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詩人薛濤是軍妓?在大唐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作者:宋執(zhí)群
(一組京劇《浣花吟》圖片)
妓女寫詩并不稀奇,但寫詩的妓女受到全民的推崇,恐怕也就在開放包容的大唐才會有了。
(一)美人帳下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是盛唐“邊塞詩”一哥高適流傳千古的名句,描寫的是邊關軍旅實況:戰(zhàn)士們在前線生死浴血,將領們在后方的軍營大帳下消費從軍藝妓們的歌舞美色。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德宗貞元年間,在川西南邊塞軍營,就經常有一位十七八歲的絕色軍妓為大帳下的將領陪酒獻歌,上演著這兩句詩境的紀實版。不過,與普通軍妓不同的是,這個絕色美人唱的不是別人的歌,而是她自己創(chuàng)作的。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每當這首幽怨感傷的歌聲搖蕩起滿帳的離愁別緒時,親臨前線的將領們都會被感動得熱淚滿襟。
這個女歌手就是薛濤,多年之后,她將成長為大唐最負盛名,也是最美的女詩人。
而此時,她還是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川西南最高行政軍事長官)韋皋收納的一名隨軍藝妓。
大唐最美的詩人竟是隨軍妓女,是不是想想都讓人血脈賁張?
(二)獨一無二的“校書郎”
唐德宗貞元元年(公元785年),中書令(皇上的大秘)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在一次夜宴中,一個十七歲的小姑娘吸引了他的眼球。邊上的侍從告訴他,那個小姑娘可是當?shù)氐拇竺。她不僅長得天香國色,而且還會寫詩作畫,書法彈琴。半信半疑的韋省長兼司令員將那個名叫讓薛濤的美眉叫到跟前,命她即席賦詩一試。
毫不怯場的薛濤美眉微蹙,略一沉思后,一首《謁巫山廟》隨即行云流水般流淌到潔白的宣紙上:
亂猿啼處訪高唐,路入煙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聲猶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云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斗畫眉長。
這首嘆古憂今,暗含經國之志的詩作,看得韋皋拍案叫絕,對這個懷有男兒雄心的小女子刮目相看,并當即決定將她收納大帥府中,擔任藝妓團團長,隨軍為將士們提供娛樂服務。
隨著對薛濤了解的深入,韋皋覺得僅僅讓她做個隨軍藝妓太大材小用。于是他突發(fā)奇想,準備向朝廷打報告,奏請?zhí)频伦谑谘悦貢⌒晒巽!靶伞钡闹饕ぷ魇枪淖珜懞偷湫2貢,雖然官階不高,但相當于最高長官的秘書,所以崗位重要,門檻很高。按規(guī)定,只有進士出身的人才有資格擔任此職,比如大詩人白居易、王昌齡、李商隱、杜牧等等都是從這個職位上開始宦海生涯的。但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哪一個女子擔任過“校書郎”。所以韋司令的意愿未能實現(xiàn)。可薛濤在軍中事實上承擔了這個職位的工作,所以人們還是稱她為“女校書”。
由于在這個崗位上的出色表現(xiàn),一時間,薛濤的文采風流和軍事才能被廣為傳頌,民間甚至傳說她是諸葛孔明轉世。與她同歲的大詩人王建就在《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贊她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币馑际钦f,在成都萬里橋畔住著一位才藝卓著的軍妓,(后來)在盛開著枇杷花的庭院里閉門隱居。自古以來如此有才華的女子能有多少啊,就連那些統(tǒng)領過文藝潮流的男人,總也有些不如她的地方。
但是人一得意,便易忘形,何況對于薛濤這樣才藝雙絕,又涉世未深的文青來說,總覺得籠兒不是鳥的家。這個生于首都長安,隨父宦游入川,后父死而流落異鄉(xiāng),過了好一段苦日子的天生尤物,一旦咸魚翻身、紅得發(fā)紫時,是很難不恃寵而驕的。
當時,四川的官吏為了巴結韋皋,紛紛來找已經在韋皋身邊紅得發(fā)紫的薛濤,向她送禮行賄。忘乎所以的薛濤來者不拒,然后就為那些官吏在韋皋的枕畔吹風使勁。后來她動靜鬧得太大了,韋皋為平民憤,下令將她發(fā)配到川西的松潘藏族草原去了。
其實,命運早就為她埋好了伏筆。薛濤八歲那年夏天,她的父親薛鄖在庭院里的梧桐樹下歇涼,忽有所感,吟出兩句詩“庭除一古桐,聳干入云中”,卻一時接不出下句。正在一旁玩耍的小薛濤頭都沒抬,隨口就續(xù)上“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鄖聽罷,又喜又憂地怔住了。喜的是,這個黃口小兒確有驚天之才。憂的是,她接續(xù)的這兩句詩似乎預示了她日后的風塵命運。
(三)弱女子身軀里隱藏著男兒情懷
邊陲草原的惡劣環(huán)境和戍邊戰(zhàn)士的艱苦生活開闊了薛濤的眼界,也喚醒了隱藏在這個弱女子身軀里的男兒情懷,她用這樣的詩作記錄下自己在邊疆的感受:
黠虜猶違命,烽煙直北愁。卻教嚴譴妾,不敢向松州。
聞道邊城苦,而今到始知。卻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
——《罰赴邊有懷上韋相公二首》
大意是:狡黠的吐蕃人違背協(xié)議,不斷燃起戰(zhàn)火讓北方的朝廷憂愁。但韋皋罰我去南部邊疆,沒敢讓我到北邊的松州前線去。早就聽說邊關非常艱苦,如今一到就感到確實如此。我仍然要將閣下軍帳里的歌曲,唱給戍邊的鐵血男兒們聽。
有了這段深入前線的特別經歷,后來,她在聽聞李德裕建“籌邊樓”安定了西川的動亂后,便激動得寫詩激勵將士們乘勝追擊。
平臨云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籌邊樓》
此詩的壯懷激烈,幾乎不讓男性邊塞詩人。
在西南草原,她還一口氣寫下十首傷離別的《十離詩》送到韋皋手上。韋皋心一軟,又一紙命令,把她召回了成都。
但此時的薛濤已經邊陲的風霜雨雪磨洗,已經被殘酷的人生兜頭潑了一盆冷水。夢醒之后,聰明絕頂?shù)乃靼琢耍酥荒芤揽孔约,任何身外的大樹都是靠不住的。因為,一個人要像個人一樣活下去,就必須有一個支撐生命的東西。只有依靠那個東西,才能拯救心的孤獨,才能獲取心的期望,也才能點亮人生的前途。于是她毅然決然地辭別了韋皋,脫去了軍裝,住進了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一個遠離塵世的小院,在那里種枇杷,讀閑書,開啟詩酒人生。
(四)她雖是軍妓,但不是公共汽車
既有女人的美貌,又有男人的智力,天生具有不同凡響魅力的薛濤,雖然出身軍妓,卻不是隨便誰就能上的公共汽車。
除了迫于生計委身過韋皋外,即便是當時的大詩人和社會名流白居易、裴度、李德裕等等都沒有進入過她的愛眼,都曾在向她示愛時碰過一鼻子灰,甚至把他們吟詩的秀嘴也搞上灰了。在愛情上,她很認真很任性,只忠于自己的喜好和感受,直到元稹的出現(xiàn)。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春,正如日中天的大詩人元稹以監(jiān)察御史(最高檢察院檢察官)的身份,奉命到四川巡視。他早就從好朋友白居易那里聽聞了薛濤的美名,所以一進蜀地,還沒到成都就迫不及待約薛濤在梓州相見。
薛濤也久仰元稹的大名,所以也立即從成都出發(fā),欣然赴約。
就像閃電驚雷,倆人一見就燃爆了火花。在元稹眼里,四十二歲的薛姐姐仿佛是一位擊敗了時間的二十四歲天仙。而在薛濤眼里,年僅三十一歲的元稹陽光帥氣得就像是年輕詩神本人。雙方都正是自己夢想中的樣子。
兩個真正懂得對方的人相遇,需要的是時機。薛濤與元稹的這次相遇雙方都仿佛等待了一千年。因為在人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難,難得的是像他們這樣遇到了知音。尤其對于薛濤而言,她期待這樣的相遇已經望眼欲穿,她等待這個像個支點一樣能把她從深陷的失落中撬出來的男人,已經等得心灰意冷。
于是,這次可遇不可求的相遇,一下子喚起了她前所未有的激情,約會一結束,她就連夜寫下了愛的宣言:
雙棲綠池上,朝去暮還飛。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池上雙鳥》
墮入情網的癡迷,宛若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
而元稹這個正在追歡逐愛的情路上一路開掛的大詩人也毫不示弱,一呼百應地投入了薛濤的懷抱。
兩個人都驚嘆這不可思議的宿命中相遇的時刻,都視對方為一個夢寐以求的禮物,在意外、驚喜和不太真實感中拼命啜飲愛情的甘泉,縱情品嘗情愛的芬芳。
他們在成都的錦江畔拋灑情人的淚水,在巴山蜀水間拓印情人的足跡,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工作,將現(xiàn)實的一切趕出了身外,解救著彼此的孤獨,成為了彼此的救贖。
就這樣,薛濤這個雖然當過軍妓,已人到中年,但仍然純潔得就像一只無辜小白兔的詩人,把元稹當作指引她回家的明燈,把這場相遇,視作治愈自己孤獨的唯一能量,心甘情愿地被那個年輕的老司機帶上了愛情的不歸路。
(五)纏綿與分離,堅持與逃避
然而,人世間的規(guī)則是,大歡喜往往會迎來大憂愁;大指望常常隱藏著大幻滅。
這年七月,元稹接到朝廷通知,讓他結束中央巡視組的工作,回京待命。分別來得太快,讓他們措手不及。從春至夏,倆人只纏綿了三個月時間,這場正轟轟烈烈地改變著他們命運的愛情卻要落幕了。
像所有熱戀的情侶面對分別都會信誓旦旦,海誓山盟一樣。那個寫過“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元稹也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讓薛濤放心,為她描繪再次相聚的美景。
擾弱新蒲葉又齊,春深花發(fā)塞前溪。知君未轉秦關騎,月照千門掩袖啼。
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緘到是愁。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
——《贈遠二首其一》
一送走元稹,薛濤就開啟了情書模式。
剛開始,元稹也頻頻回信承諾,一候在京安排好工作,就回川接她離蜀北上,并要在首都新建一個愛巢。
備受鼓舞的薛濤雖然要忍受離別的煎熬,但整個精神狀態(tài)卻沐浴在春風里,創(chuàng)作也煥發(fā)了青春的活力。為了讓元稹收到的情詩更別具一格,更美麗燦爛,她發(fā)明了一種新的造紙工藝,將紙張染成桃紅色,為情詩量身定制一種專門的信箋,并用這種花葉般的紅紙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詩《春望詞》: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遺憾的是,人世間的愛情很少有“他們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結局。因為,在情侶之間“愛下去”遠比“愛”難得多,如何處理“纏綿與分離”、“堅持與逃避”永遠是不容易做好的功課。薛濤元稹也不例外。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薛濤的思念愈切,情誼愈深相反,元稹開始了對這段情的疏遠與淡忘。他先是減少回應她的數(shù)量與密度,漸漸地干脆游離開她的服務區(qū),一封情書也不給她回了,并最終從身體的逃離發(fā)展成更為可怕的精神逃離,徹底把她變成了這場愛情的炮灰。
(六)在薄情的人間深情地活著
面對不按他們愿望運行的生活,大詩人元稹被打敗成了渣男,他沒有兌現(xiàn)回川迎娶薛濤的諾言,而是從她的生活和命運中消失了。
元稹的失聯(lián),使薛濤終于明白,愛情只是一種傳說,像她這種高逼格的文青是永遠都找不到,無論她是大膽奔放也好,還是躲躲閃閃也好,她這種人最終只能等來愛情的幻滅。
問題是,面對如此現(xiàn)實,她這樣一個不能將就的女人該怎樣度過后元稹時代的孤獨歲月。
牛逼的是,薛濤畢竟是薛濤,她畢竟是史上唯一的才華橫溢的女“校書郎”。她不可能把自己降格成為那些腦子被驢踢了的二逼女文青,沒了愛情就活不下去。對她來說,舊愛不在了,那就各奔東西,那就把他留在生命里。只是此后的纏綿,此后的深情,此后對他的愛,都將不再與他有關。更何況,除了狗屁的愛情,她薛濤還可以傍詩而活,完成屬于自己的傳奇。
于是,她脫下紅裙,換上道袍,與當年韋皋送她的一只南越孔雀作伴,在浣花溪畔的院落里種種花,在“吟詩樓”上讀讀書,一邊一往情深地寫著:“二月楊花輕復微,春風搖蕩惹人衣。他家本是無情物,一任南飛又北飛! (《柳絮》)這樣的情詩,一邊制作“薛濤箋”,釀制“薛濤酒”,用自創(chuàng)品牌的流量養(yǎng)活自己,直到五十五歲左右平靜地離世。
至于她詩作的文學成就,我就引述一下后人的評價吧。就在她當年的住所,今天成都錦江畔的望江樓上,有一幅關于她的楹聯(lián):
古井冷斜陽,問幾樹枇杷、何處是校書門巷?
大江橫曲檻,占一樓煙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此楹聯(lián)所以會將她與詩圣杜甫相提并論,我想并不完全依憑她的詩歌,而更像是著眼于她那獨特的人生。因為,在大唐的女詩人中,大概沒有一個人能比薛濤的一生更為傳奇。她出身官宦之家,少年成名,長成后卷入軍旅紅塵、上演轟動的愛情事件,繼而制造詩壇的“薛濤現(xiàn)象”。當然,還因為她那個性鮮明的文學才華,她用詩歌洞察人性幽微,在堅守唐詩時代精神的基礎上,構建了屬于她自己的詩歌世界。
薛濤的一生讓人感慨,妓女寫詩并不稀奇,但寫詩的妓女受到全民的推崇,恐怕也就在開放包容的大唐才會有了。
【作者簡介】宋執(zhí)群,生于一九六零年代。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梅雨》《望海門》,長篇文化散文《錦上姑蘇》等。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fā)和評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