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陳洪綬 《麻姑獻壽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麻姑,民間一直把她視為長生不老的女神仙,只是對麻姑的來歷,現(xiàn)代人恐怕所知甚少。那么,這個麻姑,究竟是何方神圣呢?麻姑的來歷歷史上眾說紛紜,有的說她是東晉孝武帝時人,好食魚,因誤吃了蛇肉,嘔血而死;也有的說,她是唐代宮女,姓黎,名瓊仙,書法家顏真卿還曾撰《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詳載其事……
明 唐寅 《麻姑獻壽圖》
現(xiàn)在所能知最早出現(xiàn)麻姑形象的典籍,就要算東晉葛洪所著的《神仙傳》了。據(jù)《神仙傳》里所載,東漢時,神仙王方平去拜訪朋友蔡經(jīng),還請來了一位看起來不過十八九歲的美麗女子,梳著高髻,余發(fā)垂到腰際,身穿光彩奪目的天衣,指甲像鳥爪,這位女子就是麻姑。攀談之中,麻姑自詡曾親見東海三次變?yōu)樯L铮钊R之水也比她初見時淺了一半,下次再去恐怕要化為陸地了。滄海桑田,不知要幾千萬年,而她竟然已經(jīng)見過三次,她的年紀簡直無法估算了。于是,麻姑便成為了長壽的象征,與壽星地位相仿。
清 任熏 《麻姑獻壽圖》
此外,民間還有不少關于麻姑的其他傳說,其中一說認為她是東漢時地方官吏麻秋的女兒。麻秋被派去監(jiān)工修筑城墻,役工們每天被麻秋逼迫著從日出干起,到天黑雞叫時才能休息。麻姑對役工們十分同情,就偷偷學雞叫,引得所有的雞都跟著一起叫,這樣役工們就能早點休息了。這事讓麻秋發(fā)現(xiàn)后,就把她關起來。麻姑找機會逃到了深山里,并被王母娘娘救起。在王母娘娘的指引下,麻姑在海上的仙山修道。數(shù)年后,麻姑得道成仙。為了感謝王母娘娘,每逢三月三日王母壽辰時,麻姑都會前往賀壽。據(jù)說麻姑為賀王母壽,專門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獻給王母,而這也正是“麻姑獻壽”的來歷。
宋靄齡 《麻姑獻壽圖》
千百年來,文人雅士、能工巧匠以麻姑為題材,創(chuàng)作出數(shù)不勝數(shù)的藝術作品。唐朝代宗年間,大書法家顏真卿登游麻姑山,在臨川為麻姑撰文立碑,寫下了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的《麻姑山仙壇記》,使麻姑山名揚九州。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登游麻姑山,發(fā)出了“曾游仙跡見豐碑,除卻麻姑更有誰”的感嘆。而京劇傳統(tǒng)劇目《麻姑獻壽》,則是梅蘭芳取材于清代《調元樂》傳奇編演的。
陸小曼 《麻姑獻壽圖》
此外,從明代開始即有畫家創(chuàng)作《麻姑獻壽圖》作為壽禮。其形象大多為少女,手托仙桃、佛手或酒壺,身邊有鶴、鹿為伴,并有青松、福海為背景。一般而言,送給女性長者的為麻姑形象,而送給男性的則是南極仙翁。
最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即將于12月8日在閑魚拍賣上舉辦的晟永翰墨雅韻名家書畫專場十八中,就將有上文圖片中展示的包括宋靄齡、陸小曼等創(chuàng)作的《麻姑獻壽圖》上拍,有興趣的藏友也可以通過下面的競拍網(wǎng)址參與競拍。(白頔)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