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林黛玉的《葬花吟》,一曲紅樓女子的悲歌(上)
紅樓夢里,林黛玉是出了名的才女,她的詩詞常常信手拈來,出口成章,毫不造作,因此曹公在其判詞里,用謝道韞的典故,說她有“詠絮才”。
黛玉寫過很多著名的詩詞,比如《葬花吟》《題帕三絕》《秋窗風雨夕》《五美吟》《桃花行》等,這其中,又以《葬花吟》最有代表性。
我們今天就來詳細解析一下,黛玉的《葬花吟》到底寫了什么,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又有著怎樣的隱喻。因詩詞篇幅較長,我們預計分為上下兩部分來分析。
先看第一句,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不愧是林黛玉啊,開篇直奔主題,沒有任何鋪墊,上來就寫落花,而且緊接著就是詩人的一句震撼人心的反問。
是啊,這滿天的落花,到了凋謝之時,又有誰真正的去憐憫它呢?這世間看花賞花護花的人很多,但真正到了花謝之時,替落花哀嘆命運,疼惜落花的人卻少之又少啊。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里說: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那花落之時,也正是紅消香斷之時,等到落花沒有了盛開時的嬌艷和清香,又有誰去關(guān)心它的凋落呢?
明著是寫花,其實何嘗不是黛玉對自己寄人籬下的身世的哀嘆,再往大了說,又何嘗不是寫那些閨中女子的宿命?

待字閨中的少女,年方二八正值芳華,人人愛人人羨人人夸,可青春易逝,紅顏易老,等到兩鬢斑白,成為銀發(fā)老婦之時,誰又會去愛她去關(guān)注她呢?
第一回里,甄士隱解注的好了歌里也說: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原來青春終會老去,就像花開之時總有花謝之日,世間萬物斗轉(zhuǎn)星移,誰都不可逆。
唐代詩人元稹在《行宮》里寫道: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變幻的是歲月是歷史是生活,更是昔日的宮女啊,然而那宮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似乎在向人訴說著歲月的無情。
可那白頭宮女,又何嘗不是昔日正值青春年華的美麗少女?就如那傲然盛開的宮花一樣,哪怕是無人欣賞,卻依然怒放?苫ㄓ兄亻_日,人無再少年啊。
再看第二句,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這說的正是餞花時節(jié)閨中女兒忙著祭餞花神的情形,此時正是暮春時節(jié),落英繽紛,柳絮飄散。
每一棵樹上被系上了絲帶,但那落花卻隨風飄落。漫天柳絮四處飄蕩,沾在了樹上,繡簾上。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樣的暮春景色,難免給人一種感傷的滋味。

也因此,看到落花和飛絮的黛玉,緊接著就吟出了第三句: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直接道出了人物、時節(jié)、愁怨,相當于我們常說的人物、時間、事件。
既然沒有人憐惜那紅消香斷的落花,那就由我來憐惜吧,可我這滿懷的愁緒又要如何排遣,又該找誰來訴說呢?不如我今日就扛起鋤頭去葬花吧。
很自然地,引出了第四句: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我要去葬花了,可看到滿地落花,想到它們短暫的一生,曾經(jīng)傲然綻放,如今吹落枝頭,我又怎么忍心去踐踏它們啊。
一二兩句寫景,三四兩句寫情。景是落花,情是愁緒。而要讓落花不至于零落成泥碾作塵,讓自己的愁緒也有個發(fā)泄的渠道,最終逼出了葬花的舉動。
通過葬花,不至于使那些落花隨處飄零,由人踐踏,甚至落到水里飄出去被污染,也能讓自己滿腔的愁緒得到釋放。這愁緒何來?正因看到落花短暫的一生,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感傷不已。
看五六兩句: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那柳樹榆樹只顧著自己生發(fā),卻絲毫不顧桃花李花的凋落,可桃李花落了明年還會再發(fā),但我的身邊明年還會有誰作伴呢?

這正是讓詩人滿懷愁緒的地方,雖然看到落花飄零,她心生憐憫,想著把它們葬在一處,讓它們有個歸處,不至于被世俗污染,但是一想到這落花明年依然會再度盛開,可自己的命運卻是未知的,就不由得更加愁怨。
與其說,這寫的是黛玉的生活現(xiàn)狀,倒不如說是所有閨中女兒的真實人生,黛玉、寶釵、迎春、探春、惜春、湘云,她們不都是閨中女兒嗎?
她們的人生,卻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年大家還在一處說說笑笑,詩酒年華,可明年呢?后年呢?事實上,百花的凋零,也是諸芳流散的暗示。
我們可以想象:日后諸芳流散,賈府被抄,大觀園荒蕪,可那昔日的花依然會開,縱使無人欣賞,只是再也不見黛玉寶釵們的影子,她們早已死的死,嫁的嫁,守寡的守寡,早已不復青春年華。
最振聾發(fā)聵的是第七句: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看似說的是燕子啄花筑巢的事情,所以說燕子無情,它不懂得欣賞花,而只是不斷地糟蹋。
實際上,這句話罵死的應是天下那些不懂得憐香惜玉的男子,甚至是那些喜新厭舊,始亂終棄的須眉濁物。于是逼出了第八句: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花落了明年還會再開,燕子依然可以來啄,可你知不知道,在你離開后的那些日子,這家的主人已經(jīng)不在了,梁上搭好的巢也早已傾頹。

詩人這里寫的是紅顏易逝,寫的是燕子無情,這燕子又何嘗不是普天下的負心男子?這紅顏是黛玉,也是探春,更是寶釵,是所有閨中的女兒。
緊接著第九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寫的是花,還是人?是花的話,正是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啊,正因有了風刀霜劍的催逼,才有那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的驚艷。
是人的話,是暗示黛玉在賈府不得已的生活現(xiàn)實嗎?作為賈母的外孫女,誰敢對她風刀霜劍的催逼?還是寫她內(nèi)心寄人籬下的掙扎、無奈和悲苦,以及對未來命運的不可捉摸的預判?
答案在第十句: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正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ǖ孽r艷明媚也只有短短的三個月,春暖花開,暮春花落。
花開之時,掛滿枝頭,聞香而至;渲,零落成泥,再難尋覓。杜牧的《嘆花》詩里寫道: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這也是原文中賈寶玉的感嘆之句,他由邢岫煙婚事想到閨中女兒的將來,未免也是烏發(fā)如銀,紅顏似槁,就不免傷心流淚。這落花的一生不正是閨中女兒命運的真實寫照嗎?
落花的一生雖美卻短暫,就如紅樓夢里的眾多女兒的一生,亦是美則美矣,奈壽不長啊,所以她們都入了薄命司。這葬花吟的第十句,是對所有閨中女兒命運的嘆息。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chuàng)作品。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