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馬飛書法
王慶斌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也。書法之道也莫過如此。馬飛兄囑予作序,久久未能動筆,偶觸心緣,為朋友寫寫而已,只恐是“嘔啞啁哳難為聽”吧。
馬飛兄書作中的自然瀟散是從蘇、米那兒領悟的。宋人不滿于唐人法度的森嚴,而勃發(fā)于情,至乎于理,人們謂之為“意”。所以“尚意”是宋人書風的基本特征。蘇東坡是宋人書風的杰出代表。趙秉文云其書“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朱晦翁亦曾云其書“英氣逸韻,高視古人”。至于黃山谷書法更是“筆勢瀟灑,超逸絕塵”。馬飛先生沉潛其中,自然多有收獲。所以,其書風既有歐陽詢的沉著勁健,又有趙體的中和朗潤;既有蘇東坡的清氣逸韻,又有黃山谷的豪放直伸。書法之法,古人日常之書道也。道之精義在于法心,法手,法自然,亦法紙筆,法隨機而至的世間萬物,萬物之形,萬物之趣,萬物之虛空。今人不知書法之精神水源,一味求道索技,殊不知往來圣手,無一不精于諸學,無一不百技加身,無一不天道附于良心,是以字如人命,偏旁部首一如人體之器官也。
馬飛兄乃同齡,同根山東,共飲黃河之水,所歷人世景象大都一致。馬飛兄現(xiàn)為:中國九三學社社員、政協(xié)濟南市天橋區(qū)委員會九屆委員、中國書畫藝術協(xié)會會員、中國長城書畫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將軍書畫院理事,齊魯書畫研究院會員、敦煌書畫院專業(yè)書法家、吳道子藝術館名譽館長、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濟南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濟南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鼻煙文化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山東文淵閣書畫研究中心秘書長兼對外聯(lián)絡部部長、濟南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其書法由楷識墨,在篆隸行之間識體布局,并在魏晉尺牘和八大山人筆意中得趣,在碑帖及佛理中悟取字神字情。加之此君遍訪山川,拜師陳士明先生,字里便有了別開生面的天真與悠然,脫塵于自覺,求變于道統(tǒng),近乎于內(nèi)心存菩提,紅塵之中肉身即金剛。我讀其書,如觀世相和萬物生,亦如靜夜見月,火中看焰,引為樂事。
當下中國書法,眾人皆歧路狂奔,棄人文精神于旁道。多數(shù)作品,其俗如世之俗,其膩其滑如世之脂粉,令人不忍卒讀,鑿于石石之恥也,掛于墻墻之羞也。馬飛道兄久居齊魯大地之濟南,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名人大家往來頗深,但愿紙上起風云,筆底得天機,從心中鋪出一條漢字的河流來。
從馬飛兄的書作中我們似乎看到的是他學人的一面。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它是技巧、悟性、情感相互融化滲透的產(chǎn)物,人們常說藝術是感性的,但我卻認為它是理性的,是理性的光芒。書法創(chuàng)作時是感性的,但它的前奏是理性的。所以,我們應當以理性的思維來對待書法,以感性的姿態(tài)來創(chuàng)作書法。除了讀書與臨帖,我們還有別的法子嗎?這就是我從馬飛先生的書法中得到的認識。我之于書道,乃是野狐禪,見笑方家了。
王慶斌(中國青年文藝學會原山東省委員會主席 華東分會駐會副會長 藝術品牌網(wǎng)特約編輯)
發(fā)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