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咖醉文化
在傳統(tǒng)社會中,讀書是第一要緊之事。雖然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話是如此說,可是現(xiàn)實情況卻是千行萬行不如讀書一行。一個貧困的家庭,想要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那么最有效的捷徑就是讀書了。
所以說古代的圣人君子,對于后世的勸勉就是要他們?nèi)绾蔚膶P淖x書。對于現(xiàn)代社會來說,雖然讀書也一樣是很重要的人生之路,可卻已經(jīng)不是人生的全部了,但是當我們要從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中去找尋老祖宗的人生智慧時,有很多東西依舊能夠通過讀書治學上來感悟。
古人把讀書視為飛黃騰達的第一事,因此在這個事情上要學到的功夫也是非常多的,比如晚清名臣曾國藩就用自己的求學經(jīng)驗總結出了這樣一條道理:“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痹鴩谶@句話中,對于讀書進學總結了三條經(jīng)驗,他認為只要能夠做到這三條,那么不但是在學業(yè)中,乃至于在人生的經(jīng)驗上對自己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通過對古人的生活智慧的學習,一定要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不能夠死板的進行經(jīng)驗的汲取。曾國藩雖然是對學業(yè)上總結的一些經(jīng)驗,但是我們卻能夠看到用在人生中也是恰如其分的,而且學業(yè)本身也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曾國藩所說的這三點。
志向是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沒有志向的人對于成功就根本談不上任何追求的動力。而有志向的人就能夠有進取的動力,曾國藩認為這樣的人是絕對不肯居于下流的。
所謂的居于下流,就是自甘墮落的意思。社會上有很多人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這些人不是不希望成功,而是他們的心里根本就沒有具體的目標,沒有一個能夠為人奮斗的目標,那么自然也就缺乏每天上進的動力。
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人沒有了進步的動力,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每天消退懶惰,最終就只能夠是陷入人生的困頓中不能自拔了。所以說心中有志向?qū)τ谝粋人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這就是成功的一個開始,是進取心的一個基礎,沒有人能夠在漫無目的的人生中偶遇成功的曙光,這是癡人說夢的一件事。
一個人要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也就是要養(yǎng)成謙遜的品行。一個人倘若是目中無人,那么他就不會主動要求自己去進步,而只有到了失敗來臨的時候,才會被現(xiàn)實碰得一鼻子灰。
一個人能夠看清自己有多么斤兩,這就是一個很關鍵的能力,也是成功的路上能夠保持清醒的品行。很多人是具備能力和夢想的,但是多數(shù)人的失敗都是因為目空一切,認為自己可以做好一切的事情,這樣的自大是束縛自己的羈絆。
所以對于任何人來說,一定要學會把自己的姿態(tài)放低,這樣才能夠吸取別人的教誨,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出自身的不足。曾國藩所說的“有識則學問不盡”也就是這個道理。
只要一個人能對自己常常有所鞭策,那么進步就是永無止境的。對于想要追求成功的人們來說,想要面對的困難是非常多的,但是只要能夠有克服困難的態(tài)度,而不是無視困難,成功的路就只有阻礙,而不會中斷。
恒心對于成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個人不管要在什么地方想要取得成就,那么最需要的就是堅持不懈地去行動,如果做不到這個,成功就是如同鏡花水月一般的空洞和不現(xiàn)實。
恒心是很多人少有的一個品質(zhì),但卻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品質(zhì),沒有恒心的人,就只能是不斷地給自己設定目標,然后又不斷的放棄奮斗,人生就在不斷的虛妄中浪費掉自己的時間,最后也只能夠是一事無成。
培養(yǎng)自己的恒心,就是要收斂自己的欲望,只有節(jié)制好自己的欲望,那么才能夠一定的精力投入到對成功的追求當中。所以說古來成就大事業(yè)者,生活一定是保持一定的清苦,而奢靡的生活習慣就只能讓讓自己無暇顧及生活的進取,進而走向失敗的深淵。
曾國藩的這三點對于成功品質(zhì)的要求,只要能夠做到,那么人生就能夠發(fā)生很大的改觀,而對成功的追求也一樣能夠有個好的結果。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