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女主劇這個話題,從《歡樂頌》、《羋月傳》開始,至少已經(jīng)說了五六年……但至今為止,不管電影電視劇,還是綜藝節(jié)目,依然在 把“塑造大女主人設”當作收視王牌和財富密碼;甚至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打開所謂的女性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一派迷惑行為大賞:
為何女主連路都走不穩(wěn),頻頻摔倒在男主懷里?
為何女主面對危機,該展現(xiàn)聰明勇敢、人格高光的重要時刻,偏要男主角出現(xiàn)幫忙解決問題?
而那些從一開始就嚷嚷著搞事業(yè)的女主,怎么就一個個到頭來深陷甜虐戀情和閨蜜撕扯無法自拔……
(以上不針對具體作品,歡迎對號入座)
你想看女人建功立業(yè),它只演女人風花雪月;你想看形形色色女性的多樣生活,它卻讓女人在傻白甜美女和腹黑美女之間反復橫跳。
救命!。∈窃p騙吧?
幸好現(xiàn)在觀眾們早就練就出一雙火眼金睛,同類題材收視率的日漸走低足以證明 大家對貨不對板的虛假大女主的厭倦和抵觸。
回顧從小到大接觸的文藝、影視作品,哪些女性形象最打動人心呢?
很多女孩應該最愛《飄》里有雙淡綠色眼睛的 郝思嘉,她勇敢、多情又善良,有虛榮任性的一面,但波折和磨難將她打磨得如鉆石般閃耀又堅毅。
《哈利•波特》影響下成長起來的男孩女孩們,誰不喜歡里面的 赫敏•格蘭杰呢?聰明刻苦、不卑不亢,為家養(yǎng)小精靈爭取利益,面對黑暗勢力挺身而出,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也有人說:看 TVB職業(yè)劇長大的女孩是很幸運的,因為能看到女性能夠自信勇敢地勝任法醫(yī)、律師、警察等各種職業(yè),就算跌倒了也沒關系。
所以說,能引起共鳴的女性絕不止完美無缺、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大女主”,相比之下, 大家更愿意看到她們鮮活的性格,真實的困境,生動的夢想。
**
如何創(chuàng)造優(yōu)秀的女性形象?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向最會寫女性的古代文學名著 《紅樓夢》取取經(jīng)。
曹雪芹筆下的女性們,可愛可憐有之,可敬可恨有之,可悲可嘆有之,她們經(jīng)歷了人生百態(tài),情海波折,有女性意識的覺醒,也有個體在命運和時代齒輪下的掙扎和凋零。
2010版《紅樓夢》劇照
知乎有個熱門問題—— “你最喜歡《紅樓夢》中的哪個女性角色?”可以在回答區(qū)看到形形色色的答案:
喜歡黛玉的孤高詩才,喜歡探春的入世進取……甚至是邢蚰煙、薛寶琴這樣“主角團”之外的女孩兒們都獲得了不少的關注和偏愛。
可見,曹雪芹對于哪怕只出現(xiàn)一瞥的女性角色,也當作一個立體真實的人物去雕琢。就像我在網(wǎng)上看到的樣一句話: 哪個紅樓女兒不值得愛呢?
這些紅樓女兒中,有一位兩極分化:
喜歡她的愛慘了她的溫厚、大氣、灑脫;不喜歡她的也理由充足:太有心機!功利庸俗!一心想嫁入豪門、討好男人的端水大師……
看到這里,讀者大概已經(jīng)看出,這位一直遭受了粗淺誤讀的就是 與林黛玉并列為金陵十二釵正冊之首的“寶姐姐”——薛寶釵。
隨著反復閱讀《紅樓夢》,又讀了歐麗娟老師《紅樓十五釵》中對薛寶釵的分析,越來越堅定: 她絕對是文學史上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大女主!
今天,就來幫寶姐姐有理有據(jù)地“洗洗白”。
#大智慧與大學識 #
有沒有人 最怕看到這樣的女主角:
踩著高跟鞋,冷若冰霜,快步走在高級辦公樓,走過的地方行人皆寒蟬若禁、寸草不生,生怕無法襯托女主三尺高的氣場。
可以理解,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表現(xiàn)女性也能在職場和生活中,擁有不輸男性的氣魄、膽識和威嚴。但反反復復多了,也 流于一種刻意的刻板印象。
我們來看看曹雪芹是如何表現(xiàn)寶姐姐的從容氣魄的?
第二十二回,當時賈府合家團聚在一起過元宵節(jié),除賈母之外,大家長賈政也參加了猜燈謎的活動。但這么一來,子女晚輩們便深深感到拘束了:
往常間,只有寶玉長談闊論,今日賈政在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余者湘云雖系閨閣弱女,卻素喜談論,今日賈政在席,也自緘口禁言。黛玉本性懶與人共,原不肯多語。 寶釵原不妄言輕動,便此時亦是坦然自若。
請注意一下,現(xiàn)場寫到了四個人的反應, 其中寶玉、湘云、黛玉三個人都是一副拘謹?shù)臉幼,只有寶釵一個還是像平常一樣地自在,古人把這樣的境界叫做“無入而不自得”,即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都可以自得其樂,不受影響,這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人格高度。
于是脂硯齋在這里有一段批語說道:
瞧他寫寶釵,真是又曾經(jīng)嚴父慈母之明訓,又是世府千金,自己又天性從禮合節(jié),前三人(按:指寶玉、黛玉、湘云)之長并歸于一身。前三人向有捏作之態(tài),故惟寶釵一人作坦然自若,亦不見逾規(guī)踏矩也。
請看,寶釵不同于寶玉、黛玉、湘云這三個人的扭捏造作,而表現(xiàn)出坦然自若的風度,這種無論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從容自在的境界,正是《論語·為政》孔子所說的 “從心所欲,不逾矩”。
薛寶釵從容自若的底氣源自哪里?
很多讀者總覺得薛寶釵的聰明是入世的,體現(xiàn)在精通人情世故上,但其實 都忽略了她的大智慧。
歐麗娟老師認為《紅樓夢》里最好的一段話,剛好是薛寶釵所說:
學問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fā)作高一層了。不拿學問提著,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這真是有眼光、大智慧的人才能說得出來的,因此歐老師認為這一段話是《紅樓夢》里最有價值的金玉良言。
想想看,有多少人流入市俗去了? 社會上多少人是不拿學問提著,用望文生義的方式去讀書的?那種讀法當然很輕松,也比較受歡迎,因為符合大眾的品位,所以很容易流行起來,殊不知卻是流入市俗去了。
但是,如果我們愿意用功,培養(yǎng)學問,努力塑造自己、提升自己,那么眼光就會更精準了,胸襟就會更開闊了,認識力和判斷力也會更深刻了, 不會只看到表面,用自己的成見去扭曲作品;即使只是小事,也可以用學問一提,而從小觀大,作高一層,那便能看到一個真正弘大的美麗新世界。
歐老師又指出一個細節(jié):
第二十二回,寶釵過十五歲生日,酒席上請了戲班子唱戲,寶釵為了體貼賈母喜歡熱鬧的心意,所以點了一出《魯智深醉鬧五臺山》,結果 被不明就里的寶玉給一再嫌棄。
但寶釵并沒有生氣,耐心地告訴他這出戲的好處,是排場又好,詞藻更妙,然后才引起了寶玉的興趣,想要一窺究竟,終于從其中的一支《寄生草》領悟到“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空寂幻滅之美,埋下了以后出家的思想種子。
這一段情節(jié)是寶玉的出世思想啟蒙,而寶釵就是他的啟蒙老師。
曹雪芹還在其中藏著一個暗示,可能都被現(xiàn)代人遺漏了,那就是:當時 古代人的習慣其實是只喜歡看戲,卻不怎么看戲文,也就是歌詞。
這兩者間的差別是很大的:
看戲時注重的是舞臺上唱腔、身段的歌舞表演,而戲文的內(nèi)容便很多了,可能帶有關于情色等禁忌的描寫。難怪在這些貴族世家里, 同樣是《西廂記》《牡丹亭》的內(nèi)容,看臺上的演戲可以,看文字的劇本卻是犯了大忌,原因就在這里。
而這里的寶玉也是沒注意過《魯智深醉鬧五臺山》的詞藻,所以完全不懂其中的妙處,以致嫌它熱鬧,等于貶低了寶釵的品味。
但關鍵正在這里了,想想看:這出戲看起來熱鬧,其中卻無比蒼涼,居然沒有人知道這一點,能領略的人只有寶釵一個,卻還要被不懂的人給誤會或輕視,那她豈不是很寂寞嗎? 可是并不,寶釵很能享受這種寂寞,而毫不在意,那豈不就是《論語·學而》里孔子所說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當你的內(nèi)在充實飽滿了,自然不會在乎別人的認可。
確實,寶釵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儒家信徒,所以接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價值觀, 但她并沒有劃地自限,還很努力地擴大自己的胸襟、視野,去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和智慧。
試看她在慶生宴的熱鬧中,一個人默默欣賞的,是《寄生草》所呈現(xiàn)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幻滅感,那可一點也不儒家呢。再說,她在第二十二回寶玉“悟禪機”的時候,不也拿出六祖慧能的詩偈,所謂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眮斫庹f嗎?可見她對于佛學是有接觸的。
©攝圖網(wǎng)版權圖片
寶釵看人的洞若觀火,做事的細致大方,無不來自于她學識淵博帶來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而她既能積極入世,善盡一個人的社會責任,又能欣賞出世的情懷,了解存在的究竟虛空,那種空無的智慧便會讓人更開闊,不至于陷在世俗里無法自拔……這樣的人格境界,可以說具有超越性別的魅力。
#是女子亦是君子#
幾年前特別流行這樣一句話: 我們每個人開始都是林黛玉,活著活著就成了薛寶釵▼
什么意思呢?大家年輕的時候,真誠率性,都是很酷很自我的性格,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不得不顧慮,妥協(xié),去收斂鋒芒,就像寶釵一樣。
甚至很多人印象中,這位跟寶玉有“金玉良緣”并最終成功“插足和奪走”林妹妹所愛的富家小姐,正是“功利心”和"精明圓滑"的代表。
——這絕對是一種粗淺的誤讀!
曹雪芹早在書中就用薛寶釵的院落,暗示出她真正的秉性: 蘅蕪苑。
元妃省親以后回到皇宮去,便下諭讓這些金釵們住進大觀園里,而曹雪芹為了藝術上的考慮,所以故意把這些建筑物都搭配屋主一起設計,用來彰顯屋主的性格。其實, 房間住所會反映屋主的內(nèi)在精神,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因為一個地方住久了,本來都會慢慢變成屋主自己所喜歡的樣子,所以是其性格的呈現(xiàn)。
而蘅蕪苑,用現(xiàn)代的話說,是一處 極簡主義住所。
第十七回描寫道:
忽見桃柳中又露出一個折帶朱欄板橋來,度過橋去,諸路可通,便見一所清涼瓦舍,一色水磨磚墻,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脈,皆穿墻而過。 賈政道:“此處這所房子,無味的很!因而步入門時,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瓏山石來,四面群繞各式石塊,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無。
蘅蕪苑是由各式各樣的石塊堆起了墻面,圍繞在庭院的周邊,從整個外觀來看,這樣的視覺效果是比較冷硬卻又多變化的,也突顯寶釵的性格特色。
首先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薛寶釵的打扮和生活,都十分簡樸。她的長相珠圓玉潤,風格卻絕對不是珠光寶氣的嬌嬌小姐。
薛家還沒有沒落的時候,寶釵便已經(jīng)非常簡樸淡雅。
第七回薛姨媽說道: “寶丫頭古怪著呢,他從來不愛這些花兒粉兒的。”
到了第八回時,通過寶玉的眼睛,我們看到寶釵的房門是“吊著半舊的紅綢軟簾”,而“寶釵坐在炕上作針線……蔥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 這就是寶釵家常時最真實的樣子,一點也沒有奢靡鋪張。
第五十七回曹雪芹表達得更清楚:七八年以前,寶釵也是走富麗堂皇的妝扮路線,因為那是大家閨秀的標準配備,也不算奢靡。 但這七八年以來,寶釵便反璞歸真,轉(zhuǎn)向了極簡主義,身上連一個首飾都沒有。
明明可以做珠光寶氣的“人間富貴花”,卻收斂心性,淡泊明志。
等她入住蘅蕪苑以后,整個內(nèi)部也呈現(xiàn)出這樣的個性。第四十回描寫道:
(賈母等)及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shù)枝菊花,并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
眼前簡直是一片空蕩蕩的單調(diào),即使那一些很少數(shù)的生活必需品,也都非常樸素,所以才會說是像個雪洞。賈母以為這是寶釵太老實了,沒有可以陳設的古董,卻不敢開口要,于是又嗔著鳳姐說:
“不送些玩器來與你妹妹,這樣小器!”王夫人、鳳姐兒等都笑回說:“他自己不要的。我們原送了來,他都退回去了。”薛姨媽也笑說:
“他在家里也不大弄這些東西的!
生活既然如此簡樸,她還能“貪慕”其他什么功利呢?而且可以得知,寶釵的樸素不是假裝的,也不是“立人設”來取得賈母等人的好感,而是表里如一,自始至終。
房間里是如此簡單樸素,而唯一所供養(yǎng)的數(shù)枝菊花,本即是陶淵明的象征。這種雪洞般的簡樸和“罕言寡語”的個性,豈不又符合陶淵明《五柳先生傳》所說的“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一個“小女子”身上,有著其他男性角色所不具備的君子之風,可見曹雪芹對薛寶釵有多么認可。
#悲劇結尾的淡然人生 #
第七十回的《柳絮詞》這闋詞,同樣一直被大家嚴重地誤解。
當時黛玉重建桃花詩社,依照史湘云的建議,大家改用填詞的形式來比賽,其中寶釵所作的《臨江仙》這一闋也是她的自我反映,全篇寫道: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其中,最被大家誤會的是末尾“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 這兩句,因為太多人抱著負面成見,卻又不了解傳統(tǒng)文化,只知道“平步青云”這一個世俗的用法,于是冤枉寶釵是想要追求榮華富貴。
殊不知,其實古人用“青云”這個詞主要是指天空高處以及相關衍伸的意思,偏重在清高脫俗,反倒很少用來比喻榮華富貴, 更何況寶釵自己是皇商出身,早已大富大貴,何必再去追求她根本一出生便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
所以說,這一闋詞里最重要的其實是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兩句。
想想看,“萬縷千絲終不改”這一句不正是孔子所說的“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嗎?而“任他隨聚隨分”這一句,不就是脂硯齋對冷香丸所解釋的“歷看炎涼,知看甘苦,雖離別亦能自安”嗎? 可見,曹雪芹對寶釵的君子形象是一以貫之的。
©攝圖網(wǎng)版權圖片
同樣是這個原因,所以寶釵最后雖然遇到了不幸,卻也能秉持節(jié)操,恬淡度過一生。
當四大家族敗落下來,寶釵和寶玉也結褵成為夫婦,而 其實“金玉良姻”是無比辛酸苦楚的。
根據(jù)脂硯齋的說法,寶玉在家道敗落后過著貧寒交迫的潦倒生活,接著才愴然出家。第十九回脂硯齋的批語說,后面的數(shù)十回寫到寶玉過的是“寒冬噎酸虀,雪夜圍破氈” 這般貧寒交迫的生活,簡直令人不忍卒睹,而寶釵嫁雞隨雞,不也是一樣過著這種日子嗎?
等到寶玉出家以后,她更是得一個人求生了,這便是為什么在第七十回大家放風箏的情節(jié)里,寶釵的風箏造型是“一連七個大雁”。
因為大雁這種候鳥具有成雙成對終身廝守的習性,一旦折翼喪偶就會離群單飛,孤獨至死, 而這風箏“一連七個大雁”正是畸零的單數(shù),寶釵正是那一只孤雁,在困苦中堅守這空虛的人生。
必須要承認,薛寶釵作為一個靈動、完滿的女性形象,身上依然有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性,但她的人生智慧和高潔的人格,更襯出她人生結尾的凄慘悲涼,也更引發(fā)出讀者對女性命運共同體的感慨與思考。
其實觀眾想看大女主,不僅是想看她們無瑕的妝容、華美的服飾、童話般的愛情、與至高無上的權勢;更會被她們的智識、人格所吸引,也因她們的苦難和命運而心靈激蕩。
希望這樣的真•大女主越多越好!
今日活動
《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你最喜歡誰?你對薛寶釵這一人物有哪些認識和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qū)與大家一起分享討論。
說不盡的紅樓故事,常讀常新,也總能給我們新的啟迪。小北將選出兩位留言精彩的讀者,送出我們今日的主題圖書 《紅樓十五釵》。
風靡華語世界的“紅樓夢”名師歐麗娟,十年磨劍之全新作品,還原曹雪芹筆下活生生的“紅樓夢中人”,讀懂明媚如畫的中國雅文化。
-End-
編輯:妍書
觀點資料參考:《紅樓十五釵》
轉(zhuǎn)載及合作請加微信:
BurningEmpty
大師身邊宜聆教
未名湖畔好讀書
喜歡大女主的你點這里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