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欣賞了4首唐朝人的除夕詩,今天再欣賞幾首宋人的除夕詩,詩體依舊是五言律詩。
其中一首,被方回和紀曉嵐贊賞,稱其頷聯(lián)有杜甫之風。
一、唐庚《除夕》唐庚(1070年-1120年),字子西,眉州人,北宋詩人、文學家。 《除夕》詩云:
患難思年改,龍鐘惜歲徂。關(guān)河先垅遠,天地小臣孤。
吾道憑溫酒,時情付擁爐。南荒足妖怪,此日漫桃符。
方回之所以收錄這首詩,是因為頷聯(lián)有杜甫的風格。原批:
唐庚字子西,眉山人。年十七見知東坡,為張?zhí)煊X丞相牽連,謫居恵州。此詩三四似老杜,故取之。然子西詩大率精致。
這回紀曉嵐沒有唱反調(diào),也盛贊頷聯(lián):
三四真切而深厚,云似老杜,信然。
關(guān)河-先垅+遠,天地-小臣+孤,頷聯(lián)的意思就是關(guān)河遙隔,因此故鄉(xiāng)遠,天地闊大,更顯得自己孤單弱小;蛘哧P(guān)河間的故鄉(xiāng)遠,天地中的小臣孤。先垅,祖先的墳?zāi)埂?/p>
杜甫類似的詩句:
天宇-清霜+淨,公堂-宿霧+披。
江水清源曲,荊門此路疑。
路人紛雨泣,天意颯風飄。
香霧雲(yún)鬟濕,清輝玉臂寒。
七十已強半,所余能幾何。
懸知暮景促,更覺后生多。
遁世名為累,留年睡作魔。
西歸端著便,老子不婆娑。
方回點評說:
前四句即“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之意。樂天亦云“行年三十九,歲暮日斜時!鼻拜吀偝饺绱耍磔吙刹幻阍!傲裟晁髂А苯^佳,謂不寐以守歲而不耐困也。
前四句誠如方回所說,光陰流逝,更應(yīng)珍惜,所以不要流連官場,早些歸去(西歸端著便)吧。著便,著便,當機立斷,做決定之意,似乎是宋人的語言,唐詩中不曾見過。
老子不婆娑,典出《晉書·陶侃傳》:
"將出府門,顧謂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諸君輩。'"
這首詩通篇議論,表現(xiàn)了詩人在除夕夜的聯(lián)想。
疇昔追歡事,如今病不能。等閑生白發(fā),耐久是青燈。
海內(nèi)春還滿,江南硯不冰。題詩餞殘歲,鐘鼓報晨興。
陳與義(1090年—1139年),字去非,號簡齋,南宋著名詩人。方回將其列為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一,另外也是洛中八俊之一。
方回認為,這首詩的第五句“海內(nèi)春還滿”壯甚。紀曉嵐則認為第四句“耐久是青燈”沉著有味,而第六句“江南硯不冰”偏枯。
疇昔追歡事,如今病不能。出句指過去,對句指如今,今昔對比。
連夜縫紉辦,今朝杵臼頻。買花簪稚女,送米贈窮鄰。
宦薄惟名在,年華與鬢新。桃符詩句好,恐動往來人。
趙庚夫(1173~1219),字仲白,號山中,宋朝宗室,南宋時期詩人。
方回點評說:
趙庚字仲白,寓居興化軍。趙紫芝為晚唐詩,名冠四靈,而仲白亞紫芝。劉后村志墓,趙南塘為序詩集。謂“古詩出情性,后世挾才格”,此乃唐體選之尤者,亦當不以才格論歟?尾句太自矜。
南宋四靈之一趙靈秀(號紫芝)學晚唐人作詩,趙庚夫略遜一籌。劉克莊為其寫墓志銘,趙汝談為其詩集作序。古人作詩常見其情感性格,后人作詩多展示才學和思想,但這首詩很有唐詩的特色,是不是不應(yīng)該以“才格”來評判呢?
前三聯(lián)都是對仗句,縫紉、杵臼、買花、送米,前三是過節(jié)的風俗,送米可以看出詩人的善良。頸聯(lián)說自己官雖小但是名聲還不錯,而年齡已經(jīng)越來越老了。尾聯(lián)自夸寫新年的詩句好,會引起來往諸人的關(guān)注。因此方回說詩人未免自夸了。
唐朝和宋朝雖然相隔不遠,但是語言上已經(jīng)有些變化。有些詞語見于宋詩卻不見于唐詩,例如“著便”。也有語音上的變化,例如劉攽在《中山詩話》中就提到:
白樂天詩曰:“請錢不早朝!薄罢垺弊髌铰暎迫苏Z也。
結(jié)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為今天作業(yè)。五律《除夜守歲》:
老大逢除夜,鏡中霜鬢催。
尋常添一日,得失似千回。
守歲窗前月,吟詩池上杯。
欲知春好處,江畔覓新梅。
@老街味道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