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在线观看a级片,亚洲人成网站色www,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网站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名人軼事] 原創(chuàng) 她一生多災多難,被譽為“當代李清照”

2 已有 145 次閱讀   2024-08-16 10:46
原創(chuàng) 她一生多災多難,被譽為“當代李清照”
文史小正太 2024-08-15 18:17
作者:溪月彎彎,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她是二十世紀中華女詞人,是富有詩人氣質的學者型作家,是古典文學研究專家。
她因身世和才華跟李清照有頗多相似之處,被人們譽為“
當代李清照
”。
朱光潛題詩贊譽她:
易安而后見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身經離亂多憂患,古今一例以詩鳴。
她的《宋詞賞析》和俞平伯的《讀詞偶得》,被列為二十世紀詞作鑒賞的兩本標志性著作。
她和學者程千帆結為伉儷,他們是文章知己,患難夫妻。她就是沈祖棻。
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別號紫曼,筆名絳燕、蘇珂,祖籍浙江海鹽。1909年1月29日出生于蘇州大石頭巷的一個詩書世家。
然而,此時沈家已家道中落,但是書香門第的家族底蘊仍在,祖父母和父母對她的疼愛不減。她在江南水鄉(xiāng)的浸潤下,長成了一位聰慧靈秀的女子。
1924年,因軍閥混戰(zhàn),沈家到上海避難。沈祖棻在南洋女子中學就讀時,就以“沈紫曼”為筆名,在《真善美》第4卷第5期發(fā)表了《夏的黃昏》一文。
她從小接受傳統(tǒng)私塾與新式學堂教育,在耳濡目染中,文藝素養(yǎng)日益精進,大學時的厚積薄發(fā)就讓世人驚嘆不已。
1930年秋,沈祖棻考入中央大學上海商學院,次年秋季轉入名師云集,學風蔚盛的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師從黃侃、汪東、吳梅、胡小石等國學大師。
1932年春,時任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汪東在詞選課上,收到一位大二女生交來的一篇題為《浣溪沙》的習作:
芳草年年記勝游,江山依舊豁吟眸。鼓鼙聲里思悠悠。
三月鶯花誰作賦?一天風絮獨登樓。有斜陽處有春愁。
這是一首寓家國情懷于“芳草”“斜陽”之中的佳作,涉世未深的年輕姑娘將“九一八”事變后的民族危機融進詞句中,寫出山河破碎的憂思,寫出滿目風絮下的無邊春愁,濃密而深刻的高絕感,令詞學造詣極高的汪東拍案驚嘆。
這位女生即是時年23歲的沈祖棻,一句意味深長的“有斜陽處有春愁”,為她贏得了“沈斜陽”的美名。
據她自述:“在校時,受汪東、吳梅兩位老師的影響較深,決定了我以后努力的詞的方向,在創(chuàng)作中寄托國家興亡之感,不寫吟風弄月的東西,及以后在教學中一貫地宣傳民族意識、愛國主義精神!
沈祖棻以一首《浣溪沙》成名,進而愛上了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自1932年到1949年,前后共創(chuàng)作了500多首詞,其中400多首創(chuàng)作于抗戰(zhàn)期間。
1934年夏,沈祖棻從中央大學畢業(yè),隨即考上了金陵大學國學研究班,成為第一屆的16人之一。
1935年至1937年間,沈祖棻以“絳燕”的筆名在《文藝月刊》上陸續(xù)發(fā)表了《辯才禪師》《茂陵的雨夜》《山的風浪》《馬嵬驛》《蘇丞相的悲哀》五篇歷史小說。
小說語言清麗,想象奇特,整體滲透著詩的意境和靈性。她一時被文壇譽為“江南才女”。
沈祖棻自身具備良好的文學天賦,又在名校受到一眾大師的指導,因此,她在小說、詩歌、舊體詩詞等多種文體樣式上成就非凡,飽受世人好評。
吳宓稱:“棻詞殊佳,宓所識女中第一”。國學大師錢仲聯先生在《近百年詩壇點將錄》中點評其“三百年來林下作,秋波臨去尚銷魂”。
沈祖棻在研究班深造期間,認識了金大本科中文系的學生程千帆,兩個年輕人志同道合,在相知相交的過程中,愛情翩然而至。
1936年夏,沈祖棻畢業(yè)。山雨欲來風滿樓,時局正如她幾年前預感到的那樣,鼙鼓動地,戰(zhàn)爭的腳步一點點在逼近。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八月,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會戰(zhàn)拉開序幕,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戰(zhàn)火直抵南京。
平靜安穩(wěn)的日子就此終結,夫婦二人被迫加入了流亡避難的隊伍。9月1日,沈祖棻與愛人程千帆在安徽屯溪倉促成婚。在屯溪,沈祖棻寫下了四首《菩薩蠻》:
其一
羅在塵涴難頻換,鬢云幾度臨風亂。何處系征車。滿街煙柳斜。
危樓欹水上,杯酒愁相向。孤燭影成雙,驛庭秋夜長。
整首詞,全然沒有一位新婚女子該有的柔情蜜意,取而代之的是烽火連天歲月里的濃重憂愁。燭影搖曳,秋夜漫長,她不知戰(zhàn)火何時才能停息,不知人們何時才能結束這漂泊流離的生活。
故鄉(xiāng)邈遠難歸,杯酒咽下離愁,這種心境和處境,跟李清照那句“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何其相似。
“丁丑之秋,倭禍既作,南京震動。避地屯溪,遂與千帆結縭逆旅。適印唐先在,讓舍以居。驚魂少定,賦茲四闋。”
沈祖棻在這段小序里,交代了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1937年秋,新婚的他們沒有居所,他們的老同學、在屯溪當地擔任中學教師的蕭印唐,把自己的宿舍讓給他們暫住。驚魂甫定,特作詞記之。
沒多久,日寇從華東進軍,鋒線一路向西推進,企圖深入中國腹地。沈祖棻不得不離開屯溪,繼續(xù)向西南避亂。
1938年,沈祖棻從兵荒馬亂中避難至重慶。重慶也并不安寧,時有日寇的空襲,驚恐和疲憊讓她原本虛弱的身體更差了。她因患膀胱炎久治不愈,1939年又輾轉到雅安養(yǎng)病。
1940年4月,沈祖棻因腹中生瘤決定到成都動手術,術后在醫(yī)院休養(yǎng)。不料某天午夜醫(yī)院突然失火,她在別人的攙扶下倉皇逃出,躲過一劫。
丈夫程千帆聞訊驚恐萬狀,急急趕來,四處尋覓無果,直到天亮兩人劫后重逢,深感一切恍如隔世,不禁相擁而泣。
舊病未愈,新病又起。6月,沈祖棻重新住院,7月康復出院。這段苦難,她寫在了《宴清都》中:
未了傷心語,回廊轉、綠云深隔朱戶。羅裀比雪,并刀似水,素紗輕護。憑教剪斷柔腸,剪不斷相思一縷。甚更仗、寸寸情絲,殷勤為系魂住。
迷離夢回珠館,誰扶病骨,愁認歸路。煙橫錦榭,霞飛畫棟,劫灰紅舞。長街月沈風急,翠袖薄,難禁夜露。喜曉窗,淚眼相看,搴帷乍遇。
之后兩年,沈祖棻隨丈夫在樂山養(yǎng)病。1942年夏,她的身體漸漸康復,和丈夫一起到成都金陵大學教書。
她在開詞選課時,還召集幾位有才華的學生成立了詩詞社,并將學生們的詞作結集成《風雨同聲集》。
祖棻為之作序,章士釗見到此集很是欣賞,在論近代詩家絕句中云:
大邦盈數合氤氳,門下門生盡有文。
新得芙蓉開別派,同聲風雨已堪聞。
教書育人充實了沈祖棻的流亡時光,然國難當頭之際,她的心時刻牽掛著淪陷的河山和前線的將士。民族的苦難無一日不浮上詞人的心頭。
《鷓鴣天》里的
“卻憐數盡殘更漏,一枕收京夢未成”
,是她在乍暖還寒的春夜里凝成的失落和惆悵。《玉樓春》里的
“嬌鶯解語渾多事,別燕重逢如隔世。飛紅宛轉托春波,流盡年關橋下水”
是她潸然欲淚后的感懷萬千。
時事危急,將士陣亡,飄零轉徙,東望鄉(xiāng)關,詞人的筆下既有悲壯的吶喊,也有深重的憂患,既有個體的吟詠,也有民眾的心聲。
國家不幸詩家幸,沈祖棻的創(chuàng)作才華在民族苦難中練就得愈加成熟。施蟄存先生曾題詠沈詞:“
十年家國感興亡,一編珠玉存文獻
”。
除夕之夜,本是萬家團圓,詞人心事浩茫,一闕《燭影搖紅·雅州除夕》哀傷難掩,道盡家國之痛。
換盡年光,燭花依舊紅如此。故家簫鼓掩胡塵,中夜悲笳起。撥冷爐灰未睡,忍重提,昆池舊事。明朝還怕,剩水殘山,春歸無地。
彩燕飄零,玉釵蓬鬢愁難理。當筵莫勸酒杯深,點點神州淚?諔浗鲜貧q,照梅枝、燈痕似水。星沉斗轉,北望京華,危闌頻倚。
1945年,抗戰(zhàn)結束,在異鄉(xiāng)漂泊了整整八年的沈祖棻回到了江南。然而,她朝思暮想的父親和妹妹竟在勝利前相繼病故,再也見不到了。
1946年,她回到武昌與丈夫團聚。沒多久,戰(zhàn)爭的風云又起,國共內戰(zhàn)全面爆發(fā),女詞人唯有寫詞表憂心。
1947年,沈祖棻分娩女兒時,醫(yī)生誤診為難產,故采取了剖腹產。產后,她的身體越來越差,起初怎么也找不出病因。
近十年疾病纏身,歷劫刀圭,已讓她嘗盡折磨,不曾想如今又久病不愈。沈祖寫下了一首《水龍吟》,以抒幽憤。
生下女兒一年多以后,她在上海就醫(yī),才最終查明病因,原來剖腹時庸醫(yī)竟將手術紗布遺留在了她腹內,引起腹腔發(fā)炎。她又先后動了五次大小手術,將腹中磨爛的紗布、線頭陸續(xù)清除。
九死一生的沈祖棻元氣大傷,體質更為虛弱,不僅以后不能再生育,而且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腸粘連,每逢發(fā)作就腹痛如絞。她的身體每況愈下,長期忍疾病折磨,一生與病痛相隨。
同一年,沈祖棻的詞作結集為《涉江詞》出版。她筆下的詞雋永優(yōu)美、高亢磅礴,就像她涉江采集的一朵朵浪花,是她留給世界的珍貴禮物。
此后,她停止作詞,專心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中,沈祖菜先后任教于江蘇師范學院、南京師范學院和武漢大學,開設過中國文學史、古典名著選讀、歷代韻文選、歷代詞選、元明清戲曲小說研究等課程,并有《唐詩七絕句淺釋》、《宋詞賞析》、《古詩今選》(與程千帆合著)等著作。
她當時有女詞人、女才子、女學者等稱譽,有人說,其才情不在其夫君程千帆先生之下,有些方面甚或過之,因而引發(fā)了學生們無限崇敬和欽佩。
在外,她是謙和樸素的師者,家中,她是溫柔慈愛的母親。女兒程麗則說:“
我覺得她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字全部占據。脾氣極好,性格極好,非常謙和,樂于助人,而且也很忍讓。同時她又是一個學者,一個才女。
1975年,經歷諸多磨難的沈祖棻夫婦在武漢相聚。分離的日子里,這對年邁的患難夫妻,常常寄詩表達風雨飄搖中的遙遙相思,表達等候重聚的殷殷希望。
1977年6月27日,沈祖棻與家人自南京返回武漢,乘坐一輛三輪車回住所。不料,路上三輪車失控,瘦弱的沈祖棻被拋出車外,頭部受傷,不幸去世。
痛失伴侶的程千帆先生那個夏天悲慟不已,他的文章知己一生多災多難,他卻不能替受半分。
“哀窈窕,憶纏綿。幾番幽夢續(xù)歡緣”
。后來,程先生從失去愛人的悲傷中走出,開始整理亡妻的諸種遺作,并付梓出版,
“難償憔悴梅邊淚,永抱遺編泣斷弦”
,這是一位雙鬢已白的老人給予患難伴侶深遠意義的悼念!
-作者-
溪月彎彎,愿用厚重作紙,清淡作筆,書寫流年。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