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在瑣碎生活中捕捉真理
1901年,莫斯科藝術劇院排演《三姊妹》。扮演瑪莎的演員突然向契訶夫抱怨:"可是安東·巴甫洛維奇,我的角色完全沒有戲!只有一些零碎的對話..."
契訶夫安靜地聽完,從口袋里掏出一顆杏仁遞給她,微笑著說:"親愛的,這就是您的戲。"
這就是#契訶夫 的創(chuàng)作哲學——真正的戲劇性不在轟轟烈烈的情節(jié)中,而在日常生活的細微處。
正如他所說:"人們不是每天都要決斗、上吊、求愛。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吃飯、喝酒、閑聊...這些時候,他們的性格才真正顯露。"

圖源網(wǎng)絡
1860年1月29日,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出生在俄國塔甘羅格。他的童年是在父親的雜貨鋪里度過的。"我小時候沒有童年,"他后來回憶道——父親經常強迫他們兄弟在雜貨鋪干活到深夜,這讓契訶夫早早見識了各色人等的嘴臉。
16歲時,父親破產逃到莫斯科,留下他獨自完成學業(yè)。這段經歷讓他嘗盡世態(tài)炎涼,但也培養(yǎng)了他獨立的性格。他后來幽默地說:"我們應該感謝父親,要不是他,我們不會知道什么是貧困。"

成為作家后,契訶夫依然保持著簡樸的生活習慣。
一次,有個文學青年來拜訪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大作家住的房子極其簡陋。"您為什么住得這么簡單?"年輕人問。契訶夫指了指書桌:"因為我的財富在這里。"
1884年從莫斯科大學醫(yī)學系畢業(yè)后,契訶夫開始了行醫(yī)生涯。醫(yī)生的身份深刻影響了他的寫作。
他有個習慣:在開始寫作前,總要先接待病人。行醫(yī)讓他接觸到社會各個階層。有時他甚至用診療費來補貼文學創(chuàng)作。
曾有個農民來看病,付不起診金,問他:"醫(yī)生,我給您唱支歌抵診金行嗎?"契訶夫欣然同意。聽完歌后,他不僅免了診金,還額外給了農民一些錢。

托爾斯泰曾說:"契訶夫描寫人物時,就像一個人在黑暗中摸索,卻能準確找到開關的位置。"
他堅持作家不應該做人物的法官,而要做客觀的見證人。這種冷靜的敘述方式讓他的作品具有驚人的現(xiàn)代性。
他認為作品應該像冰山一樣,八分之七的內容隱藏在水下。這種對讀者智慧的信任,徹底改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方式。
有個著名的軼事:一個讀者寫信抱怨看不懂《帶小狗的女人》的結局。契訶夫回信說:"感謝您的來信。如果您看不懂,那是因為我寫得不夠好。"——他寧愿承認自己寫得不好,也不愿解釋作品的含義。
契訶夫的戲劇革新同樣深遠。1896年《海鷗》在彼得堡首演時遭遇慘敗,觀眾哄堂大笑,演員在臺上泣不成聲。契訶夫默默地離開劇院,發(fā)誓再也不寫劇本了。好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發(fā)現(xiàn)了這部劇的價值。兩年后,莫斯科藝術劇院重新排演《海鷗》大獲成功。從此,飛馳的海鷗成為該劇院的標志。
契訶夫一生都在與庸俗作斗爭。曾有個年輕作家向他炫耀新買的豪華書桌,契訶夫淡淡地說:"寫作需要的是頭腦,不是書桌。"在梅里霍沃莊園居住時,他親自參與勞動,為農民建學校、辦醫(yī)院。
他說:

圖源網(wǎng)絡
"人要不停地工作,否則就會迷失方向。"
"簡潔是天才的姊妹"
"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
“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只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幸福渾然不覺!
“受過教育的人,他們尊重人格,因此他們總是寬容、溫和、有禮、順從。”
“不要滿足于談論美好生活,要去建設它!

“工作之外,必須有快樂,必須有生活。”
“一步一步來,一步一步地建設新生活!
“對自己不滿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寒冷和孤獨讓人變得清醒!
契訶夫說:"作家不是糖果師傅,不是化妝師,不是娛樂他人的人;他是一個負著責任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