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的發(fā)展,即是歷代藝術傳承的延續(xù),又充滿現代藝術創(chuàng)新與變革
想要形成獨特自我藝術風格,成就完美藝術之路
臨摹學習歷代大師作品是繪畫中尤為重要的一環(huán)
對傳統(tǒng)藝術風格深入了解自不用說
當代藝術家南海巖對中國古藝術之路研究頗為深入
1962年南海巖出生在山東德州平原縣,
1982年,德州師專藝術系畢業(yè)后,在平原師范學院從事美術教育
當時,蘇聯繪畫對國內美術教育影響很大,南海巖對歐美繪畫藝術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翻閱了大量西方現實主義經典作品。
但年輕的南海巖在確立藝術方向上仍很躊躇
于是,他決定只身前往北京潛心學習,在北京畫院繼續(xù)深造。
早期接受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南海巖,繪畫技法先以勾線為主,然后再填色
平涂。
徹底打破這一切的是讓他難忘的西藏之行
當博大深沉的雪域民族映入他的眼瞼
那些淳樸厚,頑強不屈、樂觀豪放的高原民族讓他為之動容
那一幕幕淳厚民風民俗像一只大手深深觸動他的靈魂
那一刻,他豁然開朗,明白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么
他知道,想要把這種頑強的生命力與波瀾壯闊的畫面完美呈現
并非傳統(tǒng)繪畫技法能詮釋
以往他儲存于腦海的西方繪畫立刻浮現
如果將西方繪畫技法融入國畫,能否會有預想不到的效果?
但怎樣才能做到完美結合?一系列的邏輯在他腦海里運籌帷幄。
它借鑒歷代大師徐悲鴻、林風眠········在作品中西畫交流的藝術創(chuàng)作
南海巖深受啟發(fā),他注重表象人物的真實性,巧妙構思,精細描繪,細致生動,真實形象的表現有力。
當作品展現,觀者如身臨其境般深感染觸動
十余年間,他不斷置身高原雪域,用飽含深情的筆墨把西藏民族文化
濃縮成厚重的藝術向世人傳遞深情。
南海巖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引起中外藝術界和收藏家的關注
1995年,作品《祈福圖》被臺灣藏家以昂貴的價格收藏
作品《陽光璀璨》榮獲第九屆美展銅獎
《虔誠》、《祈禱》、《盛世吉祥》、《春天的期盼》·······
一大批表現藏民肖像作品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