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鄉(xiāng)間人,畫自己身歷其境的景物
趙望云是20世紀"為人生而藝術"的先驅。他是長安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屬于典型的開拓型畫家。從20年代末期的農村寫生開始,到50年代帶領西安畫家長期不斷的堅持“深入生活、弘揚傳統(tǒng)”的藝術主張和創(chuàng)作實踐,創(chuàng)立“西安畫派”。

一路走來的趙望云始終堅持直面社會、關注人生、與時代生活同步的創(chuàng)作宗旨,而他所堅持的“為大眾而藝術”的思想,體現在他的行為上,也體現在作品中。

趙望云先生擅長山水、人物。創(chuàng)作面向生活,畫風于質樸厚重中蘊含秀雅,尤長于表現西北山水和各族人民的勞動生活。 他說:“我是鄉(xiāng)間人,畫自己身歷其境的景物,在我看來是一種生活上的責任,我要以這種神圣的責任,作為終生生命之寄托!

趙望云:(1906—1977)現代著名畫家,長安畫派奠基人。河北省束鹿縣人。曾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文物處處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陜西省美協(xié)首任主席,陜西省人大代表,陜西省政協(xié)委員,陜西省文化局副局長等職。

趙望云于1906年9月30日出生于河北省束鹿縣周家莊一個兼營皮行生意的農民家庭里,從小就對繪畫、音樂、戲劇等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由于父親早逝,趙望云不得不在15歲時就離開學校到皮店當學徒,20歲在表兄王西渠資助赴北京私立京華美專學習繪畫,半年后轉入國立北京藝專專攻國畫。

1927年開始,趙望云常與友人同往西山碧云寺附近專心習作鄉(xiāng)村人物速寫,竭力創(chuàng)作有關群眾生活的畫面。他說:“我畫農村是由于我生在農村,熱愛農村景物,同情勞動生活!

趙望云樸素且自發(fā)的將為農民呼號的觀念逐步上升為立足于社會革命的民主追求,他對于勞苦大眾的關注與表現與歷代文人上層藝術的悲天憫人同情民眾有所不同,趙望云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善良士大夫普度眾生的同情,而是以自身就是農民本階級的情感去熱情的表現他所經歷的種種社會的不平,以喚起社會對下層民眾的關注。

從1933年2月至6月,整整5個月期間,趙望云先生從最熟悉的河北農村開始,徒步行走,田野采風,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寫生,再現農民的疾苦、呻吟以及不愿做亡國奴的掙扎、吶喊,筆觸蒼涼而苦澀,足跡遍布冀中15個縣的鄉(xiāng)村。《大公報》開辟“趙望云農村旅行寫生”專欄,共連載130幅作品,趙望云先生由此獲“平民畫家”稱號。

趙望云先生定居于西北時,西北藝術相對趨于荒漠化。他此間赴西北寫生影響了一批藝術青年,使他們走上了面向民間、面向大眾的藝術新途。

當年一心考美術學校而無經濟保證的方濟眾從老師那里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從生活中去找出路”、“真正的藝術家,不是產生在‘象牙之塔’,而是產生在‘十字街頭’!

趙望云平生致力于中國畫創(chuàng)作,面向生活,畫風質樸渾厚,骨高氣雄。以人物、山水著稱。作品的創(chuàng)作內容十分廣泛:農民、工人、各少數民族的勞動生活、農村的田園風光、塞外的遼闊草原、終年積雪的祁連山、風沙彌漫的弋壁灘、三門峽水利工程、寶成鐵路建設工地、南海之濱、西北高原……凡是他足跡所到之處,都保留有他反映祖國風貌的佳作。

趙望云的寫生,早年多畫人物,后來逐漸以山水為主。但是他畫山水也是旨在反映現實社會生活,表現人的精神面貌。他繼承和發(fā)揚了我國古代繪畫中的山水與人物相結合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很少畫純風景性質的山水畫,更不畫閑情逸致的騷人雅士和達官仕女。

他認為“一切快樂都是勞苦換得,風景的優(yōu)美,亦多因為人的活動 ”。所以他能根據不同的題材、環(huán)境、運用嫻熟的多變的表現方法來描繪豐富多彩的自然物象。

趙望云除了對現代山水、人物畫方面取得成就之外,對于家畜動物的描繪也有新的創(chuàng)造。特別是他畫的毛驢、造型準確。筆簡墨潤、形象生動、活潑可愛,所以解放前人們送給他一個雅號“趙望驢”。趙望云的徒弟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以畫驢出名的大畫家黃胄了。

1943年底,17歲的黃胄經豫劇演員樊粹庭介紹拜趙望云為師。本來趙望云是不愿意收徒的,但當他見到黃胄的作品時便決定收他做入室弟子。并興奮地和別人說:今天遇到了一個小孩子畫得非常好。我從不收學生,但是今天我收了他做學生。"

趙望云雖沒有在藝術院校任教,但他對培養(yǎng)藝術人材,傾注了不少心血,當今國壇名家如黃胄、方濟眾、侯聲凱、徐庶之、趙振川等人,都是他的入室弟子。趙望云在中國現代美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郭沫若早在40年代初就寫詩評價到:“從茲畫史中,長留束鹿趙!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所說:“趙望云先生‘為大眾而藝術’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直面生活’的創(chuàng)作手法對于當前中國繪畫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啟示價值和引導作用。尤其對于西北畫壇而言,有利于在歷史的回顧與未來的展望中激活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引領當代美術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創(chuàng)作導向!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