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仲景:“凡得病,反能飲水,此為欲愈之病”。
這句話,從字面上看很簡單,就是說一個人得了病之后,反而比平常更能喝水了,這其實是疾病要好的兆頭。
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
離開了水,生命就會很快枯萎;沒有水的地方,就沒有生命存在。
如今世面上,五花八門光怪陸離的飲料,可能會帶來一些新鮮感受,卻遠遠沒有白開水有用,滋潤五臟六腑,簡單最好。
愛護自己的身體,就要每天補足水分,不要讓生命之樹干渴。
2
張仲景:“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一個人身體出了狀況,最大的錯誤就是諱疾忌醫(yī),心存僥幸。
他們在疾病的很輕的時候毫不在意,或者根本不去治療,忍著它覺得可以痊愈,結果小病拖成大病,后悔莫及。
大智慧的人,總是善于防患于未然,把疾病徹底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不會讓其泛濫成災。
“醫(yī)祖”扁鵲一再強調,上工治未病。
俗話說,吃五谷雜糧,得百樣疾病。
有了癥狀及時調理,不能耽擱。謹記一句話: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3
張仲景:“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yī)”。
常言道,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
如果在朝廷當官,那就要為百姓謀福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如果不能當好高官,那就當個好醫(yī)生吧,懸壺濟世,福澤蒼生。
這是一個人的志向所在,價值觀所在。
人活一世,有理想有抱負,同時也實實在在努力,向著目標前進,風雨無阻。
這樣的人,即便是平平凡凡,也是英雄豪杰。
4
張仲景:“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
生命只有一次,它應該是神圣的,值得被尊重的,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庶民百姓,都是醫(yī)者眼里的“顧客”。治病救人,一視同仁。
當然,給別人治病的前提,是自己首先要健健康康,你本身就是一個病秧子,還談何治病?
愛護自己的身體,是每個人的神圣使命。
愛天愛地愛生靈,不愛自己等于零。
飲食有節(jié),情志有度,規(guī)律生活,這就是給自己健康的最好禮物。
5
張仲景:“凡傷寒之病,多從風寒得之。始表中風寒,入里則不消矣”。
一個人為啥會得傷寒病,大多數原因是感受風寒所致。風寒的侵襲,總是由表及里的,病邪入侵身體內部,就不容易解除了。
怎么辦呢?
當然還是預防為主了。當氣候變涼的時候,注意添加衣物,不要瑟瑟發(fā)抖了,還在硬抗。
當我們反向思維,知道了疾病的來龍去脈,很多疑惑也會迎刃而解。
在源頭上杜絕,就是最高明的養(yǎng)生。
任何時候,都要首先保護好自己。
保護好自己,天經地義!
6
張仲景:“君子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順天地之剛柔也”。
常言道,大道至簡,順其自然。
作為一個君子人,必須明白道就是自然規(guī)律,不能倒行逆施,隨心所欲。
春夏季節(jié)陽氣升騰,自然界欣欣向榮,人就要養(yǎng)陽氣,讓生命活躍起來。
秋冬季節(jié)陰氣漸重,萬物肅殺,需要養(yǎng)陰氣,就要學會收斂,滋陰補腎。
一陰一陽,剛柔并濟,是養(yǎng)生的不二法門。
自然是大環(huán)境,人體是小宇宙,明白了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因勢利導,事半功倍。
7
張仲景:“凡人有疾,不時即治,隱忍冀差,以成宿疾”。
俗話說,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一個人得了疾病,就要冷靜面對,積極采取措施,讓身體早日康復。
如果不及時進行救治,或者隱瞞實情,那么,普通的癥狀也會變成頑固的疾患,遷延難愈。
身體,永遠不會說謊的,有了毛病一定會表現出來癥狀,無法掩飾。
這就像一個人犯了錯誤,及時改正才是王道。文過飾非,越描越黑!
8
張仲景:“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票五常,以有五藏,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
天地設置了陰陽五行,用來運化萬物。人與大自然對應,毫厘不爽。
五臟安和,六腑平順,陰陽之氣融會貫通,跟隨自然變化而變化,這就是良性循環(huán),這就是健康之道。
沒有非凡的才能,精妙的見識,想要弄明白其中的道理,難于上青天。
我們普通人,只需要了解自然變化規(guī)律,跟著它的節(jié)奏,去吃飯睡覺工作休閑就可以了。
9
張仲景:“博通群書,潛樂道術”。
一個大的學問家,博覽群書是基本素質。把那些經典作品消化吸收,結合自己的認知,形成一套自己的獨特見解。
常言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潛心研究一門技術,最要緊的是有樂趣,樂此不疲,不計代價,才能深入進去,得其精髓。
如果錙銖必較,利字當頭,只能得其皮毛,終歸一事無成。
張仲景早年下苦功,就是從樂趣開始的,越學越有趣,越越越來勁兒,漸入佳境,容者大成。
10
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張載的《橫渠四句》里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想要有所作為,就得深耕專業(yè)一萬米,有韌勁有耐性,經過歲月歷練。
跟古人學習,必不可少,這是根基所在。
有了深厚的內力,然后才談得上博采眾長,發(fā)出一家之言。
人類的生生不息,繼往開來的必由之路。
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是做成自己的開始;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優(yōu)化自己的關鍵;
千錘百煉,反復實踐,是超越自己的根本。
其實,任何事情的“理”都是一樣的,不論哪一種職業(yè),想要做得出類拔萃,必先苦其心志腳踏實地。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