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 【云帆】五四讀詩·致敬青春:盤點近現(xiàn)代那些足以流傳千古的舊體詩
熱9 已有 4619 次閱讀 2017-05-05 11:46 標簽: Microsoft normal style 青春盤點近現(xiàn)代那些足以流傳千古的舊體詩
五四青年節(jié),為青春點贊,讓夢想飛揚!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
青年,一直以自己的敏銳和熱血青春推動歷史的進步。同時,青年也與這種進步一道成長,肩負起國家的歷史責任,塑造具有時代光芒的民族精神。
我國近現(xiàn)代史風云跌宕,波瀾壯闊。無數仁人志士為改變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的局面,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而奔走呼號,殫精竭慮。許多才華橫溢的詩人,在他們的青年時代,就用滿腔熱血譜寫生命的詩篇,高唱青春無悔,傾吐胸中至真至純的愛:正年輕,正能量!
19歲的
周恩來
無題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來,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淮安,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周恩來同志生于“積弱不爭”之中國、“外侮日迫”之時代。深重的災難和危機,激起他強烈的愛國心和責任感。“為了中華之崛起”,這是他少年時代立下的誓言,也是他終生篤行的人生信條。
20歲的
魯 迅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園主人韻
鳥啼鈴語夢常縈,閑立花陰盼嫩晴。
怵目飛紅隨蝶舞,開心茸碧繞階生。
天于絕代偏多妒,時至將離倍有情。
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聲。
劇憐常逐柳綿飄,金屋何時貯阿嬌?
微雨欲來勤插棘,薰風有意不鳴條。
莫教夕照催長笛,且踏春陽過板橋。
只恐新秋歸塞雁,蘭艭載酒漿輕搖。
細雨輕寒二月時,不緣紅豆始相思。
墮裀印屐增惆悵,插竹編籬好護持。
慰我素心香襲袖,撩人藍尾酒盈卮。
奈何無賴春風至,深院荼蘼已滿枝。
繁英繞甸競呈妍,葉底閑看蛺蝶眠。
室外獨留滋卉地,年來幸得養(yǎng)花天。
文禽共惜春將去,秀野欣逢紅欲然。
戲仿唐宮護佳種,金鈴輕綰赤闌邊。
22歲的
魯 迅
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
20歲的
蘇曼殊
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之一)
蹈海魯連不帝秦,茫茫煙水著浮身。
國民孤憤英雄淚,灑上鮫綃贈故人。
蘇曼殊: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縣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光緒十年生于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22歲的
吳芳吉
將自永寧歸家先寄內
萬樹梅花月正圓,蓑衣灘畔系歸船。
行囊羞澀都無恨,難得夫妻是少年。
吳芳吉系重慶市江津區(qū)德感壩人士,字碧柳,自號白屋吳生,世稱白屋詩人(見《江津縣志》),其才華燦爛奪目,與蘇曼殊的俊逸才華前后輝映,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著名詩人。
28歲的
柳亞子
孤憤
孤憤真防決地維,忍抬醒眼看群尸?
美新已見揚雄頌,勸進還傳阮籍詞。
豈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鼠亦乘時。
宵來忽作亡秦夢,北伐聲中起誓師。
柳亞子是江蘇蘇州吳江區(qū)黎里鎮(zhèn)人,出生于大勝村的港上港南中段。創(chuàng)辦并主持南社。他的詩約有5000多首,有《磨劍室詩詞集》。他的詩感慨豪宕、沉郁深婉,熱情奔放,獨樹一幟,開一代革命詩風,寫了一部敢哭、敢笑、敢怒、敢罵的革命史詩。
33歲的
黃節(jié)
歲暮示秋枚
來日云何亦大難,文章爾我各辛酸。
強年豈分心先死,倦客相依歲又寒。
試掣壺觴飲江水,不辭風露入脾肝。
何如且復看花去,蓑笠人歸雪未殘。
黃節(jié)系廣東順德人,清末在上海與章太炎、馬敘倫等創(chuàng)立國學保存會,刊印《風雨樓叢書》,創(chuàng)辦《國粹學報》。民國成立后加入南社,長居北京,袁世凱復辟帝制期間,黃節(jié)頻頻撰文抨擊,致遭忌恨。此后,不再從事新聞輿論工作,專心致力于學術研究和教育事業(yè)。1917年,受聘為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專授中國詩學。黃節(jié)詩作融唐詩華貴與宋詩清健于一體,被稱為“宋骨唐面”,其書法也融合唐宋書風,精美俏麗,叫人不忍遠去。
35歲的
郁達夫
釣臺題壁
不是樽前愛惜身,佯狂難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數東南天作孽,雞鳴風雨海揚塵。
悲歌痛哭終何補,義士紛紛說帝秦。
郁達夫,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xiàn)代作家,詩人。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的發(fā)起人之一,是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藝術大師劉海粟曾經做出這樣的評價:“達夫感情飽滿細膩,觀察深切,才思敏捷,古典文學、西洋文學根基都雄厚。從氣質上來講,他是個杰出的抒情詩人,散文和小說不過是詩歌的擴散。他的一生是一首風云變幻而又蕩氣回腸的長詩。這樣的詩人,近代詩史上是屈指可數的”。
35歲的
陳獨秀
夜雨狂歌答沈二
黑云壓地地裂口,飛龍到海勢蚴蟉。
喝日退避雷師吼,兩腳踏破九洲九。
九洲囂隘聚群丑,靈瑣高扁立玉狗。
燭龍老死夜深黝,伯強拍手滿地走。
竹斑未滅帝朽骨,來此浮山去已久。
雪峰東奔朝岣嶁,江上狂夫碎白首。
筆底寒潮撼星斗,感君意氣進君酒。
滴血寫詩報良友,天雨金粟泣鬼母。
黑風吹海艷地紐,羿與康回笑握手。
陳獨秀,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字仲甫,安徽懷寧人,早年留學日本,1915年9月起主編《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學。1917年專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1918年底和李大釗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倡導新文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拔逅摹边\動后,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發(fā)起組織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1921年在中共“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局書記。陳獨秀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文字學家、音韻學家、詩人、書法家等于一身。他的詩詞繼承了唐宋風骨,詩味醇厚,能把古風與現(xiàn)實結合起來,充滿著革命激情,極富戰(zhàn)斗精神。
36歲的
毛澤東
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毛澤東,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詩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詩詞的境界博大開闊、氣勢恢宏、摧山撼岳。往往是看似不經意的輕描淡寫,卻能展示縱橫萬里的境界,發(fā)出吞吐山河、雷霆萬鈞的氣勢。
37歲左右的
陳去病
訪安如
梨花村里叩重門,握手相看淚滿痕。
故國崎嶇多碧血,美人幽抑碎芳魂。
茫茫宙合將安適?耿耿心期只爾論。
此去壯圖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
陳去病,中國近代詩人,南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江蘇吳江同里人。因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參加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宣傳革命不遺余力。其詩多抒發(fā)愛國激情,風格蒼健悲壯。
37歲的
陳寅恪
挽王靜安先生
敢將私誼哭斯人,文化神州喪一身。
越甲未應公獨恥,湘累寧與俗同塵。
吾儕所學關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
贏得大清干凈水,年年嗚咽說靈均。
陳寅恪,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xiàn)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于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并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發(fā)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