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創(chuàng)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一千多塊。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內容豐富,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發(fā)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
館區(qū)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現有館藏文物11000余件,11個展室,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博物館本身即為孔廟舊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照壁、牌坊、泮池、欞星門、華表、戟門、碑亭、兩廡等明清建筑保存至今,并遵循著孔廟固有的建筑格局,組成了一個綠樹掩映、古樸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
碑林博物館各陳列室主要展品介紹
第一陳列室陳列的是《開成石經》,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左氏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經書,計60多萬字,用石114方。清代補刻的《孟子》也陳列于此,合稱《十三經》。這些經書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當時為避免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錯誤,以及永久保存,就把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范本,立于長安城國子監(jiān)內,以供校對。《開成石經》是目前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經書。
第二陳列室陳列書法名碑,以唐代為主。內容上,《大秦景教流傳中國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寶貴資料。書法價值上,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歐陽詢《黃甫誕碑》、歐陽通《道因法師碑》、張旭《斷千字文》、柳公權《玄秘塔碑》,以及僧懷仁集王羲之書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顏真卿《多寶塔碑》、《顏家廟碑》等,無一不是從古至今書法愛好者學習的范本。其中僧懷仁花費24年心血,從內府藏王羲之墨跡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再現了書圣王羲之秀勁超逸的書風,加之碑文由唐太宗作序、唐高宗作記,頌揚了卓越的佛學家玄奘,又有玄奘寫的謝表及心經,被譽為“三絕碑”。
第三陳列室陳列是由漢至宋代的各種書法字體名碑。篆書有唐《美原神泉詩序》等,隸書有漢《曹全碑》等,楷書有唐《臧懷恪碑》、《郭家廟碑》、《顏勤禮碑》等,行書有唐《慧堅禪師碑》等,草書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懷素千字文》、張旭《肚痛帖》等,都是馳名中外的書法瑰寶。
第四陳列室陳列的是宋至清代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祝允明等的詩文書跡,以及明清時期有珍貴史料價值的碑石。還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種線刻畫,其中宋刻《唐太極宮殘圖》、《唐興慶宮圖》,清刻《太華山全圖》、《關中八景》等,對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勝跡都有參考價值。
第五陳列室陳列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其中許多碑石記述了修廟、記功、撥田、贍學、修渠等內容,是研究當時社會和地方歷史的資料,并且在書法藝術上也有一定價值。
第六陳列室陳列的石碑,除少數是元、明人士的詩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詩詞歌賦。其中元趙孟頫的、明董其昌、清康熙帝及林則徐所書的石碑等,都是難得的珍品。
第七陳列室陳列的是清代用《淳化秘閣帖》復刻的碑石,共145方。石刻兩面,其內容有歷代封建帝王、名臣及書法家的各種字體,更有王羲之和王獻之的草書字。是不可多得的名碑帖。
石刻藝術室陳列了西漢至唐代的圓雕、浮雕、線刻等石刻藝術品60余種,是碑林博物館把散存在陜西各地的大型石刻集中于此而建立的展室。
12月上旬,女婿,女兒,外孫女自駕車帶我和老伴一起從四川省綿陽市出發(fā),一天日行八百零八公里,平安到達西安。沿途全是高速公路。經過的隧道(我默記的)約九十三個。其中秦嶺一號隧道長6144米、秦嶺二號隧道長6125米、秦嶺三號隧道長4930米。沿途“秦嶺云橫,,迢遞八千里遠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备鞯貐^(qū)交界處都設置了“服務區(qū)”,接待來來往往的車輛加油,為游客提供衛(wèi)生間和飲用水。沿途高速公路兩邊都是高山峻嶺,雖在山中行駛,但是,道路平坦干凈,我這個老暈車的人卻沒暈車。我衷心感謝修路工人,不畏艱難險阻開山修隧道的精神!真是:“前人修路,后人享!卑!
我享受了幸福!得到了快樂!我要與朋友們分享!讓你們看到我看到的:沿途的風景;艱險的隧道;山民的房屋;各地區(qū)的“服務區(qū)”;“華清池”;“秦始皇博物館”;“西安碑林”;“乾陵”;“法門寺”;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