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墉 · 主播 | 賞新晴
本文摘自《劉墉的處世情商課:給年輕人的成長指南》
來也好,走也好
今年夏天,兒子一家來紐約度假。剛到的時候,我太太高興地說:“多好!孫子孫女來了!
兩個月后他們回臺北,我太太又高興地說:“多好!孫子孫女走了!”
我笑她說話前后矛盾,太太一笑說:“有什么矛盾?是實情!孫子孫女來,天天又唱又跳,多逗樂!咱們在家里不用動,他們就把小鬼送到咱們跟前,多幸福!”
又說:“走也多好!兩個月來,一大早小鬼就砰砰地跑來跑去,廚房的地板一天要擦三次,真是兵荒馬亂,現(xiàn)在總算回臺北,安靜了!多好!”
我小姨子也一樣,她家原本面對一片荒地。有一天聽說要蓋公園了,小姨子就興奮地講:“蓋公園,一片綠地,我每天可以去運動,真好!”
才隔不久,又聽說要建成圖書館,小姨子又說:“蓋圖書館,我每天可以去看書,真好!”后來圖書館不蓋了,小姨子又轉了方向,說:“啊!把綠地還給我,可以天天去運動。太好了!”
我相信我太太跟小姨子都得到了我岳母的遺傳,因為我岳母更妙。她第一次去鄰居家,回來一進門就說對門那家主人為人真好。
我說:“您怎么知道?”
岳母說:“因為他們家很亂!
我一怔,說:“亂就是為人好?”岳母一副理直氣壯地說:“當然!因為他們有管家,管家把家管成這樣,他們還能容忍,還一個勁地贊美管家。人不好,能辦得到嗎?”
沒過幾天,我遇到那家女主人,說我岳母講“你不斷夸贊管家,你們人真好”。
鄰居太太說:“是!是真的啊!她的菜燒得特好,又會照顧孩子,雖然收拾打掃差一點,看優(yōu)點嘛!”
每件事都有兩面性
這話講得多棒啊!看優(yōu)點嘛!每件事情都有兩面性,這邊看不對,那邊看對,也可能左看右看都對。這讓我想起一個古典笑話:
上游漲大水,把財主淹死了,尸體沖到下游,撈到尸體的人知道是財主,高興地說:“可以好好敲他們一筆了,只有我們有,別人沒有!”
另外一邊,財主的兒子頭疼了,說一定會被狠狠坑一筆,家里的師爺卻笑笑:“您放心,他沒辦法敲咱們,因為只有咱們要,別人不會要!”
這不是從兩個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狀況嗎?
非常有名的例子,兩個人去非洲賣鞋,一個人回來沮喪地說:“他們都不穿鞋子,沒前途!”另一個人回來興奮地講:“他們都沒鞋穿,市場的潛力太大了!”
順著鞋子想另一個鞋子的故事,八成您也聽過:
一個人一邊走一邊看著自己的鞋,傷心自己太窮,買不起漂亮的鞋,直到他看到了一個沒有雙腳的人。
要砸,全砸了
人性很妙,一位收藏家收了一架子名貴的瓷器,突然大地震,架子倒掉,瓷器全砸了。這個人跪在地上捧著砸碎的寶貝,一邊哭一邊收拾,突然發(fā)現(xiàn)有個茶壺蓋子摔碎了,壺還完好如初,他看看手里的茶壺:“要砸,全砸了吧!”啪一聲,把壺砸了。
這種只往壞處想,自暴自棄,要砸全砸的人很多。但是也有人能以劫后余生的感恩心面對災難。
只要還有就好!
我以前常跟一位現(xiàn)在已經去世的殘疾作家劉俠辦公益活動,劉俠本來就不良于行,后來因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更是連拿筆寫字都困難。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募款時說的一句話:
“老天真好!它故意留下一些殘疾,讓人們能用愛心去修補。”
還有一位法師,當女信徒訴苦,丈夫早死,讓她成為單親媽媽。法師說:“幸虧你還有孩子!
那訴苦的單親媽媽說:“可是我的孩子很不乖,很叛逆!
法師又說:“幸虧你還有孩子。壞孩子、好孩子,都是孩子,可以讓你付出愛!”
是啊!跟那些想盡辦法也沒孩子的人比起來,你有孩子就是幸運,就該感恩。
有些佛家很簡單的語言,能給人很深的啟示,我記得年輕的時候看過一句話,平凡、簡單卻對我很有啟示。一直到今天,我都常想到這句話。
這句話是:“當你的手被針扎的時候,要想想,幸虧沒扎在眼睛上!
如果那“手”又不是身體,而是身外之物,就更能看得開了。
感謝老天,我把新車撞爛了
再說個故事吧!
有個人一心想開名車,省吃儉用,終于攢夠了錢,買了輛名車。不知道是不熟車子的性能,還是太緊張、太興奮,第一天開,就撞上了大樹,車頭整個兒毀了,幸虧他綁了安全帶,又有氣囊,人沒受傷。
這人從車里爬出來,打電話回家說:“太太!我今天真走運,幸虧開名貴的新車,沒開以前那臺破車,要不然,我早死了!”
這是我在報紙上看到的新聞,看了沒多久,我去臺中一家廣播電臺上現(xiàn)場節(jié)目,眼看時間到了,卻堵車,廣播電臺在對街,我就打開車門,直接沖過中間的花圃。
沒想到前一天才下過雨,花圃里的土都是濕的,當我跨出花圃的時候,一個打滑,那瞬間,我盡力維持平衡,扭了兩三下,終于站穩(wěn),沒摔倒。
可是剛走進廣播電臺,就發(fā)現(xiàn)腳下啪啦啪啦的,我新買的皮鞋底子居然脫落了。
我當時好懊惱,因為我難得買新鞋,那還是我在機場名店買的一雙好鞋。但是接著想到前面“新車撞大樹”的故事,馬上就高興了:“幸虧是雙好鞋,結實,要不然,只怕我已經摔傷了!”
我們的挫折可能成為別人的鼓勵
最后讓我說件從來不曾提過的往事,也是讓我傷心的往事:
我女兒從著名的美國高中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還代表全體畢業(yè)生上臺致辭。她申請大學的時候,因為得獎的資料多,又曾經幫我翻譯繪畫理論,全部資料加起來一大箱。
無論是她的老師還是同學,都認為她一定能像她哥哥一樣,被哈佛大學錄取。
只是,學校放榜,她沒被錄取。
我們一家都失望極了,女兒更是抱著媽媽哭,說搞不懂為什么,同一屆比她差得多的同學都被錄取了,她卻沒有。
但是接著有美國家長打電話來,一面安慰我們,一面說:“你們知道嗎?小帆居然沒被錄取,消息傳出去,她的好多同學都擦干了眼淚。因為多半的人都沒能被自己認為一定能進的學校錄取。聽說小帆沒上,一下子,大家都安靜了!
可不是嗎?
如同一位文學版面的編輯對我說的:“有時候我們用了一篇新手寫得不怎么樣的文章,立刻會接到很多作家的抱怨,說他們的好文章都被我退稿,為什么反而用這么爛的東西?”
編輯語重心長地說:“但是也往往在這樣的文章發(fā)表不久,就會接到很多新銳的作品,有人說原先不敢投稿,但是看到那篇不怎么樣的文章都能被刊登,想想自己也差不多,于是就鼓起勇氣把稿子寄出。雖然多半的文章不夠成熟,但是細細看,也能見到小小的亮光,就這樣,一些新人冒了出來!
我們的挫折,可能成為別人的鼓勵;前面的失敗,可能帶來后面的成功。
我也記得在公路邊上看過一棵樹上綁著許多緞帶和鮮花,還有個牌子,上面寫著:
“希望我們孩子的死,能引起大家對這條危險路段的注意,不要再有車禍發(fā)生。”
沒過多久,那邊就加了減速的牌子,再過些時間,又加了紅綠燈。
如果我們的失敗能成為別人的教訓,我們的悲劇能使別人少一些悲劇。這失敗和悲劇也就有些報償了,不是嗎?
內容簡介
本書為知名作家劉墉的全新力作,深入淺出的講出了年輕人需要掌握的處世技巧,是給年輕人的成長指南。
搜索《金鎖記》 即可免費收聽
背景音樂 |《往事只能回味》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作者-
劉墉,國際知名的華人暢銷書作家、畫家、演講家。出版中英文著作一百余種。他的處世散文和溫馨勵志散文書籍經常成為華人世界的暢銷書,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yè)作家”。十點讀書經授權發(fā)布本文。
-主播-
賞新晴,十點讀書簽約主播。夜色闌珊之時,我給你講一個故事,說一段心聲。微信公眾號:聽晴聲(ID:sxqreading)。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