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31日晚,在中南海舉行的宴會上,毛主席特地邀請了彭老總和志愿軍的領導人共聚一堂,為剛剛歸來的彭老總接風洗塵。
彭老總是志愿軍的總司令,自然坐在毛主席身邊。但是,其他四位志愿軍首長在這樣的場合顯得有些緊張和拘謹,他們盡管是軍隊的高級領導,卻不敢過于放松,默默地坐在較遠的位置上。
毛主席注意到了這種氛圍,他走向四人,特別拉起了39軍軍長吳信泉,親切地讓他坐到自己身邊,并與他交談。毛主席對吳信泉的稱贊和青睞,讓其他人不禁思考:吳信泉究竟有何特殊之處,以至于毛主席如此看重他?在革命斗爭中,他又做出了怎樣的貢獻,讓眾人對他肅然起敬?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zhàn)役拉開序幕。第一批志愿軍部隊中,三十九軍以其傳奇的戰(zhàn)績和起源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三十九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紅二十五軍,是長征時期的北上先鋒部隊。經(jīng)過抗戰(zhàn)時期的改編,參與了平型關和蘇北地區(qū)的抗日戰(zhàn)斗。解放戰(zhàn)爭時,它又在東北和關內展現(xiàn)了出色的作戰(zhàn)表現(xiàn),是一支勞苦功高的部隊。
吳信泉軍長也是一位老革命,經(jīng)歷過紅軍時期的轉戰(zhàn)。接到入朝作戰(zhàn)的命令后,他迅速調動部隊,準備前往遼南。
10月19日晚,三十九軍秘密渡過鴨綠江,準備進入作戰(zhàn)地區(qū)。吳信泉根據(jù)指令,制定了精密的作戰(zhàn)計劃,包圍了云山地區(qū),準備阻擊敵人的北進。
對此,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緊急調集了美騎一師的主力團增援。美騎一師作為美軍的開國元勛部隊,擁有豐富的戰(zhàn)斗經(jīng)驗和先進的裝備,被譽為不敗之師。
此時被調往云山地區(qū)的美軍主力團火力強大,對志愿軍構成了嚴峻挑戰(zhàn)。這場戰(zhàn)役,將成為志愿軍與美軍實力對比的一次考驗。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zhàn)役拉開序幕。三十九軍作為第一批入朝作戰(zhàn)的志愿軍部隊,經(jīng)歷了一場充滿傳奇色彩的戰(zhàn)斗。
吳信泉軍長接到彭老總圍殲云山之敵的指示后,立即展開了精密部署。一一六師擔任主攻部隊,一一七師負責阻擊敵人東逃并協(xié)同攻城,一一五師則負責切斷敵人南逃退路。
總攻開始后,一一六師展開了激烈的攻擊,與云山守敵交火。然而,三十九軍上下都感到不尋常,因為他們意外地與美軍王牌部隊騎一師交戰(zhàn)。
吳信泉并沒有因此退縮,反而興奮地鼓舞部隊繼續(xù)進攻。他指揮部隊充分發(fā)揮了夜戰(zhàn)和近戰(zhàn)優(yōu)勢,采用穿插分割戰(zhàn)術,給予了敵軍沉重打擊。
美第八團面對志愿軍的強烈進攻感到措手不及,陷入混亂和恐慌之中。志愿軍戰(zhàn)士們如同豹子般靈活,利用夜間突襲和近身纏斗,削弱了美軍的抵抗能力。
最終,美軍被我軍夜間攻勢嚇得潰不成軍,紛紛沿著公路逃離戰(zhàn)場。此次戰(zhàn)斗中,三十九軍殲滅了美第八團大部分兵力,展現(xiàn)了我軍的強大戰(zhàn)斗力。
這場戰(zhàn)役使得志愿軍在入朝初期就取得了重大勝利,彰顯了我軍的軍威和實力。戰(zhàn)后,彭德懷更是自豪地宣稱:我們不僅擊敗了李承晚偽軍,還打敗了美軍的王牌騎一師,展示了三十九軍的英勇和決心。
入朝第一次勝利后,彭德懷以巧妙的戰(zhàn)術誘使美軍深入,為接下來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美軍誤判志愿軍后撤是畏懼戰(zhàn)火擴大,于是大舉北進,想在圣誕節(jié)前結束戰(zhàn)爭。不料,他們卻陷入了志愿軍的包圍圈。
吳信泉決心迎戰(zhàn),將部隊布防在泰川東部至云山北部、妙香山西部地區(qū)。
在布防的同時,他派遣偵察隊深入敵后偵察情況。通過精準的偵察,吳信泉掌握了敵軍的行動和兵力。
11月26日,吳信泉指揮三十九軍進攻美第二十五師,迫使其先遣部隊集體投降,成為美軍首次向志愿軍投降的事件。
隨后的戰(zhàn)斗中,三十九軍重創(chuàng)了美二十五師先遣部隊,使其主力不得不南撤。吳信泉不滿足于此,派遣一一六師夜間突襲,破壞了敵人的防線,為通向平壤的道路打開了大門。
12月6日,一一六師率先攻入平壤,成為解放朝鮮首都的第一支部隊。
然而,吳信泉并未停歇,他接到命令準備進攻漢城。他精心布置部隊,選擇最佳突破地點,組織佯攻迷惑敵人。
在寒冷的冬日,一一六師萬人部隊潛伏在臨津江防線,準備總攻。當總攻開始時,他們迅速突破了敵人防線,占領了南岸陣地。
隨著一一六師的勝利,一一五師也突破了敵軍防線,準備接應友軍過江。一一七師則緊隨其后,準備切斷敵軍退路。
在志愿軍的猛攻下,敵軍全線潰敗,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甚至因撞車而斃命,顯示了美軍的狼狽。
一一六師追擊成功,攻占漢城,逼迫敵軍退至北緯三十七度線附近。
吳信泉的三十九軍以神出鬼沒的戰(zhàn)術震懾了美軍,顯示了中國軍隊的強大和戰(zhàn)斗力。
國內的首長們陸續(xù)回到了祖國,在檢查身體、治療傷病的同時,他們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材料,因為毛主席早已表示要請抗美援朝的功臣們吃飯。這讓幾位首長既緊張又激動,尤其是39軍的軍長吳信泉。
吳信泉在這次回國的英雄中年紀最小,剛滿39歲。這將是他第一次與毛主席近距離共進晚餐,得知這個消息后,他甚至因緊張而睡不著覺。
在準備的幾天里,吳信泉廢寢忘食地將自己在朝鮮戰(zhàn)場上的心得感受寫成材料,并反復熟記,希望能在毛主席面前表現(xiàn)得更好一些。
到了5月底的一個傍晚,解放軍總參謀長聶榮臻的秘書親自前來邀請吳信泉到中南海一趟。出門前,吳信泉精心整理了軍裝,仔細審視了一番,然后才踏出了家門。
吳信泉和其他首長們一起到達中南海,不同的車輛停在門口,彭德懷、鄧華、溫玉成等人也陸續(xù)到場。吳信泉跟隨著眾人,一同走向宴客廳。
在彭德懷的引領下,他們跨過中南海的大門,進入了宴客廳。毛主席和周恩來、朱德三位領導早已在那里等候。見到彭德懷一行人到來,主席和總理走上前與他們握手,并邀請他們坐下。
彭德懷是毛主席的老戰(zhàn)友,對他來說自然無拘無束。其他人像溫玉成、吳瑞林等之前已經(jīng)見過毛主席,表情也較為放松。只有吳信泉,他的緊張情緒是顯而易見的。他不僅年紀最小,也是第一次近距離見到毛主席。
在宴會上,幾位軍長和政委都顯得有些拘謹,尤其是吳信泉,幾乎退縮到了角落里。毛主席察覺到了這種氛圍,哈哈一笑說:“同志們,今天這里可是英雄薈萃啊。這么多優(yōu)秀的指揮員在座,就算是麥克阿瑟,可能也會頭疼不已呢。”
說著,毛主席走到吳信泉身邊,拉著他的手臂,往自己的座位旁邊走去。毛主席邊走邊說:“吳信泉啊,今晚就坐在我旁邊,我想好好聽聽你講講水淹七軍的故事!
吳信泉心里更加緊張了,幾乎失足絆倒,引起眾人的一陣歡笑。這個小插曲緩解了一些緊張的氛圍,吳信泉也摸了摸頭,有些尷尬地坐在毛主席旁邊。
毛主席看著吳信泉,笑道:“吳信泉,現(xiàn)在輪到你了,給我們講講你水淹七軍的經(jīng)歷。聽說你在華川一戰(zhàn)中表現(xiàn)出色,連聯(lián)合國軍的總司令李奇微都稱贊不已。美國人可能不熟悉三國演義,不知道關羽曾用這招對付曹操的軍隊,但在朝鮮戰(zhàn)場上,你吳信泉卻成功地運用了這一策略。”
能夠得到毛主席的贊揚,吳信泉既開心又激動。
吳信泉將他和他的三十九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的傳奇成就歸功于他們的實力,他們一起擊破了美軍不可戰(zhàn)勝的傳說。
吳信泉對自己的部隊給予了最高的評價,在他的著作《三十九軍在朝鮮》中寫道:“三十八軍是‘萬歲軍’,而我們三十九軍就是‘常勝軍’!”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