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對景作畫,要懂得“舍字;追寫物狀,要懂得“取”字

圖文素材來源:《黃賓虹山水摹古寫生畫譜》,黃賓虹著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2023 年出版。
黃賓虹山水寫生畫稿
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畫家,都是能夠深切地去體驗大自然的。徒畫臨幕,得不到自然的要領(lǐng)和奧秘,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事事依人作嫁,那便沒有自己的見解了。(黃賓虹語)

作山水應(yīng)得山川的要領(lǐng)和奧秘,徒事臨摹,便會事事依人作嫁,自為畫者之末學(xué)。(黃賓虹語)


法從理中來,理從造化變化中來。法備氣至,氣至則造化入畫,自然在筆墨之中面躍現(xiàn)于紙上!饵S賓虹語)

我要游遍全國,一方面看盡各種山水的曲折變化:一方面到了某處,便發(fā)現(xiàn)某時代某家山水的根據(jù),便十分注意于實際對象中去研究那家那法,同時勾取速寫稿,并且以自然的無窮豐富,我也就在實際的對象中,去探索各種各樣的表現(xiàn)方法。(黃賓虹語)

學(xué)那家那法,固然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發(fā),但那家那法,都有實際的自然作根據(jù)。古代畫家往往寫生他的家鄉(xiāng)山水,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獨到的風(fēng)格和技巧。(黃賓虹語)

古人論畫,常有“無法中有法”“亂中不亂”“不齊之齊”“不似之似”“須人乎規(guī)矩之中,又超乎規(guī)矩之外”的說法。此皆給畫之至理,學(xué)者須深悟之。
對景作畫,要懂得“舍字;追寫物狀,要懂得“取”字!吧帷薄叭 笨捎扇。懂得此理,方可染翰揮毫。(黃賓虹語)

山水畫家,對于山水創(chuàng)作,必然有著它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四:一是“登山臨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面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黃賓虹語)

“登山臨水”是畫家第一步,接觸自然,作全面觀察體驗。
“坐望苦不足”,則是深入細致地看,既與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為師,要心里自自然然,與山川有著不忍分離的感情。(黃賓虹語)

“山水我所有”,這不只是拜天地為師,還要畫家心占天地,得其環(huán)中,做到能發(fā)山川的精徵。
“三思而后行”,一是作畫之前有所思,此即構(gòu)思:二是筆筆有所思,此即筆無妄下:三是邊畫邊思。此三思,也包含著“中得心源”的意思。(黃賓虹語)

三陵自然之山,總是有黑有白的。全白之山,實為紙上之山,自然中不是這樣。清代四王之山全白,因為他們都專事模仿,不看真山,不研究真山之故。(黃賓虹語)

藝術(shù)各品種是相通的,攝影雖是外來的,但是好的攝影也能傳山水之神,從自然中宛然見到筆墨,看照片也是師法造化的一種辦法,學(xué)畫既要研究畫史、畫理、畫論,更要探究畫跡,師法造化,比較前人得失后,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子。(黃賓虹語)

山峰有千態(tài)萬狀,所以氣象萬千,它如人的狀貌,百個人有百個樣。有的山峰如童稚玩耍,嬉嬉笑笑,活活潑潑;有的如力士角斗,各不相讓,其氣甚壯;有的如老人對坐,讀書論畫,最為幽靜;有的如歌女舞蹈,高低有節(jié)拍。當云霧來時,變化更多,峰巒隱沒之際,有的如少女含羞,避而不見人;有的如盜賊亂竄,探頭探腦。變化之豐富,都可以靜而求之。此也是畫家與詩人著眼點的不同處,(黃賓虹語)

石濤曾說“搜盡奇峰打草稿”,此最要緊。進而就得多打草圖,否則奇峰亦不能出來。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圖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結(jié)合,畫乃大成。(黃賓虹語)

古人謂山分朝陽山、夕陽山、正午山。朝陽山、夕陽山因陽光斜射之故,所以半陰半陽,且炊煙四起,云霧沉積。正午山因陽光當頭直射之故,所以近處平坡白,遠處密頭黑。因此在中國山水面上,常見近處山反淡,遠處山反濃,即是要表現(xiàn)此種情景。此在中國畫之表現(xiàn)上乃合理者,并無不科學(xué)之處。而且亦形成中國山水畫上之特殊風(fēng)格。不同于西洋山水畫上之表現(xiàn)。(黃賓虹語)

游黃山,可以想到石濤與梅霍山的畫,畫黃山,心中不可先存石濤的畫法。王石谷,王原祁心中無刻不存大癡的畫法,故所畫一山一水,便是大癡的畫,并非自己的面貌。但作畫也得有傳統(tǒng)的畫法,否則如狩猜田野,不帶一點武器,徒有氣力,依然獲益不大。(黃賓虹語)

我說“四王”、湯、戴陳陳相因,不是說他們功夫不深,而是跳不出古人的圈子。有人說我晚年的畫變了,變得密,黑、重了,就是經(jīng)過師古人又師今人,更師造化,飽游飫看,勤于練習(xí)的結(jié)果。(黃賓虹語)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