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毛主席在飛機上的照片傳出,郭沫若題一首詩,字里行間全是崇拜
先來看一張經典照片,照片中,毛主席正在專心致志地工作或學習。他一手夾著煙,一手拿著筆,是在批閱文件嗎?其實毛主席是在學英文。

毛主席戎馬一生,堅持不懈地學習,為了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毛主席還學英文。這張照片拍攝于1957年,當時毛主席已經年過六旬了,仍然在堅持學英文,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
請注意,這張照片不是拍攝于某個辦公室里,也不是拍攝于毛主席的專列上,而是拍攝于飛機上。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并不坐飛機。那是在1959年之后,出于安全考慮,中央決定,毛主席不再乘坐飛機。
在此之前,毛主席偶爾也坐飛機。比如這一次,毛主席就乘坐飛機外出視察工作。飛機上那么一點點的閑暇時間,毛主席都沒有放過,而是爭分奪秒地學習英文,真是讓人非常佩服。
最佩服毛主席的恐怕還是郭沫若先生。郭沫若是寫詩的高手,他和毛主席的關系很好,是難得的詩友。

流傳下來的關于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郭沫若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千刀當刮唐僧肉”,旗幟鮮明地表達了郭沫若的觀點。對于唐僧那號人就應該千刀萬剮。
毛主席并不贊成郭沫若的觀點,也寫了一首詩,“僧是愚氓猶可訓”。在毛主席看來,唐僧雖然愚蠢,卻是被迷惑的,是可以爭取的中間派,還可以教育團結,而不能千刀萬剮。
毛主席在飛機上學習的照片傳出來之后,郭沫若看到了,不禁感懷于心,詩興大發(fā),揮筆寫了一首現代白話詩,題目叫做《題毛主席在飛機中工作的攝影》。郭沫若不愧是一個頂尖級的詩人,他的這首詩寫得非常好。
詩的上半部分提出了一個疑問,在一萬公尺高的飛機上,為什么陽光那么明亮呢?原來啊,飛機外面有一個太陽,飛機里面也有一個太陽。怎么可能有兩個太陽呢?
偉大領袖毛主席是全國人民心中的紅太陽,他拯救了億萬勞苦大眾,他的光芒普照大地,溫暖了萬物。
正如鄧小平所說的那樣,如果沒有毛主席,中國人民還要在漫長的黑夜里摸索更長的時間。

詩的下半部分,郭沫若展開了熱情的謳歌。這是多么不知疲倦的學習精神,這是多么崇高偉大的思想,像一首交響曲的樂章,又像是崇山峻嶺,浩渺無際的重洋。
郭沫若連用了幾個十分恰當的比喻,來形容毛主席的偉大。只有高山,只有重洋,才能表達出毛主席的非凡之處。郭老的這首小詩,內容很短,總共也沒有多少個字。
可是小詩不小,她傳達出的內容,卻是力有千鈞,引爆了小宇宙。字里行間全是對毛主席的崇拜之情和熱情謳歌。這不僅是郭沫若一個人的想法,他寫出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太陽出來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永遠閃金光。永遠牢記毛主席的話,向毛主席學習,我們的人民就有無敵的力量,不懼怕任何強盜豺狼。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