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墉:正常,正常下去 ——語寄盧丹
雨過了,天晴了,明凈的亮,清新的潔,簡練的純,這味道很揪人。
盧丹的油畫給我第一眼是如此的感受。
算起來,一九五九出生,今年也才是三十一,是“而立”。也許是剛剛而立,就才有這股純、潔、亮的光彩。
不過,倘若仔細體會盧丹畫幅的內(nèi)涵,結(jié)合畫的標題來看,卻又可發(fā)現(xiàn)在那純、潔、亮的內(nèi)里,實實在在蘊藏著一些寄意。
一匹白馬,伸出個頭部,滿面皺紋,捆著韁繩,如波的大漠,一座圓頂方座的白屋既威嚴而又孤零地立在天地交界處。天,黑墨墨,題目是“駿骨”。好一匹駿馬!這黑墨墨,這荒漠漠,跑盡了也就駿成滿面的紋!我不禁凄然地想起千金市骨的典故。大致駿到成骨的時刻,抑或可有千金的價值?又抑或成骨那時節(jié),一不小心注意規(guī)格要求,成得不那么完善,末尾卻是就連市那么一市,也沒個好彩了。駿馬呀駿馬,令人感傷的駿。
窗戶—角,—簇綠葉, 桌子一角, 一個紅果,陽光大片地耀眼于窗外,靜靜的,默默的,題目是“空屋”。其實這是一間不空的屋,在那靜默的氛圍中,那簇頗有生氣的綠葉與那紅樸樸的果,不也有無言的呼應在?想細些,在空冥中未必都無親意在,并且,有親意在,未必都在熱言中,是盡可這么在空靈中默默地,靜靜地來相關注的。
這么一說,自不是說盧丹就都全是這么想的,這其實只是我的想法。但,盧丹的畫實實在在蘊藏著一些寄意!是可以體味體味的。我總還要這么說。
......他更傾心于平面色塊的組合,卻又若不經(jīng)意地揉進光影的描寫,而,在光影的描繪中,悄悄地又復歸到平面色塊的組合上。大概西北風物的純一廣袤喚起他的悟性,使他悉心于簡練的取舍而摒去南國細膩精致的慣性。自然,這里面也還有盧丹的個性在,盧丹這個易沖動,多敏感,俠義心腸,牛精脾氣,風風火火,快事快語,直腸直肚,短短經(jīng)歷,屢有豪氣勃發(fā)事發(fā),一拳一語,驚倒四座,血氣剛烈之處,俠風四卷。
如今,盧丹成了家,做了父親,.......夜來,燈下,才有了他的藝術(shù)世界。如果真的到了不停電的時節(jié),自然這個世界就還會寬一些。藝術(shù)畢竟需要時間。
當今畫界有不少仁人論家都敘說了群體的重要性,甚且有斷言要打向世界,沒有群體不成氣候的。只可惜藝術(shù)畢竟不是鄭和下西洋,更不是成吉思汗遠征,要那么群體干啥?一個齊白石,就拿個和平獎金了,何勞當今的齊白石研究院、齊白石學會、齊白石后人……的群群大體?!洋人的畢卡索,不也是單槍匹馬走天涯嗎、想來,多是不夠膽走夜路,耐不得寂寞,經(jīng)不起孤獨,才會有這等趨向。藝術(shù),本就是獨創(chuàng)的涵義,—條繩子捆死—堆人干嗎?有膽的,就兩只腳踩出個新路來,何須聚眾結(jié)義!
說出這等話,是看著廣東畫壇的獨行俠日見其多,畫風日見相異,相近的趨向愈來愈淡泊,本體的分量日有所重,多元的傾向日有所擴而感觸的。盧丹也如是,自畫自的,哥們相聚,友誼第一而已。
我自己很以為這就正常了。正常到?jīng)]有轟動效應,正常了! 畫壇自然總有流行畫星出,但,我不信美術(shù)史有那么多位置來列上這么一個個一群群。
我看盧丹很正常。我祝愿盧丹珍惜這正常,更耽定地正常下去!
1990年6月于病房
(發(fā)表于嶺南出版社《畫廊》33期1991年1月)
盧丹的油畫給我第一眼是如此的感受。
算起來,一九五九出生,今年也才是三十一,是“而立”。也許是剛剛而立,就才有這股純、潔、亮的光彩。
不過,倘若仔細體會盧丹畫幅的內(nèi)涵,結(jié)合畫的標題來看,卻又可發(fā)現(xiàn)在那純、潔、亮的內(nèi)里,實實在在蘊藏著一些寄意。
一匹白馬,伸出個頭部,滿面皺紋,捆著韁繩,如波的大漠,一座圓頂方座的白屋既威嚴而又孤零地立在天地交界處。天,黑墨墨,題目是“駿骨”。好一匹駿馬!這黑墨墨,這荒漠漠,跑盡了也就駿成滿面的紋!我不禁凄然地想起千金市骨的典故。大致駿到成骨的時刻,抑或可有千金的價值?又抑或成骨那時節(jié),一不小心注意規(guī)格要求,成得不那么完善,末尾卻是就連市那么一市,也沒個好彩了。駿馬呀駿馬,令人感傷的駿。
窗戶—角,—簇綠葉, 桌子一角, 一個紅果,陽光大片地耀眼于窗外,靜靜的,默默的,題目是“空屋”。其實這是一間不空的屋,在那靜默的氛圍中,那簇頗有生氣的綠葉與那紅樸樸的果,不也有無言的呼應在?想細些,在空冥中未必都無親意在,并且,有親意在,未必都在熱言中,是盡可這么在空靈中默默地,靜靜地來相關注的。
這么一說,自不是說盧丹就都全是這么想的,這其實只是我的想法。但,盧丹的畫實實在在蘊藏著一些寄意!是可以體味體味的。我總還要這么說。
......他更傾心于平面色塊的組合,卻又若不經(jīng)意地揉進光影的描寫,而,在光影的描繪中,悄悄地又復歸到平面色塊的組合上。大概西北風物的純一廣袤喚起他的悟性,使他悉心于簡練的取舍而摒去南國細膩精致的慣性。自然,這里面也還有盧丹的個性在,盧丹這個易沖動,多敏感,俠義心腸,牛精脾氣,風風火火,快事快語,直腸直肚,短短經(jīng)歷,屢有豪氣勃發(fā)事發(fā),一拳一語,驚倒四座,血氣剛烈之處,俠風四卷。
如今,盧丹成了家,做了父親,.......夜來,燈下,才有了他的藝術(shù)世界。如果真的到了不停電的時節(jié),自然這個世界就還會寬一些。藝術(shù)畢竟需要時間。
當今畫界有不少仁人論家都敘說了群體的重要性,甚且有斷言要打向世界,沒有群體不成氣候的。只可惜藝術(shù)畢竟不是鄭和下西洋,更不是成吉思汗遠征,要那么群體干啥?一個齊白石,就拿個和平獎金了,何勞當今的齊白石研究院、齊白石學會、齊白石后人……的群群大體?!洋人的畢卡索,不也是單槍匹馬走天涯嗎、想來,多是不夠膽走夜路,耐不得寂寞,經(jīng)不起孤獨,才會有這等趨向。藝術(shù),本就是獨創(chuàng)的涵義,—條繩子捆死—堆人干嗎?有膽的,就兩只腳踩出個新路來,何須聚眾結(jié)義!
說出這等話,是看著廣東畫壇的獨行俠日見其多,畫風日見相異,相近的趨向愈來愈淡泊,本體的分量日有所重,多元的傾向日有所擴而感觸的。盧丹也如是,自畫自的,哥們相聚,友誼第一而已。
我自己很以為這就正常了。正常到?jīng)]有轟動效應,正常了! 畫壇自然總有流行畫星出,但,我不信美術(shù)史有那么多位置來列上這么一個個一群群。
我看盧丹很正常。我祝愿盧丹珍惜這正常,更耽定地正常下去!
1990年6月于病房
(發(fā)表于嶺南出版社《畫廊》33期1991年1月)
發(fā)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