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中心是“自由”二字,以牛之行住坐臥,無人約束,比喻打破一切束縛,通脫無礙,自由自在!五燈會元》卷三記載百丈回答“如何是心解脫及一切處解脫”道:“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凈情盡,亦不守此無求,為是亦不住盡處,亦不欣天堂、畏地獄,縛脫無礙,即身心及一切處皆名解脫!笨梢院瓦@首詩對觀。以牛作喻,比修持心性的詩偈很多,普明禪師甚至繪成十幅圖,各題一偈,以見階段之不同!段茨恋谝弧罚骸蔼b獰頭角自咆哮,奔走溪山路轉遙。一片黑云橫谷口,誰知步步犯佳苗!薄冻跽{第二》:“我有芒繩驀鼻穿,一回奔競痛加鞭。從來劣性難調制,猶得山童盡力牽。”《受制第三》:“漸調漸伏息奔馳,渡水穿云步步隨。手把芒繩無少緩,牧童終日自忘疲。”《回首第四》:“日久功深始轉頭,顛狂心力漸調柔。山童未肯全相許,猶把芒繩且系留!薄恶Z服第五》:“綠楊陰下古溪邊,放去收來得自然。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歸去不須牽!薄稛o礙第六》:“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勞鞭策永無拘。山童穩(wěn)坐青松下,一曲升平樂有余。”《任運第七》:“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煙芳草綠茸茸。饑餐渴飲隨時過,石上山童睡正濃!薄断嗤诎恕罚骸鞍着3T诎自浦,人自無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東。”《獨照第九》:“牛兒無處牧童閑,一片孤云碧嶂間。拍手高歌明月下,歸來猶有一重關!薄吨幻叩谑罚骸叭伺2灰婅脽o蹤,明月光含萬象空。若問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叢叢!庇梢靶晕瘩Z,到心性自然合道,泯滅色界,萬象一如,最后也表現出了那個“高臥橫眠得自由”的境界。[1]
《放出溈山水牯!肥翘拼藨押6U師所提寫的一首無題詩。該詩以牛的行住坐臥,無人約束,比喻打破一切束縛,通脫無礙,自由自在,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追求與向往之情。
放出溈山水牯牛①,
無人堅執(zhí)鼻繩頭②。
綠楊芳草春風岸,
高臥橫眠得自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