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早年曾說“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彼裕缙跁ㄒ栽鴩淖譃榈鬃。毛主席書信手跡以及建國前指揮戰(zhàn)爭的電文手稿即足證此論。
毛逝世之前,某秘書曾經(jīng)附耳問及書法師從,毛以硬筆手書“黃魯直”三字。毛體書法結構布局的右欹錯落穿插正乃深會山谷之意。
建國后,毛一度時期研習羲獻旭素,書風已有遷變,應是熔冶曾文正黃山谷羲獻旭素為一爐之后的面貌。但毛的書法仍以氣勢宏偉勝人。
一、毛澤東小楷書《離騷經(jīng)》:
釋文: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
二、毛澤東楷書《商鞅徙木立信論》
《商鞅徙木立信論》是1912年6月毛澤東寫在作文紙上的作文手跡,時年19歲。全文約540字,字體比較工整,結體略扁方,橫畫平中略帶右上抬,點畫一絲不茍,撇畫短促,鉤畫收斂,捺畫遠送,屬王羲之楷書體貌,與《黃庭經(jīng)》相似。
毛澤東這篇短文約500字,其國文教員柳潛(字滌庵,前清秀才)的眉批和總評有150字,贊賞道:“實切社會立論,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報筆,而義法亦入古……言之鑿鑿,絕無浮煙漲墨繞其筆端,是有功于社會文字!奔确从沉擞⒉派倌甑奶熨x才智,也反映了當時的教育和師資都是扶苗助長。
版權說明:文章、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僅做公益分享,若侵權請聯(lián)系后臺刪除。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