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蟲篆是中國的古文字藝術(shù),起源于商周時期,是由圖騰文、甲骨文、金文演變而來的一種特殊文字藝術(shù)。是與甲骨文同時代的一種文字,甲骨文是用來記述歷史事件的,使用面廣,鳥蟲篆則是一種書法藝術(shù),書寫著特別美麗。這種文字是王朝皇族專用的文字,普通人不能用。它從商代開始,是秦代八種官方使用文字,漢代六種官方使用文字之一。魏晉以后,篆書只留在宮廷中使用,一直到清朝咸豐皇帝。隨著清政府的敗落,清宮廷也不再使用,幾近消失了,所以為人熟知的不多。它從原始的符號刻劃中生根,從商鼎周彝的圖騰中走出,從夏商的甲骨中脫變,演繹為青銅時代的輝煌,秦漢時期的時尚,經(jīng)過唐宋元明清的淬化,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標識之一。

       根據(jù)出土文物和史料記載,鳥蟲篆廣泛應用于青銅器上,是青銅文明的象征。鳥蟲篆的應用范圍大體有六類:書寫符節(jié)、書寫幡信、國王衛(wèi)隊用的儀仗、國王用的禮器上、生活用具上、宮殿用的建筑構(gòu)件上。

       鳥書篆也稱鳥書,筆畫像鳥形,即文字與鳥形融為一體,或在字旁與字的上下附加鳥形作裝飾,這些神秘的文字是皇族專用,象征著高雅文化、吉祥文化、誠信文化、宗教文化。寓意為高貴、吉祥、誠信和財富的象征,所以皇帝并沒有在制作兵器時使用,而是用在自己出行的儀仗隊中,抑制刀光劍影下的恐怖,顯示自己的威嚴、高貴,炫耀自己的財富和權(quán)力。

       文字藝術(shù)的發(fā)展和繁榮,離不開所處的時代。盡管鳥蟲篆產(chǎn)生于商代,由于學在官府的條件限制,發(fā)展緩慢。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以蓬勃的朝氣,登上歷史舞臺。思想上的解放,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這樣的歷史條件,為文字由實用向藝術(shù)發(fā)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以楚文化為代表的鳥蟲篆藝術(shù),引領(lǐng)了文字發(fā)展的方向,這是其一,另外當年皇親國戚和貴族使用這種文字,是身份的象征,它還是誠信、吉祥、財富的象征,是一種時代潮流。

        鳥蟲篆是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不僅僅是美麗,更重要的是支撐這種美麗背后的精神,即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敢于擔當?shù)木,除去邪惡伸出正義的精神,堅持原則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這些精神是中華民族挺直的脊梁。

        藝術(shù)愛好者們都關(guān)注了微信公眾號:藝術(shù)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