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俠,男,紫雲(yún)軒主,筆名,魯南大羊。自幼習書,7O年入伍,作品刊登解放軍報,和解放軍畫報。77年恢復高考后考入大學,畢業(yè)后多年從事宣傳工作。書畫作品多次獲省,全國書畫參展一,二,三等,及優(yōu)秀獎。電視,報紙多次報道。并榮獲多項榮譽證書,F(xiàn)為安徽九州書畫研究院第三任院長(法人代表),國家一級攝影,美術師,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畫同源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當代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其作品被人民大會堂,軍博館,文化部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等多家政要部門收藏。2O16年文化部和中國國際集郵網(wǎng),中國郵政郵冊發(fā)行組委會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將本人書畫作品印制成郵票,制成郵冊對外發(fā)行。經(jīng)文化部批準例為中國當代藝術名家稱號。并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
江山生生不息 筆墨點點有情
---讀畫家劉春俠先生作品
在中國畫的發(fā)展歷史長河中,筆墨是中國畫形式語言與精神內(nèi)涵的重要表現(xiàn)與表現(xiàn)媒介。因此,歷代畫家對筆墨予以重視,唐代張彥在《歷代名畫記》中講道:“骨氣形似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運墨而五色具,是為得意”?梢,筆墨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重要性。雖然,筆墨是作畫的方法和手段,但不是目的,它是為表現(xiàn)內(nèi)容服務的,而畫家劉春俠先生的山水作品極盡筆墨之能,其作品既有古代文人的古逸趣味,又有當代語境下的個性化抒寫的高蹈。
蒼山如海,古意盎然、峰峻林茂,意境悠遠是劉春俠先生作品的一大特點。群山,飛瀑,樹木等虛實繁簡,疏密相互交融之下營構出來的氛境,那種蒼渾華資,意境深邃的筆墨氣象總是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幽林深處溪泉叮咚,煙云綿綿,鳥雀無數(shù),人跡鮮存,這一張張一幅幅心無掛礙的意向山水,都是劉先生在吸收前人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通過長期藝術實踐,在終于客觀自然的同時,又不為古法所囿的藝術表達。

他善于用枯筆特有的蒼勁和淡墨的溫潤相結合,表現(xiàn)出那種高古,淡薄,空靈意遠的境界?梢哉f,劉春俠先生憑著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美感。具古以化。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通過筆的勾勒皴擦點染等筆法,在以墨隨筆出,完美地描繪物象,表達意境。如在作品中山石的處理,倒影的安排,溪泉的留白,叢樹的參差,飛鳥的穿插,煙云的生發(fā),這些都是經(jīng)過先生精心提煉出來的,位置恰當,畫理脈絡清晰,同時筆墨中蘊含了豐富的情感表達。
南方氣候濕潤潮熱,叢林樹木茂密深幽,山澗云崖千姿百態(tài),江渚平川縱橫交錯,作為畫者不可能從一幅作品中一一體現(xiàn)出來,那么就得從個人的審美取向與情感出發(fā),去發(fā)現(xiàn)與挖掘客體的美的存在,并寄予自己當時要表達的心境及氣韻,通過筆墨塑造圖像轉化為意境表達,抒發(fā)自己對自然山河的贊美與頌揚。換句話說,就是筆墨通人性的,它是通過筆墨之間的相互轉換、積滲、將自然物象同畫家的情感思維狀態(tài)緊密聯(lián)系起來,達到一種理想化的認識,即通常所說的,畫為心聲。
先生善于用點用線,在這里先生變長線為短線,再變短線為點子,然后積點成線,積點成面。積筆為墨,積墨為山,完成了“筆與墨會”交融無間的那種特殊筆墨的至高至深境界。因“點子”相積而又能筆筆生發(fā)“筆筆清疏”,故每一筆都能既是筆又是墨,筆墨交融彼此難分。這樣的表現(xiàn)使作品細節(jié)豐富,即適合遠瞻又適近觀,予人以深刻的印象,然而這些要全憑作者的藝術功力和高超的寫生本領和精湛的筆墨技巧。飛瀑、流溪、群山、古樹以及那“釣者沽酒的山中人家”無不洋溢著濃郁的自然氣息生命氣息,我想在這種氛圍下垂釣的就是一種心境一種與世無爭的清閑。
多年來,劉春俠先生畫花鳥,寫山水,從心出發(fā)自然隨意,不但體現(xiàn)了高雅的審美趣味,更反映出自身的美學思想與文化修養(yǎng)。如果說,劉先生用筆墨來描繪日月山河生生不息的恒古,還不如說,這些年,一心以畫娛己的同時,隨著對畫理與畫論的深刻理解,不知不覺之間將文史哲等元素融入山水繪于丹青。使藝術符號加重了主觀的表現(xiàn)能力,筆墨中也漸顯由繁復至簡約的洗練風格,在繪其形,暢其神,寫其境的同時擴大了審美的容量,也蘊含了他對自然、生活、社會乃至這個時代特別的心靈詮釋!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