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戲曲大家身懷六甲,遭丈夫拋棄,初戀看不下去:嫁給我,孩子我養(yǎng)

“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工最少年”
黃梅戲是中國傳統(tǒng)戲劇,雖然大家對于這一戲曲的了解或許并不深刻,但只要聽到唱腔,就一定是有印象的。
近期在短視頻平臺流行的《女駙馬》,以及《天仙配》,都是黃梅戲曲中的一種。

《天仙配》最早是被嚴鳳英唱紅的,這個嚴鳳英可以算是黃梅戲的締造者,同時也是這個劇種的推廣者,正是因為有她的貢獻,黃梅戲才能得以廣泛流傳。
不過,在戲曲上造詣頗深的嚴鳳英,一生卻幾經波折,尤其是在愛情上,她的前半生可謂是吃了不少苦。

因為出身被人看不起、嫁給第一任丈夫還被家暴、懷孕時離婚,孤苦無依,即便嫁給了初戀,兩人也沒能走到最后。
嚴鳳英的前半生一直在被感情牽絆著,即便獲得了想要的幸福,也是短暫的。
她為何會在懷孕時遭丈夫家暴,甚至還被殘忍地拋棄?愿意為她養(yǎng)孩子的初戀,為何又沒有與嚴鳳英走到最后?

險些成土匪的壓寨夫人
1930年,嚴鳳英出生于安徽,她三歲時,母親便離家出走了,所以她是被父親撫養(yǎng)長大的。
那時嚴鳳英的父親在戲班子工作,受父親影響,她經常在戲班子里聽戲,時間長了,對黃梅戲這一劇種便非常感興趣,而聽得多了,她也能吱吱呀呀的跟著唱上幾句。

因為對黃梅戲愈發(fā)的熱愛,嚴鳳英干脆就系統(tǒng)化地學了起來,不過,當時嚴家的家教比較嚴,女孩子是不可以學戲曲的,為此,當時的嚴鳳英好懸被家人下毒手。
但即便生命受到了威脅,她依舊放不下對黃梅戲的熱愛,為了能實現自己夢想,她只能盡可能地躲避親人。
而等到了學成之后,她幾度登臺表演,在亂世之中,一個又一個城市駐場表演,盡管過程艱辛,她也覺得甘之如飴。

當然,這個辛苦并不僅僅指的是身體,同時也有心理上的折磨。
因為年輕漂亮,那時的嚴鳳英先是被自衛(wèi)隊的隊長看中,差點便被搶走做小妾,而等好不容易逃出了虎口后,她又遇到了龍?zhí),險些被當地的土匪抓走做壓寨夫人。
所幸的是,嚴鳳英運氣好,最終都成功地逃脫了出來,也并沒有受到什么傷害。

而在這之后,嚴鳳英來到了南京,在這里,她遇到了甘家少爺甘律之。
甘律之出身富貴,對當時四處逃難,躲避惡霸的嚴鳳英給予了不少幫助,據傳,當時這2個人還曾經有過一段戀情,但因為門戶差距,嚴鳳英與甘律之的結果很是遺憾,并沒有走到最后。

幾年后,在外拼搏多年的嚴鳳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那時的她已經學有所成,所以很快便憑借黃梅戲在當地打響了名氣。
而在聲名漸遠的同時,嚴鳳英也遇到了自己的愛情,組建了屬于自己的家庭,她的丈夫是當地的老藝術家王兆乾。

身懷六甲,慘遭家暴
不過,嚴鳳英本以為自己收獲了幸福,但她沒想到,這段婚姻不過是自己的一場噩夢而已。
王兆乾對嚴鳳英并不好,甚至懷疑她和甘律之有不軌的關系,但事實上,自南京一別后,嚴鳳英與甘律之便再無聯系,兩人的關系完全是清白的。

可王兆乾卻并不信,所以對于妻子想要上門感謝甘律之當年的照拂之恩時,他極力阻攔。
可嚴鳳英也并不是個逆來順受的人,她的性子倔強得很,而且她又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對于甘律之當年的幫助,她是一定要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意的。
就這樣,嚴鳳英不顧丈夫的反對,一個人去拜訪了甘家。
對于嚴鳳英的舉動,王兆乾極為不滿,他更加堅信妻子與甘律之是舊情難斷,所以嚴鳳英前腳剛走,他也緊隨其后,待到達到了甘府,王兆乾毫不留情的給了嚴鳳英一巴掌。

性子要強的嚴鳳英,對于這種侮辱是堅決不能容忍的,她當即便決定離婚。
可是離婚后,嚴鳳英發(fā)現自己懷上了孩子,心軟的她便想挽回王兆乾,于是便將自己即將生子的消息透露給了王兆乾,但沒想到這個男人根本不在乎自己的骨血,只送了嚴鳳英5個字,“祝母子平安”。
身懷六甲,遭遇家暴后又被拋棄,嚴鳳英當時的日子過得極為艱難,就在這時,甘律之看不下去了,他毫不猶豫的對嚴鳳英表示:“嫁給我,孩子我養(yǎng)”。

女強男弱,與初戀有緣無分
就這樣,嚴鳳英與甘律之走到了一起,她嫁給了自己的初戀,甘律之在婚后對妻子十分寵愛,但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僅有愛是不夠的,更何況嚴鳳英還并不算深愛甘律之。
如果這時2人出現關系出現隔閡,感情很快便會受到影響。
因為婚后嚴鳳英的事業(yè)發(fā)展越來越好,但與此同時甘律之的生意卻是賠了不少錢,從經濟收入來看,兩個人的發(fā)展差距是越來越大。

女強男弱的家庭關系使得兩人相處時的矛盾越來越多,日復一日的爭吵淡化了夫妻二人的感情,最終嚴鳳英與甘律之也走到了離婚這一步。
但甘律之并不是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個愛人,在與其離婚后,嚴鳳英才遇到了自己的真愛王冠亞。

王冠亞性格溫和,且為人體貼又善解人意,他知道嚴鳳英的一切喜好,也會時不時的為其準備一些浪漫。
這2個人婚后生活雖然平淡,卻也是十分幸福,且讓人艷羨的。
可惜的是,嚴鳳英并沒有好好地享受這段安逸的生活,因為時代問題,嚴鳳英在38歲時選擇了自殺,從而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雖然英年離世,但不可否認的是,嚴鳳英在戲曲上所做的貢獻,若不是有她對黃梅戲的推廣,我國的戲曲發(fā)展,現如今或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結語
“可餐秀盡饑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需要傳承的,正如黃梅戲亦或是京劇等戲曲劇種,都是我們國家傳承千百年的瑰寶。
相比追捧流量鮮肉,吹捧網紅口水歌,利用一些時間去了解一下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更加有意義的。
因為只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戲曲,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去學習戲曲,而我們國家的文化傳承才不會斷掉。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