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4年前,擊敗北大碩士,拿下詩詞大會冠軍的外賣小伙,如今在干啥
2016年,央視推出了一檔原創(chuàng)的文化類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這是一檔由董卿主持的古詩詞競技節(jié)目,兼具高雅與通俗性,自從首播以來便迅速走紅,深受觀眾喜愛。

至今,這個節(jié)目已經播出了四季,在這些年里,涌現出了不少令人矚目的選手。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冠軍——雷海為。
雷海為只是一個普通的外賣小哥,而他的對手彭敏,卻是一位北大碩士。這樣一場似乎只有小說中才會出現的逆襲故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
2018年4月4日,《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總決賽開始了,賽前觀眾們已經知道了這場對決的兩個主角:一個是外賣小哥,另一個是北大的碩士。大家普遍認為,這將是一場毫無懸念的較量,然而最終的結果卻令人意外。經過一番激烈的較量,雷海為以爆冷之勢獲得了最終的冠軍。

這一場比賽打破了大家心中關于清北學霸無敵的固有印象,向我們展示了即使是“學渣”,只要通過不懈努力,也能實現逆襲。與此同時,這場比賽也讓無數觀眾認識了雷海為這個名字。

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年,這位曾經的冠軍如今又過得怎樣呢?他是否真的實現了自己的人生逆襲?

雷海為出生在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的一個小山村——菱角村。這個村子里的人們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生活條件也相對艱苦。他的父親是村里為數不多的有文化的人之一,非常喜歡中國的古詩詞。在父親的熏陶下,雷海為從小便對詩詞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與天賦。

小時候,雷海為的父親便開始教他背詩,年幼的雷海為被這些朗朗上口的詩句深深吸引。隨著年齡的增長,父親不僅教他讀詩和背詩,還為他講述那些詩詞背后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或悲壯,或凄美,深深地打動了雷海為,讓他逐漸理解了詩詞的獨特魅力。

與村里其他孩子不同,雷海為并不像他們那樣放學后到處玩耍。他更喜歡跑回家,與父親一同探討詩詞,成為了他童年時光中最親密的伙伴。家里的鄰居恰好是一位退休教師,每天放學后,雷海為都會去鄰居家里學習,背古詩,寫書法,鄰居老師也對他在詩詞方面的天賦表示欣賞,并建議他的父母,如果條件允許,應該將雷海為送到更專業(yè)的學校去深造。

然而,盡管雷海為天生有著詩詞方面的天賦,成績并不是特別突出。由于性格內向,和同學們難以建立良好的關系,雷海為遭遇了同齡人的孤立與排擠,導致他的學業(yè)成績逐漸下滑。最終,他在中學畢業(yè)時,除了語文成績還算不錯外,其他科目幾乎一無是處。
與此同時,家里突發(fā)的變故讓他無法繼續(xù)上學,高中的學費無力支付,他只能放棄繼續(xù)深造,轉而選擇進入中專學習電工,希望通過學習一技之長來減輕家庭的負擔。然而,教育體制的改革使得中專畢業(yè)后并沒有分配工作,2001年畢業(yè)后,他只能獨自一人去外面找工作。

起初,雷海為曾在深圳的電子廠工作,做流水線工人?墒悄欠N單調乏味的生活很快讓他感到厭倦,于是他辭去了這份工作,來到上海。這個繁忙的城市里,他的生活幾乎被生存壓力所占據,詩詞的熱愛被他深埋在心底。
上海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樣容易。雖然工資有所提高,但生活成本和高額房租也隨之攀升,月薪幾乎全都用來支付房租和日常開銷,所剩無幾。面對如此沉重的生活壓力,雷海為對未來充滿迷茫和困惑。直到有一天,他在偶然間看到了電影《俠客行》,其中提到了李白的《俠客行》這首詩,勾起了他曾經對詩詞的激情與熱愛。

《俠客行》的出現讓雷海為重新燃起了對詩詞的興趣。他決定抓住每一個空閑時間,去學習詩詞,去找回那個曾經充滿豪情壯志的自己。從那以后,無論何時有空,他都會去上海的圖書館讀書、背詩,甚至嘗試自己寫詩。詩詞再次成為了他生活中的一劑良藥,給了他心靈的慰藉。

盡管努力了很久,生活依舊沒有給雷海為帶來太多回報。他的公司因經營不善倒閉了,失去了經濟來源的他,甚至面臨沒有地方住的困境。被房東趕出來后,他只能暫時在樓道里打地鋪度日。
但即便在這種艱難的生活環(huán)境中,雷海為依舊沒有放棄詩詞。每天晚上,他都會讀上一兩篇詩文,成為他一天中最輕松的時刻。
后來,雷海為在生活中輾轉來到杭州,做過服務員,也當過電纜工。2011年,他恰好趕上了外賣行業(yè)的興起,便決定成為一名外賣員。這份工作雖然非常辛苦,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且還需要應對惡劣的天氣和不計其數的客戶投訴,但雷海為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熱愛,借助詩詞來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時常從詩詞中找到一絲慰藉。
自《中國詩詞大會》開播以來,雷海為就成了節(jié)目的忠實觀眾。他不僅每期都觀看節(jié)目,有時還會在屏幕前與選手一起答題,準確率也很高?吹阶约喝绱藷釔酃(jié)目,室友鼓勵他試試報名參賽。最初,雷海為有些猶豫,因為他認為自己在學歷上與其他選手差距很大,可能不適合參加比賽。
盡管心有顧慮,但雷海為最終還是決定報名參加第二季的《中國詩詞大會》。雖然憑借簡歷中的學歷問題,他未能通過篩選,但他沒有放棄,第三季他再次報名,終于成功進入了節(jié)目,成為了百人團的一員。
這個節(jié)目的賽制是從每期的百人團中選出答題表現最好的選手,經過幾輪選拔后,最終進入決賽。雷海為在第四期進入了這個環(huán)節(jié),雖然最終未能成功晉級,但他沒有放棄,繼續(xù)努力。在第九場比賽中,雷海為憑借出色的表現成功獲得了進攻擂資格,并擊敗了當期的守擂方,最終進入總決賽與北大碩士彭敏一較高下。

與外賣員身份的雷海為相比,彭敏的背景可謂光鮮亮麗。作為北大才子,碩士畢業(yè)后他從事文學相關工作,曾在前兩季比賽中屢次惜敗,這一季更是呼聲很高,被認為有很大可能奪冠。
然而,盡管彭敏背負著各種光環(huán),雷海為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最終在決賽中以5:1的巨大優(yōu)勢戰(zhàn)勝了彭敏,奪得了冠軍。這一結果令所有人都感到震驚,雷海為也因此成為了一個全民話題。
在奪冠之后,雷海為一夜成名。許多公司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其中有一家文化公司甚至開出了百萬年薪邀請他擔任代言人。然而,雷海為并沒有被這些誘惑迷惑。他深知,短暫的熱度并不能帶來長遠的發(fā)展,他有著自己的規(guī)劃與目標。

雷海為一直保持著低調的生活態(tài)度,并不喜歡過度曝光。在接受采訪時,他曾坦言自己參加《中國詩詞大會》完全是因為對詩詞的熱愛,無論結果如何,他都會從容面對。他最終選擇了加入成都的一家名為“心田花開”的學校,成為了一名教研老師,繼續(xù)從事詩詞研究與教學工作。

在這份穩(wěn)定的工作中,雷海為能夠更加專注于詩詞的研究,編寫相關的教學資料,教導孩子們背誦與理解古詩詞的精髓。他的貢獻也逐漸獲得了認可,并于2018年入圍了華人國學傳播獎。

雷海為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他從一個普通的外賣員,憑借對詩詞的熱愛與堅持,走上了屬于自己的舞臺。如今,他已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傳承者,讓更多的孩子從詩詞中找到了成長的力量。
雷海為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一個道理:無論出身如何,知識與堅持都能夠改變命運。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追求夢想的不懈精神,以及對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只有在追求自己熱愛的道路上,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意義。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