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畫
水陸畫,學(xué)者稱為“可流動的壁畫”,與敦煌壁畫有著直接的淵源,在中國宗教畫中的地位很高。水陸畫佛教寺院舉行水陸法會時,在法會內(nèi)外壇中懸掛的神佛鬼魅畫像。水陸道場,全稱是“法界圣凡水陸普度大齋盛會”,又稱水陸法會或水陸齋會,起源于印度,隨佛教傳入中國。水陸法會是為了超度水陸亡魂開設(shè)的,除了超度亡者和把這種功德回施自身及家庭,也有救濟六道眾生的作用。根據(jù)佛經(jīng)記載,佛陀弟子阿難有一天晚上夢見餓鬼向他求食,阿難就設(shè)了水陸道場,施舍食物超度餓鬼。據(jù)說被佛法超度的孤魂餓鬼,都可以免罪升天,脫離地獄,這也是水路法會在以后興盛的原因。南朝梁武帝就曾經(jīng)為他的妃子舉行水路法會,成為中國水路道場的開始,水陸畫也就伴隨著水路道場興盛起來,成為我國宗教繪畫的一種。三國時期的曹不興是著名的畫家,也是佛教繪畫的創(chuàng)始人,但當時大多是佛教壁畫,至于曹不興有沒有畫水陸畫,鑒于資料的缺乏還不知道。
水陸畫起源于什么時候,現(xiàn)在還找不到具體的年代,但至少不會晚于唐代。唐代的時候,高僧圓仁在竹林寺舉行水陸道場,在道場中懸掛了七十二位佛菩薩的畫像,井蓋就是水陸畫的開始了。唐僖宗光啟年間(885—887),四川人張南本曾經(jīng)為成都寶歷寺水陸院畫過“水陸功德”的一堂水陸畫,這是有文獻記載的有圖像出現(xiàn)的水陸法會。以后的五代的杜弘義,也在寶歷寺畫過“水陸功德”。張南本當時所畫的水路畫,一共有120多幅,既有佛教諸佛、菩薩和佛家弟子,也有道教的神仙和民間的先圣賢君,可以看出這堂水陸畫是佛教與儒家、道教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水陸畫是以朝拜為主,羅列懸掛各種神佛鬼魅為組合方,借鑒的是各種各樣的朝會圖。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吳道子畫的《五圣朝元圖》,原畫畫在洛陽北邙山老君廟東西壁,東壁上畫的是東華天帝君、南極天帝君、扶桑大帝和隨從,西壁上畫西靈天帝君、北真天帝君和隨從。山西平陽城南水陸社就因為保留了唐代吳道子120幅水陸畫,就把寺院的名字改成了水路社。
隋唐以前的佛教水路畫,大多繪畫在寺廟的墻壁上,宋朝以后才在卷素上做水陸畫掛在墻壁上。蘇軾的妻子去世后,蘇軾就曾經(jīng)在四川眉山為他的妻子舉行水陸法會,據(jù)說掛了十六組水陸畫。這十六組水陸畫上下各八位,除了懸掛佛國世界的佛菩薩和眾多的護法神,還有世俗世界的六道眾生也包含在內(nèi),根據(jù)《東坡后集》的記載,當時四川的水陸畫,都是這些內(nèi)容。宋代以后的水路畫的作者,大多數(shù)是民間的,很少留下姓名供人民敬仰。宋代以后的水陸畫,作者都是隱名的民間畫師。這是這些默默無聞的民間畫工,用辛勤的汗水為許多寺院繪制了無數(shù)的水陸畫,至今仍有極高的價值。宋代的《上清靈寶大法》,保留了宣和神祗系統(tǒng)的360種水陸畫和懸掛方式,成為以后制作水陸畫的標準。
元明以后的水陸畫就成了卷軸式的,這樣便于保存。元代大德年間繪制的《明王變》與《護法諸王與明王》兩幅水陸畫,顯示出元代民間繪畫的高超水平。這兩幅水陸畫線條流暢、色彩鮮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元代水陸畫的珍品。尤其是《明王變》刻畫了具有兇猛其實的武士明王形象,怒目圓睜,手持法寶,威懾人間的不平事。人物造型夸張但又合乎人體比例,形象生動,威武有神采;采用了許多礦物顏料,精心繪制至今仍讓沒有褪色。
明清之際,水陸畫基本固定,比宋朝水路畫內(nèi)容增加很多,一堂水陸畫達到120副以上。如北京圖書館保存的《水陸道場神鬼圖像》,加上殘本,總共有150幅。這里著重介紹一下山西右玉寶寧寺中的水陸畫,是明代保留下來的珍貴文物。這些水陸畫都是以細絹為底,用黃色和淡紅色的花綾裝裱,共計139副,除幾幅大佛像外,大部分水陸畫高約120厘米、寬約60厘米。這些水陸畫除少部分因為受潮或煙熏,顏色稍暗或出現(xiàn)裂紋,大部分仍舊保存良好。這些水陸畫的內(nèi)容,大部分是描寫神佛鬼魅、天堂地獄、因果報應(yīng),目的是通過藝術(shù)形象來教育世人,不乏封建迷信的思想,F(xiàn)存的水陸多數(shù)是明清兩代的作品,如四川地區(qū)的有關(guān)十明王信仰的水陸畫,是清代水陸畫重要的實物。這些畫像線條細膩流暢,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細細看來無不動人心魄;筆法上運用工筆細描,就連衣服上細小的圖案都刻畫的很精細,充分表現(xiàn)出明代繪畫的特色。
水陸畫主要有軸畫、壁畫、雕塑等的分別,內(nèi)容豐富多樣。水陸畫的內(nèi)容大致分為三類,第一是佛教系統(tǒng)中的神佛,如佛祖、菩薩、羅漢等;第二類是道教和中國民間土生土長的神,如三清、五岳、二十八星宿、八仙等;第三類是一切死后落入六道輪回中的亡魂。水路法會的緣由,據(jù)《釋門正統(tǒng)》卷四記載:“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凈地”是為了超度亡靈,普度水陸的一起鬼神而舉行的佛教法會。這種法會時間長達49天,少的也有7天,最少不能少于三天;規(guī)模很大,有時僧俗加起來有成千上萬人;活動頻繁,佛教的各種法會,都會有水陸道場的出現(xiàn)。水路發(fā)揮分內(nèi)壇和外壇,內(nèi)壇主要做法事,外壇是念經(jīng)的主要場所。不僅如此,在做水路法會的時候,水陸畫的懸掛分上、下兩堂、上堂水陸畫,懸掛在大雄寶殿和其他主要宮殿,多為地位崇高的諸佛、菩薩、天王、明王、天龍八部等護法神。下堂的水陸畫大多掛于外面過廊或其他偏殿,大多數(shù)地位較低,三山五岳、二十八星君、四海龍王,以致忠臣烈士、三貞九烈、各行各業(yè)等的亡靈。這種懸掛法師有原因的,上堂的水陸畫中的人物是超度者,下堂的水陸畫的人物是被超度者。在佛殿上在佛堂上懸掛那個神佛的畫像,就等于請來了這位神仙,在下堂懸掛那個人物的畫像就等于召來了這個人物魂靈。經(jīng)過供奉、召領(lǐng)、發(fā)愿等一系列的法事活動,祈求上堂的神佛超度下堂的亡靈往生極樂世界。水陸法會結(jié)束后,就要把水陸畫拿下來卷好,留著下一次使用,不僅如此這類的水陸畫平時不能掛、也不能拆開來單獨掛,是水陸法會的專用品。水陸畫有宣講佛法,傳播佛教教義,擔負著普度眾生的使命。這就是水陸畫和水陸道場之間的關(guān)系,可見沒有水陸道場就、
北京無相齋畫院恭繪佛教水陸畫,道教水陸畫。網(wǎng)站:htt://www.wxzfh.com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