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燭光蠟淚說平生
在李商隱存世的近六百首詩中,“蠟燭”意象出現(xiàn)了28次,如同28枚火漆封印,封存著詩人被時代碾碎的政治抱負、被命運撕裂的愛情盟誓,以及被燭淚凝固的永恒詩心。子夜青燈下,李商隱筆尖游走的蠟燭,早已不是照亮?xí)傅膶こF魑,那些搖曳在晚唐詩卷中的光焰,時而凝結(jié)成珠淚,時而升騰作青煙,投射出幽深的靈魂圖景。從長安酒肆到玉陽道觀,從巴山秋池到月府瑤宮,詩人以燭為筆,以淚為墨,在唐詩的天幕上印下了道道燃燒的印痕。
仙家燭影
燭光閃爍,就像李商隱詩句的閃爍其詞。他的一段初戀,就在燭光中迷離游移。《嫦娥》詩寫道:“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痹颇钙溜L(fēng)后的燭光,在李商隱詩中構(gòu)筑起層層疊疊的迷宮。開篇七字即鋪展出三重幽閉:屏風(fēng)的物理阻隔、光影的心理距離、仙凡的永恒鴻溝。詩中的嫦娥,很可能就是他初戀對象的象征。
李商隱是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省沁陽市)人,生于河南滎陽,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就展露出出眾的才華。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長安城發(fā)生了“甘露之變”,朝堂官員鏟除把持朝政宦官的努力失敗,遭到殘酷反殺,一次試圖中興大唐的努力因臨機失措付之東流。23歲的李商隱也剛剛經(jīng)歷又一次科場失利,在彷徨中,他遁入家鄉(xiāng)附近的玉陽山“學(xué)仙”,在山中結(jié)識了女道士宋華陽,并產(chǎn)生了說不清道不明的禁忌之戀。他寫了《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等詩,留下了感情的蛛絲馬跡。山中學(xué)道的女道士,豈不就像天上宮闕中的嫦娥嗎?他猜想嫦娥會后悔自己的升仙選擇,從而只能忍受亙古的孤獨凄清,這何嘗不是他對自己的深情抱著渺茫希望呢?《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寫道:“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應(yīng)共三英同夜賞,玉樓仍是水精簾!辈徽恰舵隙稹吩姄Q了一個角度的表達嗎?嫦娥偷了靈藥,飛升到了月宮之中,東方朔偷了王母蟠桃,被貶落人間。仙凡阻隔,難以兼顧。月亮深鎖在重城之中,想要和伊人同賞也不可得,只能出神想象,月華照耀之下,玉樓上寂寞低垂的水精簾了。
他寫的《燕臺四首》,模擬李賀光怪陸離的比擬筆法,承襲了《離騷》中美人香草的幽深寄托,極盡變幻之能事,也讓人想到他的隱秘情事。最后一句“風(fēng)車雨馬不持去,蠟燭啼紅怨天曙”,用蠟燭的意象來收尾,那是哭泣的蠟燭,在那既無限美好又無限哀怨的仙界哭泣,流著紅淚直到天亮。

李商隱畫像
夜雨剪燭
李商隱青年時,受到時任東都留守、后來官至宰相的令狐楚賞識。令狐楚將他招至門下,親自傳授他行文之法,并給他生活補貼,帶著他游學(xué)。他和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一起學(xué)習(xí),也成了朋友。在令狐楚的極力推舉下,李商隱才得以考中進士。令狐楚死后不久,李商隱應(yīng)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聘請,做了王的幕僚。王茂元也很欣賞這位才子,還把女兒嫁給了他。可是,王茂元屬于牛李黨爭中李德裕一黨,這就和令狐绹所屬的牛僧孺一黨產(chǎn)生了巨大裂痕。
李商隱和妻子感情深厚,我們從他的名作《夜雨寄北》中,就能窺見他的深情!熬龁枤w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边@首詩到底寄給誰,也是有爭議的。有人說是大中五年(851年)七月,李商隱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后,寄贈長安友人的。也有人說,詩題原為《夜雨寄內(nèi)》,內(nèi)就是“內(nèi)人”,本來就是寄給妻子的。這一年的夏秋之交,妻子王氏在家鄉(xiāng)病逝了,幾個月后李商隱才得知了她的死訊。也有人說,寫這首詩的時候,王氏已經(jīng)謝世三年了,李商隱明知寄托無望,卻偏要營造夫妻夜話的幻覺。燭光在此成為穿越生死的介質(zhì),燃燒的既是現(xiàn)實中的蠟燭,也是詩人以回憶為燃料的生命燭芯。
詩中對“共剪西窗燭”的設(shè)想,是生活中的溫馨一幕,燭光前的共話,溫存而繾綣?墒牵(dāng)下的思念愁緒,卻如巴山夜雨一般,淅淅瀝瀝,讓秋池也為之漲滿!鞍蜕揭褂隄q秋池”的眼前實景與“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未來虛境,通過“共剪燭”的動作完成時空折疊!肮布粑鞔盃T”的溫馨畫面,被“夜雨漲秋池”的潮濕現(xiàn)實擊碎!凹魻T”這尋常的一幕,經(jīng)李商隱點化后,成了穿越時空的魔法鑰匙。在這時空交錯的蒙太奇中,燭火承擔(dān)著鏡像功能,當(dāng)下孤獨的燭光與未來重逢的燭影,在雨聲中構(gòu)成循環(huán)往復(fù)的莫比烏斯環(huán)。
他的《昨夜》詩,仿佛是對《夜雨寄北》的一個應(yīng)答:“不辭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塵暗燭房。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笔拙浠谩峨x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百草為之不芳”之意,卻反其道而行之,表面言不懼春光易逝,實則暗含對生命無常的無奈接受。次句中“流塵”既實寫積灰的冷寂,又暗用潘岳《悼亡詩》“床空委清塵”之典。曾經(jīng)被溫暖燭光籠罩的房闈,如今布滿塵埃,就如妻子亡故后生命的黯淡與情感的荒蕪。涼露浸滿寒夜中的西池,也像巴山的秋池一樣被愁緒漲滿。連永恒的月桂之香也被吹散,神話世界與人間悲劇交織,縹緲的意象隱喻了天人永隔的悲嘆。

徐志摩 《行書李商隱詩》
燭淚成灰
在你死我活的“牛李黨爭”中,牛黨認為李商隱背叛了令狐楚的知遇之情、提攜之恩,《舊唐書》就說他“無持操,恃才詭激,為當(dāng)涂者所薄。名宦不進,坎壈終身!薄短撇抛觽鳌氛f他“士流嗤謫商隱,以為詭薄無行,共排擯之!彪m然成了李黨的女婿,卻因為出身于牛黨門下,他也始終得不到李黨的信任。于是,李商隱大半生上下碰壁、左右為難。燭光晦暗不明的搖曳,恰似他在官場永遠站不對位置的宿命。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中,“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睜T光里是難以割舍的閨房之愛,為了朝堂事業(yè),他不得不暫時放下兒女私情,像飄轉(zhuǎn)不定的蓬草一樣匆匆去官署工作!稛o題》(來是空言去絕蹤)中,“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碧m麝熏香,錦幄繡被,燭光中綺麗的場景,是閨房的溫柔鄉(xiāng),還是宦途的富貴夢?
他一直身處矮檐之下,渾身才氣也不敢肆意揮灑,只能通過隱約其詞的一首首《無題》展露心曲。當(dāng)權(quán)者讀了,可能會理解他假借男女情思蘊含的哀婉求告之意。而他用深心設(shè)置的隱語中,遮掩不住的是哀艷凄婉的心境,癡絕孤往的追求!稛o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絕唱,將蠟燭推向了殉道者的祭壇。這里的光焰不再是溫柔的存在,而是自毀著的心志——每一滴垂落的燭淚,都是詩人未竟理想的固態(tài)呈現(xiàn)。淚始干時身已灰,政治失意與兒女情長在紙上交織成迷離的幻影。和李商隱齊名的杜牧有句道,“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李商隱也像杜牧一樣,移情于物,化身蠟燭,那些徹夜不眠的燭淚,是詩人被現(xiàn)實凍結(jié)的熱血。

《唐詩三百首注疏》中的李商隱《錦瑟》與《無題》,民國二十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持燭賞花
李商隱愛這個繁華世界,所以把它寫得那樣美麗,美得讓人心碎!痘ㄏ伦怼贰皩し疾挥X醉流霞,倚樹沈眠日已斜?蜕⒕菩焉钜购螅旨t燭賞殘花!奔幢阋龟@更深,他還舍不得丟下美麗的花,還要手持蠟燭,在花前流連觀賞。他對燃燒盡頭的凝視,帶著參禪般的頓悟。歲月難再、世事無常,一切都會幻滅,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誰也改變不了的規(guī)律。于是,李商隱在《殘花》中慨嘆:“殘花啼露莫留春,尖發(fā)誰非怨別人。若但掩關(guān)勞燭夢,寶釵何日不生塵。”
在《夜飲》中,他又寫道:“卜夜容衰鬢,開筵屬異方。燭分歌扇淚,雨送酒船香。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戰(zhàn)場。誰能辭酩酊,淹臥劇清漳!本⒌囊庀箐侁惻c深沉的歷史感懷,展露著亂世中的精神困境與生命哲思。世界動蕩不定,就像一個無休無止的戰(zhàn)場,沙場上的人尚能醉臥,你我何不且盡杯中酒?酩酊大醉不僅是逃避現(xiàn)實,也是保持精神獨立的最后堡壘。
白居易晚年,對李商隱的詩文喜愛得無以復(fù)加,竟然對他說:“我死后,能轉(zhuǎn)生成你兒子,也就滿足了!”李商隱只活了46歲,詩人崔玨在哀悼他的詩中,留下了“風(fēng)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的沉痛嘆息。單論仕宦經(jīng)歷,李商隱無疑是失敗者,可是他的“萬丈才”已經(jīng)展露了呀,區(qū)區(qū)官位,放在歷史長河中,又算得了什么!他對生命體驗的詩意解讀,就如筆下的蠟燭,在燃燒時持續(xù)釋放著精魂的芬芳,把毀滅過程升華為藝術(shù)創(chuàng)造,在寂滅中放射出涅槃之光。
燭臺積滿的淚痕,結(jié)晶成了永恒的文學(xué)琥珀。那些曾經(jīng)照亮過玉陽山道觀、洛陽官舍、巴山驛館的燭火,穿越時空的迷霧,在一代代人的精神夜空繼續(xù)搖曳。李商隱燃燒的何止是蠟燭,分明是將自己的心魂作燈芯,為后世點破了千年長夜中那些不可言說的生存真相。每縷升騰的青煙里,都懸浮著未及凝結(jié)的詩思,等待某個夜讀的靈光將其重新點燃。
來源:北京晚報·五色土
作者: 王秉良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