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疊 天下第二行書 唐顏真卿《 祭侄文稿 》 原文: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涂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jié)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 上輕車都尉 丹揚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 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惟爾挺生,夙標幼
-
布局謀篇 折疊 錯落大小 由于"放縱體勢",行書單字的 高矮 、寬窄、面積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因此行書采用"縱有行,橫無列"的章法。由于一行字的字數(shù)不固定,便容許寫得很長;由于橫向有一定的伸展余地,便容許寫得很寬。這樣,行書在字型結構方面便有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 折疊
-
行書以何為貴 南宋 姜夔 《續(xù)書譜·行書》曰:"嘗夷考魏、晉行書,自有一體,與草書不同。大率變真,以便于揮運而已。草出于章,'行出于真,雖曰行書,各有定體,縱復晉代諸賢,亦苦不相遠。'《蘭亭序》及右軍諸帖第一,謝安石、大令諸帖次之,顏、柳、蘇、米,亦后世之可觀者。大要以筆老為貴,少
-
書寫特點 折疊 用筆特點 黃東雷行書作品集 行書是介于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于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wěn),近于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tài)上都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牽
-
行書 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源的,介于 楷書 、 草書 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 書寫 速度太慢和 草書 的難于辨認而產(chǎn)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 草書 那樣 潦草 ,也不像 楷書 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 楷 化? 行書的起源相傳有兩種說
-
在我們看來不能稱藝術品的認為是好的,而成為藝術品的則看不出來,反之認為是不可取的,就是我們還沒達到有觀察和審辨技巧和意境相統(tǒng)一的能力的表現(xiàn)的效果。我們要想在書法上有建樹,那就必須逐步學會提高我們的認識能力。我建議書法學校辦下去。課程是學什么書體,我們就要一面作實踐指導,一面作作品賞析。而作品分析
-
五、草書的墨法。 草書的韻味在于墨的體現(xiàn),運用得好會呈現(xiàn)出豐富的變化。由于筆的巧妙運用和宣紙獨具的效果,起始、運行、終止,便會出現(xiàn)干、濕、濃、淡、枯的多層次變化,使我們的草書干則生險勁,濕則呈潤腴,濃則見沉厚,淡則顯典雅,枯則示老辣。墨分五色,就是以這種用墨方法來區(qū)分的。用墨的多層次,是由本人功
-
篆、隸、楷、行、草,草是最難寫的一種書體。我國書法藝術是線條藝術,不斷演變,產(chǎn)生了今草書,草書體則達到了線條美的極致。 草書之難,在于草書將篆隸楷行諸體之筆意融會貫通渾然一體,卻又不可得見端倪。對此,劉熙載說得好:“草書之筆劃,要無一可移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 草書之難,又在
-
黃 杰--最具收藏價值的書畫名家 藏藝網(wǎng) | 時間:2016-10-09 15:57:59 | 瀏覽:11343次 | 來源: 藏藝網(wǎng) | 作者:劉小東 ] 黃杰, 1968 年生于山東省新泰市。國家一級美術師,書法家, 90 年畢業(yè)于新汶礦務局職工大學煤礦機電專業(yè); 94 年畢業(yè)于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
按照發(fā)布時間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