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賤少年
來源:少年邦(ID: shaonian-bang)
別把運氣當實力,也別把平臺當本事。
人生最大的坑,是不自知
01
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其詩歌深刻影響著后世,就連李白也是他的超級粉絲,曾經去謝靈運的故地游覽,并寫出了“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謝公宿處今安在,綠水蕩漾清猿啼”這樣的句子,傾慕之心,溢于言表。
謝靈運是幸運的。
他出身于當時的第一流家族陳郡謝家,是東晉名將謝玄的嫡孫,一生下來便尊貴無比,將同齡人遠遠拋在身后。
而因為他父親謝瑍早逝,謝靈運更是18歲就繼承了康樂公的爵位,少年得志,莫過于此。
再加上他從小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因而文采斐然,“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
每當他寫出了一首好詩,便很快傾動江南,引無數人競點贊。
謝靈運還是當時的時尚先驅,不管是乘坐的馬車,還是身穿的衣服,都務求精美艷麗、與眾不同,他的每一次創(chuàng)新,都使當時人爭相模仿。
而他的派頭也很足,每次外出,“四人契衣裙,三人捉坐席”——四個仆人為他扶衣裳,三個仆人為他拿坐席,就連這也成了一時風尚。
然而他又是不幸的。
高貴的門第,顯赫的爵位,超世的文采,巨大的名聲,這些在常人眼中可望不可即的東西,卻并沒有讓他的人生一帆風順、得償所愿,反而使他屢屢受挫,最后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而這一切,都源于他的不自知。
02
由于生長富貴,又多才多藝,謝靈運一開始就對自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他不想做一個混吃等死的公爺,也不想被人們誤解為一個簡單的文學弄臣,他認為憑借自己的才能,足以參與國政、位居公輔,再現祖上的榮光。
可惜的是,這樣的夢想沒有讓他腳踏實地、奮發(fā)圖強,反而使他走上了一條眼高手低、目空一切的道路,并最終決定了他的命運。
謝靈運出仕的時候,正是士族衰落、劉裕崛起的時候,因為他是公爵,起點很高,一出仕便擔任了瑯琊王司馬德文的屬官,后來又給當時的一個權臣劉毅做了五年的秘書,直到劉裕和劉毅爭權,劉毅失敗自殺,謝靈運又被調回了京城。
當時,很多劉毅的屬官都被殺害,但謝靈運還是受到了劉裕的一定禮遇,被任命為了秘書丞。
然而,本該慶幸的謝靈運,卻毫不自知,開始不斷發(fā)牢騷,抱怨朝廷。
劉裕取代東晉、登上帝位之后,謝靈運被降爵為侯,又被安排做了一個小官。
謝靈運非常失望,認為朝廷不了解他,天天在家生悶氣。
等到劉裕去世,少帝即位,謝靈運變本加厲,竟然在朝廷里煽風點火,誹謗當權的宰相。
于是,謝靈運被貶出京城,做了永嘉太守。
謝靈運從來沒有反省過,為什么當權者對自己總是不待見。
他習慣性地認為,是自己才能太高,所以大家才都嫉妒他,而別人越是嫉妒越是防范,就說明自己的才能越是突出。
知道這個“真相”之后,謝靈運開始徹底放飛自我。
03
我們都知道,謝靈運愛好山水,并且以山水詩而聞名后世。
但你可能并不知道,為什么他明明都在做官,還有這么多時間游山玩水。
其實對他來說,這個問題很簡單。
到永嘉之后,身為地方的最高官員,謝靈運想的不是踏踏實實工作,做出業(yè)績,而是怎么玩、去哪里玩之類的“嚴肅”問題。
至于地方的政務、民間的疾苦,大詩人是不管的。
在工作崗位上,他長期曠工,一出去就是十天半個月,他最在乎的事就兩件,一是游山,一是寫詩。
在永嘉,他寫了很多山水詩,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登池上樓》: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這首詩寫出了謝靈運進退維谷的矛盾境遇,一邊是想要大展宏圖,一邊是想要歸隱田園,但現實卻是兩邊都得不到。
雖然有美好的景致,可是詩人也無心留戀,終于悶悶不樂。
在永嘉,謝靈運只待了一年,把周圍的山山水水都看遍了之后,他就稱病辭職了。
謝靈運就這樣失去了一個證明自己工作能力的機會,但因為這段時間他的詩文得到廣泛的流傳,他的名氣反而越來越大,這也讓他越來越失去平常心,變得越來越浮躁和張揚。
一個不能清醒認識自己的人,現實遲早會讓他付出必要的代價。
04
如果之前的仕途不順,還可以說是謝靈運遇人不淑,那么等宋文帝劉義隆即位之后,他則終于遇到了一個欣賞自己的人——尤其是,這個人還是最高統治者,這其中的意味不言自喻。
照理說,謝靈運這回應該好好表現、力爭上游了,但實際上,他的表現依然令人失望。
做為謝靈運的粉絲,宋文帝對謝靈運可謂一寵再寵,先是讓謝靈運做秘書監(jiān),接著,交給了他一個重要的政治任務——修撰晉書。
然而謝靈運還是表現得志不在此,不但對秘書監(jiān)這個官職無感,而且對宋文帝分派的工作任務也完全不放在心上,對于修撰晉書這件事,他只是草草地寫了目錄,就不寫了。
宋文帝非常大度,即使謝靈運交了白卷,還是升了他的官,任命他為侍中,要知道,侍中這個官,謝安也曾經做過,時常陪伴皇帝的左右,是非常清貴顯要的官職。
但謝靈運還是心存不滿,他不在工作上好好表現自己,反而認為宋文帝是在消遣他,要不然,怎么只讓自己陪著喝酒、寫詩呢?
他總是認為自己應該位居宰輔,卻從來沒有想過,在所有的時間里,自己都沒有表現出過政治上的才干。
就在這個時期,他發(fā)出了一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牢騷: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大意是,除了曹子建和我,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
結果是可以預料的,他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從出仕到現在,他得到的機會不可謂不多,但所有的機會,都被他自己白白浪費了。
因為意氣不平,他又稱病請假了——只是請假,還沒辭職。
他又把心思放在了整頓園林和出游上,又是一出去玩就是十天半個月。
宋文帝實在看不下去了,又不想傷害他的自尊心,只好小心翼翼地提醒他辭職。
心態(tài)不端正,再多的機會也是白給。
05
不知不覺,謝靈運已經四十五歲了。
無官一身輕的謝靈運,并沒有時間反省自我,他依然表現得像個孩子,窮奢極欲,游樂無度。
他常常帶著數百人的隊伍,專門去攀登沒有人踏足過的野山,仆人為他砍樹開路,他穿著“謝公屐”,在后邊一邊緩步,一邊醞釀著詩意,逍遙愜意至極。
他在老家會稽縣也經常聚眾玩樂,聲勢之大,往往驚動地方。
一來二往的,謝靈運和太守就鬧了矛盾。
一次,謝靈運喝高了,在野外就脫光了衣服玩裸奔,還一邊大喊大叫,太守看不過去,就讓人提醒謝靈運矜持一點,謝靈運卻說:“我大喊大叫,關那傻X什么事!”
身為地方豪強,謝靈運還想擴充祖業(yè),占湖為田,宋文帝都答應了,但太守卻不答應;多次拉鋸之下,自感被謝靈運侮辱太甚的太守大怒,于是索性收集證據,誣告謝靈運造反。
宋文帝當然知道謝靈運一介書生,根本沒有造反的膽子,但也不好再讓謝靈運回去禍害地方了,于是任命謝靈運為臨川內史。
誰也沒有想到,這是謝靈運人生當中的最后一個官職。
在臨川內史任上,他依然像在永嘉時的那樣,放飛自我,不理政務,天天游山玩水,有關部門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派人來抓他回去。
而謝靈運頭腦發(fā)熱之下,竟然興兵拒捕,還寫了一首反詩:
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
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
他自比張良、魯仲連,暗示要推翻朝廷,做一番大事業(yè)。
其實誰都知道,這不過是書生之勇,一時氣話,可當真也可不當真。
謝靈運失敗被抓住之后,朝中的官員都認為他太放肆了,主張對他施以極刑,可宋文帝還是愛才,只是判他戴罪流放廣州。
可惜謝靈運還是不珍惜不悔改,在去往廣州的路上,他竟然找了幾個人劫救自己,結果當場被抓。
這次,連宋文帝都無語了,終于判了他死刑。
真正令人悲哀的是,謝靈運直到臨死,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06
缺乏自省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謝靈運盡管出身高貴,博學多才,可他卻始終不能正視自己,反省自己。
高貴也好,多才也好,名氣也好,反而都成了他的負累,讓他一生都活在矛盾之中。
他的詩歌流傳千古,但他自己的人生,卻終究以失敗結尾,只留給后人一聲哀嘆。
他的人生經歷警示我們,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不要過高估計自己,不要故意貶低他人。
羅素說:“過分的自信很容易使人產生毀滅性的傲慢。”
就像謝靈運,一個太過傲慢的人,即使有才華也發(fā)揮不出,即使得到機會也抓不住,即使屢次受挫也從不悔改,把一手好牌都白白浪費。
人生最大的坑,就是不自知。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