的歷史在公元前一百五十年至公元一世紀
(08-28 17:22)
回復
-
大雅齋:
佛教人物畫,也稱釋畫,歷史悠久,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來,佛教人物畫隨著佛教的興盛而傳播。佛教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類型一般有兩大類,一類是專門的畫工所畫的壁畫、卷軸、經(jīng)卷等等。另一類是文人士大夫畫家,并且有一定
(08-28 17:20)
回復
-
大雅齋:
禮之養(yǎng)成,非一日之功,亦非煌煌大論所能成就。它如同溪流浸潤卵石,日復一日,悄無聲息,卻終將其打磨得溫潤如玉。真正的禮貌,絕非浮于表面的社交伎倆,而是發(fā)乎內(nèi)心的對他者之尊重與對世界之體諒,是一種深植于骨
(08-27 18:41)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