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天壽(1897-1971年)畫風沉雄奇險,蒼古高華。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并稱為二十世紀“中國畫四大家”。(文末附潘天壽極罕見的作畫視頻)
潘天壽先生主張花鳥畫的布置,應以勢為主,他說:“氣要盛,勢要旺,力求在畫面上造成蓬勃靈動的生機和節(jié)奏韻味,以達到中國繪畫特有的生動性!
中國畫向來重氣韻、重意境、重格調,同中國的詩一樣,靠的是胸襟、學問、修養(yǎng)。如果讀者看了一幅畫,讀了一首詩,亦能在胸襟、學養(yǎng)上有所提高和收獲,這就起了很好的作用。好的畫,好的詩,可以使人 超脫名利欲望的束縛。
——1963年,對來訪學生語

有萬物,無畫人,則畫無從生;有畫人,無萬物,則畫無從有;故實物非繪畫,攝影非繪畫,盲子不能為畫人。
——《聽天閣畫談隨筆》

荒村古渡,斷澗寒流,怪巖丑樹,一巒半嶺,高低上下,欹斜正側,無處不是詩材,亦無處不是畫材。窮鄉(xiāng)絕壑,籬落水邊,幽花雜卉,亂石叢篁,隨風搖曳,無處不是詩意,亦無處不是畫意。有待慧眼慧心人隨意拾取之耳。“空山無人,水流花開”。惟詩人而兼畫家,能得個中至致。
——《聽天閣畫談隨筆》

畫人胸中生生郁勃之精神靈感,融會自然之形神,激發(fā)流(行)于運思揮毫之間者,氣韻是也。
——論畫殘稿

筆墨技法,既然是我們民族繪畫藝術的特點,這種技法,既然是多少年代、多少畫家的創(chuàng)作經驗積累起來的,因此我們就須重視它,很好地研究它、整理它,將它繼承下來。不要沒有經過分析就輕率地去抹煞和否定它。
——1955年,在文藝思想討論會上的發(fā)言提綱

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境界層上,一步一重天。雖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夢見。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