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悲鴻作品
徐悲鴻自1925年首游新加坡,從此與南洋結下不解之緣?箲(zhàn)期間,徐悲鴻頻繁地來往大陸和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檳城等地,籌款義賣,支持抗日。而其筆下的駿馬,也飛蹄揚鬃,散見其形跡所到之處。此次我們征集到的駿馬,姿勢體態(tài)各異,足見悲鴻畫馬的各類面貌;且均有清晰明確的出處,背后是徐悲鴻當年風塵仆仆,抗日籌款的身影。
《春江飲馬》為徐悲鴻畫贈馬來西亞酒商鄭則民之作。徐悲鴻往來南洋,與其時相過從。此幅款題“則民三哥”,足見交誼之深。徐悲鴻善畫馬,在馬的各種姿勢體態(tài)中,悲鴻嘗言最愛飲馬。因為芳草茵茵,溪畔飲水,最閑適,也最愜意。此幅《春江飲馬》正是寫出如此意境,駿馬在春風中,悠閑地啜飲清泉。此類飲馬題材,悲鴻也常寓“飲水思源”之意,此幅寫贈南洋知己,大概也有著這樣的寄寓。
致任雨農《奔馬》與致莊家訓《立馬》都作于1941年。當時徐悲鴻自印度回國,途中經過檳城,舉行畫展,將賣畫所得全部捐獻以支持抗戰(zhàn)。雨農先生與家訓先生都是當?shù)責嵝目箲?zhàn)人士,對徐悲鴻亦都照顧有加,故悲鴻各有畫作見贈。
致凌憲揚《奔馬》與致艾志誠《立馬》分別作于重慶與昆明,都作于抗戰(zhàn)如火如荼的1942年!鞍Q思戰(zhàn)斗,迥立向蒼蒼”,悲鴻筆下的奔馬奮蹄昂首,從畫面疾馳而來。
與畫馬相比,徐悲鴻畫鶴并不多見。故宮博物院藏有《松鶴》一本,為其早年所作,較強調松樹的虬曲老勁,兩只仙鶴一只振翅枝頭,一只仰首樹下,兩相呼應。此次上拍的《松鶴雙壽》作于1944年,構圖大膽,將兩只仙鶴并置為畫面主體,松樹退而成為襯景。在徐悲鴻畫作中,仙鶴占據(jù)畫面如此之大者,殊不多見。此幅未及長題,當是如此構圖不宜長題所致。此種題材構圖,當時應是為人祝壽所制。
發(fā)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