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在线观看a级片,亚洲人成网站色www,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网站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藝論·研究] 原創(chuàng) 詩經(jīng)里的人也躺平?《兔爰》里的人們?yōu)楹螘@么喪?

3 已有 325 次閱讀   2024-06-23 09:34
原創(chuàng) 詩經(jīng)里的人也躺平?《兔爰》里的人們?yōu)楹螘@么喪?
詩經(jīng)女孩 2024-06-23 08:24
兔爰

詩經(jīng)·國風·王風〔先秦〕

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無吪!
有兔爰爰,雉離于罦。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覺!
有兔爰爰,雉離于罿。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兇。尚寐無聰!
近兩年來,隨著90后逐步進入而立之年,之前盛行的心靈雞湯開始被人們厭惡,有一些反雞湯式的喪文化反倒異軍突起。可是你們知道嗎?喪并非是90后的專利,3000年前我們的古人也已經(jīng)在喪里喪氣的活著了。一起來看。
目前在中國90后中盛行的“喪文化”來源于日本的“宅文化”或西方社會中存在的“反文化”。他是年輕人的一種真實的內(nèi)心投射,是社會發(fā)展到了特定時期應運而生的。顧名思義,喪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它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
大概是2016年,葛優(yōu)啥也沒干就突然成了網(wǎng)紅,原因還是來自1993年熱播電視劇《我愛我家》里葛優(yōu)的一張照片,圖片中的葛優(yōu)嘴邊續(xù)著胡渣,穿著奶奶花襯衫,嘴角微張宛如靈魂出竅,一臉生無可戀,癱躺在舒適松軟的大沙發(fā)上。
這種角色給人傳遞出來的信息就是喪,每天無所事事游手好閑,不想自我奮斗,獲不獲得成功也沒有關(guān)系,希望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它的觀念是跟我們所提倡的積極、健康、向上主流精神相悖論,恰好跟這個時代青年文化無縫切合。葛優(yōu)的的頹廢、絕望、悲觀、生無可戀,正是這批超時工作、超額吃飯、壓力大、掙錢難的大眾內(nèi)心狀態(tài)。
也因此,喪文化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中。他們典型的句子和例子比比皆是:
可是你們知道嗎?喪并非是90后的專利,3000年前我們的古人也已經(jīng)在喪里喪氣的活著了。
要說現(xiàn)在這代年輕人頹廢和喪,真的怪不得別人。雖然我們覺得這是舶來品,但是在3000年前我們老祖宗的一首詩里,可以找出喪文化的雛形。詩經(jīng)女孩帶你一起來看這首《兔爰》:
先來看看這首詩里的生僻字:
爰(音緩),其實是緩的假借字,是逍遙自在的意思。兔爰,就是兔子逍遙自在。那么人呢?當然還不如兔子了。離:同罹,陷,遭難。羅:羅網(wǎng)!坝型秒茧迹綦x于羅”意思就是野兔往來任逍遙,山雞落網(wǎng)慘凄凄。把自己比喻成山雞凄凄慘慘戚戚。
各章中間四句,是以“我生之初”與“我生之后”作對比,表現(xiàn)出對過去的懷戀和對現(xiàn)在的厭惡:在過去,沒有徭役(“無為”),沒有勞役(“無造”),沒有兵役(“無庸”),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而現(xiàn)在,遇到各種災兇(“百罹”“百憂”“百兇”),讓人煩憂。
所以整首詩用喪文化的語言翻譯就是醬紫的:
兔子跑起來逍遙自在,我像山雞落網(wǎng)一樣凄慘悲涼。為什么這么說呢?在我剛出生的時候,世界和平?jīng)]有戰(zhàn)亂災禍。在我成年這歲月里,各種苦難竟然都像葫蘆兄弟都聚齊了。唉!那能怎么辦呢?還是蒙頭長睡一覺,把嘴巴閉起來,畢竟明天還是這個樣子呢。
在遇到苦難的時候,他也只是想像個鴕鳥一樣把頭埋進土里,永遠這樣下去。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今天的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明天的我覺得人生還是如此,毫無一點變化而已。
這種想法在如今的中青年中十分流行,它反映出當前青年的精神特質(zhì)和集體焦慮。就像我們常說,我們小時候如何無憂無慮的生活,我們長大后每天面對房子車子票子,感覺不想工作,漫無目的,情緒低迷,欲望低下,只想行尸走肉、麻木不仁地活下去。
也因此,不管“我生之后,逢此百罹”也好;“什么都不想干”“頹廢到憂傷”等口頭禪也好,表達的都是人們推崇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觀……
#詩經(jīng)#《國風·王風·兔爰》的這位年輕人,抱怨了一通后,最終的結(jié)局呢?不還得爬起來照常奮斗么。如果他不積極努力,怎么會有我們現(xiàn)代人的美好生活呢?
與此同理,如今社會內(nèi)卷嚴重,這批90后面臨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掙錢難成為他們普遍的內(nèi)心狀態(tài),不是他們不努力不想成功,而是在這個社會,傳統(tǒng)的努力已經(jīng)難以實現(xiàn)生活上的質(zhì)變。于是大家開始接受“努力未必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很輕松”的觀念。
年輕人宣泄完心頭的不滿以后,該怎么做呢?一項調(diào)查顯示,72%的大學生擁有1-3個證書,22%的學生擁有4-7個證書,6%的學生擁有7個以上證書。為了將來就業(yè)多些選擇,超過60%的學生表示會考與本專業(yè)無關(guān)的證書。
青年人不努力嗎?不,他們真的很努力?墒桥Φ慕Y(jié)果不一定理想。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可是如今我們的教育就是要求孩子們讀書,讀書考取功名。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你不讓他讀書,不讓他學習,才是真正的痛苦。
而對于另外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讓他讀書才是真正的痛苦。有些孩子不適合讀書,只是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著,考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做著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種情況下,他不喪就很難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只有拒絕成為外部目標(譬如說父母和家族的期望)的奴隸,才能真正活出自我,才能找到來自自我的肯定。如果你自我認同,每天積極熱情的生活,也不會覺得很喪。所以喪文化的流行,其實是作為成功學的一劑解藥,讓一部分人在清醒或者混沌狀態(tài)下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內(nèi)在需求。
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主張:“天之道,不爭而善勝”,順其自然……既然無力改變,不如順其自然。所以,詩經(jīng)女孩覺得,喪文化營銷的最大價值不是讓人失落失望,而是讓人勇于面對失敗,勇于面對生活中的負面因素,在喪中尋找價值和意義。
都這么喪了,你還害怕改變嗎?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