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專輯 | 紫荷:紛紛木葉舞商聲,銷魂最是黃昏后
原創(chuàng) 2016-10-22 紫荷 詩詞世界
詩詞世界,中國最大的詩意平臺!
歡迎關(guān)注,微信號:shicishijie
紫荷 ,《中國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導(dǎo)報》退休編輯,F(xiàn)《三峽詩詞》編輯。曾任中專音樂教師。詞宗南宋,師從詩詞名家王蟄堪先生。中華詩詞學(xué)會會員。500余首詩詞散見于《詩刊》《中華詩詞》《中鎮(zhèn)詩詞》《星星詩刊》《當(dāng)代詩人作品精選》等國內(nèi)書報刊!对娫~世界》等詩刊簽約詩人。在全國性各項詩詞比賽中曾獲特等獎、金獎等大獎。
注:與音樂有關(guān)的詞作10首
高陽臺·聽電影《孔子》主題曲《幽蘭操》
絕世瑤琴,猗蘭古操,于今翻作檀唇。漱玉流泉,泠泠杳藹氤氳。多情漫似花叢對,念野皋、幾度銷魂。乍驚回,靜夜燈窗,沉醉何人。
憑誰解會歌中意,況還從商羽,識認天真。秀骨崚嶒,隱逸不媚紅塵。孤芳只合心間佩,許平生、懷抱幽貞。 更添些、雅韻清風(fēng),細熨詩痕。
注:電影《孔子》主題曲歌詞改編自韓愈的詩作。
踏莎行·聽鋼琴曲《秋日私語》
風(fēng)奏笙簧,山鋪錦繡。丹楓紫菊清香透。紛紛木葉舞商聲,銷魂最是黃昏后。
一霎翻云,千尋迸溜。雨停逸韻溫柔又。秋心未許點愁痕,從教遍地添新瘦。
注:《秋日私語》是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經(jīng)典鋼琴曲目,描述秋日的溫馨爛漫。
水調(diào)歌頭·中秋聽鄧麗君歌東坡詞懷故人
清韻作新唱,一曲斷腸詞。人間天上遙隔,今夕更難持。為問云中冷暖,兀自憑欄悵望,冰魄透靈犀;新牴蕛壵Z,心繭又抽絲。
三生約,白頭誓,兩情癡。奈何緣薄,竟把短別作長辭。濕透吟箋百疊,撫斷牙弦千縷,沒處寄相思。但愿入深醉,幻夢共瓊卮。
注:《但愿人長久》是鄧麗君的傳世名曲之一。由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改編。
湘月·中秋后一日夜半聽古箏曲《高山流水》
風(fēng)侵紈袖,任冰輪緩轉(zhuǎn),雕欄如洗。一曲清箏攲枕聽,自是忘情難止。韻比陽春,調(diào)追白雪,絕響真如是。宮商徵羽,有人為弄纖指。
領(lǐng)得慢攏輕揉,泛聲幽律,流淌深深意。畢竟繁弦山水語,解道不知誰子。千古知音,百年傾蓋,想像今無幾。煢煢長夜,綺懷分付琴理。
注:古箏曲《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
臨江仙·聽琵琶曲《春江花月夜》
暮鼓瓊簫聲裊裊,風(fēng)回曲水銀粼。幽香薄霧散氤氳。月?lián)u千里影,花弄一江春。
翠荻青楓迷岸遠,煙云深處漁村。鏡屏水墨畫中人。弦停纖指后,欸乃夢中真。
注:《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典音樂經(jīng)典中一首典雅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
浣溪沙·秋夜聞二胡曲《病中吟》
鄰舍悲弦透北窗,倚欄久聽晚風(fēng)涼。眉邊又染一痕霜。
總向星辰嗟歲月,常從樂曲悟滄桑。幾多憂病起彷徨。
注:《病中吟》是二胡演奏家劉天華的代表作之一,表現(xiàn)了作者復(fù)雜的內(nèi)心情感。
浪淘沙慢·聽琴曲《漁樵問答》
暮煙生,歸舟系岸,倦鳥鳴壑。誰醉冰輪錦幄,漁樵共飲對酌。嘆隱逸風(fēng)流山水約。話千載、得失功錯。又漫道桐廬子陵事,疏狂似云鶴。
清卓。曠懷但寄蓬箬。更懶認王孫,真灑脫、俗慮都撇卻。況斧伐丁丁,飛響青廓。以為至樂。任幾番桑海、潮升潮落。
最是深宵聞幽鑰。銷魂處、綠窗綺閣。疊琴意、吟邊梅綻萼。沉迷久、息卻塵機。莫待問、應(yīng)知枕夢憑中作。
注:《漁樵問答》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樂曲通過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出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
水龍吟·自彈鋼琴曲《綠袖子》
小樓又近斜陽,漫將一曲彈心款。飄飄綠袖,蕭蕭綠鬢,香塵彌遠。異域奇緣,百年傳說,纏綿琴鍵。料癡兒騃女,等閑聽得,也應(yīng)是、眉難展。
那更人間繾綣。信從來、情深緣淺。春風(fēng)柳徑,憑肩密語,夢邊流幻?坦浅顟,斷腸離緒,倩誰能遣。怕啼痕暗惹,幽窗冷夢,把音徽換。
注:鋼琴曲《綠袖子》是一首古典而優(yōu)雅的根據(jù)英國民謠改編的描寫愛情憂傷的樂曲。
臨江仙·歌《女人花》感寄
每被多情傷感甚,無端又陷凄迷。悲歌一曲淚沾衣。倩誰堪與共,句句有靈犀。
搖曳紅塵風(fēng)更雨,寒涼何異相欺。嫣然不減傲霜姿。此心何所似,黃菊綻東籬。
注:《女人花》是香港藝人梅艷芳的經(jīng)典作品。歌曲極為滄桑和凄美。
念奴嬌·歌《江山紅葉》感寄
檀唇乍啟。便聲揚意氣,情披衷抱。漫道塵喧多俗靡,卻有歌鐘韶妙。楓葉流丹,窮林荒野,可合清平調(diào)?殷勤為唱,但添風(fēng)月多少。
萃聚水魄山魂,千重萬疊,寒艷妝秋杪。宛若男兒生偉岸,還似女兒嬌俏。三峽精靈,長江魂魄,一共乾坤老。浩然歌罷,詞心飄上枝裊。
注:《江山紅葉》是一首大氣、唯美、深情、浪漫的吟詠三峽風(fēng)光的民歌。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