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實力派書畫家董永西先生
WEN/YIDING
穿越歷史的時空,有這么一些人:他們中,有在茫茫黑夜里踽踽獨行的探索者;有在湍急澗水中溯游而上的弄潮兒;有在絕巖峭壁攀登而不畏艱險的蜘蛛俠;有在遼遠荒漠步履蹣跚的跋涉人。這些人,只有當人們抬起頭來,才能在浩瀚的宇宙和萬籟寂靜之中突然發(fā)現(xiàn):無垠的蒼穹間、咆哮的激流里、萬壑千巖的絕壁上,狂風驟起的沙漠中,原來正是這些人,讓我嘖嘖稱奇,心生無限遐想,而產(chǎn)生出由衷的敬慕……
這些人,用自己的勇氣和思想,以心血凝結(jié)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驚世駭俗的成就。
中國鄉(xiāng)土藝術(shù)協(xié)會藝術(shù)顧問、中國國際書畫研究院副院長、陜西大唐美術(shù)研究院副院長、廣州羅浮山益緣書畫院副院長董永西,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他自幼酷愛書法繪畫,經(jīng)過幾十年的臨池不輟,勤學苦練,其書法和繪畫在全國享有盛譽,成為最有實力派的書畫家。他的作品在傳統(tǒng)筆墨符號中注入了現(xiàn)代元素,是一種對美好事物不斷追求中的一次次再創(chuàng)造;將漫長而久遠的苦難與生命的博大凝固為書畫,借意緒與情思著意渲染過去、現(xiàn)在、未來之間的滄海桑田,加之以當代人的情懷去謳歌自然境界的雄渾與博大,折射出當代人的精神渴望與審美品質(zhì)使作品靈動并雄健,辯證而充實。
他是從陜西禮泉農(nóng)村走出來的一條漢子,性格豪爽,線條粗獷的他竟與他的書畫作品是那般匹配,揣賞他的“宏圖大展”雄鷹圖和“《三國演義》片頭歌”的中堂行草,那奔放不羈的氣質(zhì)猶如劉邦大風歌的悲壯;那淋漓盡致的氣魄猶如一醉方休張飛的豪爽;那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氣勢不亞于交響樂團奏出的雄壯樂章。而這一切的詮釋正是他一路走來所付出的無以言表的磨礪……
走進他的書畫展,他那幅幅精彩的作品,實在令人流連忘返。他那奇特的山水構(gòu)圖,仿佛將我?guī)肓巳碎g仙境;他那活靈活現(xiàn)的花鳥草蟲,更勾起我童年的樂趣;他那筆精墨妙意縱神馳的隸篆和行草,恰如神來之筆、躍然紙上。
他那古樸典雅的篆書和靜中有動的隸書,極富有裝飾性,深得大家喜愛和稱贊。天津有一位80多歲的老干部、書法家看到他的作品佩服地贊許道:先生隸篆,墨蘊昂藏氣;收賢別漢,毫端通靈犀;裁物布渾,筆下純青跡;樸實厚雅,勁鍵總含逸。
我對他的行草最是拍案叫絕,你看在展館中最為風流,創(chuàng)作者和欣賞者均眾。但行書創(chuàng)作又是較難的一種,特別注重風神韻致、氣息格調(diào)、章法布局、乃至用筆的疾澀、墨色的變化。試觀《沁園春.雪》通幅之間,雖字獨立,但筆意顧盼,氣息通行不斷,字之大小、長短、奇正、疏密等對比強烈,富有變化,給人一種晴朗俊俏的感覺。行筆收筆自如、因字賦形、錯落有致、跌宕起伏而又節(jié)奏自然?筛Q《華夏雄風》的體態(tài),用筆含蓄凝練,線條富有彈性和張力,輕重有致、極富感染力,蘊含歐陽詢及北碑意趣。
他的楷書工整秀麗,體態(tài)自然。余皆喜愛之。
他是一位豐產(chǎn)書畫家,以每年上千幅作品問世。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nèi)大型書畫比賽,并且獲大獎。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深受行家的褒揚和愛好者的青睞。于是經(jīng)常應(yīng)邀參加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的學術(shù)交流和當?shù)氐囊恍┯嘘P(guān)書畫的活動。因此:其作品曾被國家領(lǐng)導人、企業(yè)家、收藏家、愛好者大量收藏;其作品曾在國家級和地方級刊物雜志上刊登;其作品曾被西安碑林采用;其四十九幅的楹聯(lián)作品已被出書。
云在青山水在流,只憑君識取。滄桑無語,唯有感悟。他的書畫真是一腔涌動的鮮血,是一條奔流不息的黃河,傳承著古老文明,奔向世界文化融合的海洋。他雖年近花甲,仍在孜孜不倦的勤奮修行著,于俗世中恪守著自己的書畫風格,以“老驥伏櫪志千里,晚霞未必遜晨曦。征途明知夕陽短,不須揚鞭自奮蹄”的詩句來堅守著自己的精神信仰,堅定不移地向前走著、走著......
http://www.eexhi.cn/enter/shuhua/dongyongxi/index.html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