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發(fā)布時間排序
-
大雅齋:
張大千,男,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生于四川省內(nèi)江市中區(qū)城郊安良里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游歷世界,獲得巨大的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又被稱為“臨摹天下名畫最多的畫家
(09-13 21:05)
回復
-
大雅齋:
1949年生,北京人,回族。1968年從北京到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盟上山下鄉(xiāng),后畢業(yè)于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美術系。師從著名國畫家石齊,現(xiàn)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國畫院院士、一級美術師、將
(09-08 13:58)
回復
-
大雅齋:
陳子莊先生作為現(xiàn)代中國畫壇上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藝術家,其藝術思想必然具有鮮明的個人特征。這些特征構成了他藝術面貌的理論底蘊,其思想基礎充滿了“偏見”似的深刻和明晰的直覺般的智慧。這是他生活的果實和作品
(03-13 15:25)
回復
-
大雅齋:
賞曇花能讓人變得清明與寧靜。如果地球與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曇花雖然弾指芳華,轟轟烈烈,但也是剎那美麗,瞬間永恒!人呢,以百年記,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多天,在歷史長河中,能有雪爪鴻妮
(03-05 20:47)
回復
-
大雅齋:
羅聘(1733-1799),清代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字遯夫,號兩峰,又號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師蓮老人等。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布衣,好游歷。二十四歲時,拜金農(nóng)為師,學詩習畫,常為金農(nóng)代筆。
(02-21 08:43)
回復
-
大雅齋:
戴本孝筆下的山石,多用枯筆醮焦墨皴擦而出體面,在構圖布境上屬意元人意境的空疏高曠,但并不專仿元人筆墨。他重視“師法自然”,因而筆下的山川丘壑變化多端,但畫面的意境清曠,意趣高逸。
(08-28 19:11)
回復
-
大雅齋:
戴本孝(1621-1691),和州(今安徽省和縣)人,一作休寧人。字務旃,號前休子,終生不仕,以布衣隱居鷹阿山,故號鷹阿山樵,別號黃水湖漁父、太華石屋叟等,清代畫家。
(08-28 19:04)
回復
-
大雅齋:
石濤(1642年-1708年),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
(08-24 21:08)
回復
-
大雅齋:
搜盡奇峰打草稿。
畫到無聲,何敢題句。
浮云高士跡,枯木道人心。
疊疊晴霞秋來水面,層層幽石人住畫中。
(08-24 21:06)
回復
-
大雅齋:
八大山人的花草作品當中,筆法特點是較為凝練,同時也有著大量留白,留白的作用并非是讓畫面看得空曠,反而會加深畫中的意境。因為意境的存在,能夠讓人更為深刻地了解到畫中想要延伸出來的情態(tài)。通過留白可以讓情感
(08-09 04:23)
回復
-
大雅齋:
對于八大山人繪畫作品的風格描述,總是會存在著不同的評論,有些人認為他的畫風非常綺麗,也有人認為恬淡,還有人認為他的畫風冷峻、疏放。從這些迥然不同的描繪當中,能夠看到八大山人的繪畫的確有著非常豐富的特征
(08-08 23:11)
回復
-
大雅齋:
現(xiàn)代許多畫家,喜歡和水打交道,有的創(chuàng)造了點水法,他們?yōu)榱吮憩F(xiàn)質感、真實感及增加筆觸美,有時在筆觸的局部,滴上幾點清水。水向外發(fā)展使墨讓開,留出斑駁的痕跡,造成一種特殊的效果,令有感到別致并富有表現(xiàn)力。
(08-06 10:20)
回復
-
大雅齋:
水,在畫中可以表現(xiàn)為翻江倒海,陰雨交加,撲朔迷離,或是白雪皚皚。欲其靜,可以干擦,枯中見潤,使人感到清寂、荒漠;欲其動,可以暈染,濕中見筆,使人感到蕩漾、空蒙。
(08-06 09:08)
回復
-
大雅齋:
值得一提的是,任伯年堪稱畫家中的“商業(yè)奇才”,早在2011年,他的畫作《華祝三多圖》便在西泠印社春季拍賣會上以1.67億元成交,彰顯畫作價值。
(05-14 16:58)
回復
-
大雅齋:
身為連環(huán)畫大師的他,在很多人眼里其實算是大材小用了,但劉繼卣卻繼承了父親劉奎齡的繪畫精神,投身到了自己熱愛的繪畫領域之中,而且不管別人的輿論,專心搞自己的藝術繪畫創(chuàng)作,終成一代大師。
(02-25 13:45)
回復
-
大雅齋:
吳昌碩屬于大器晚成的藝術家,曾言自己“三十始學詩,五十始學畫”。且金石、書法、詩歌、繪畫“四絕”,又融為完整的一體。
吳昌碩 達摩像 1925年作
其篆刻、書法和繪畫水平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公
(02-10 19:36)
回復
-
大雅齋:
費丹旭(1802年—1850年),清代畫家。字子苕,號曉樓,別號環(huán)溪生、環(huán)渚生、三碑鄉(xiāng)人、長房后裔,晚號偶翁,烏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qū))人。著有《依舊草堂遺稿》1卷。事跡收錄于《墨林今話》、《海上墨林》、《
(02-10 10:12)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