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在线观看a级片,亚洲人成网站色www,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网站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散文·雜文] 原創(chuàng) 廖錦海作品:八月蟹汁香(散文)

2 已有 127 次閱讀   2025-05-28 17:01
原創(chuàng) 廖錦海作品:八月蟹汁香(散文)
華文學(xué)館 2025-05-27 09:23
海龍王處也橫行
八月蟹汁香(散文)
□廖錦海
與生活在南方海邊的朋友聊天,經(jīng)常會聊到“靠山吃山,靠海吃!边@個話題,因為他與我年齡相仿,都是60后,都是從艱苦歲月中走過的人,他念念不忘在那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就是靠拾海邊的魚蝦和蟹仔充饑,讓他得以從容的度過那歲月……朋友的話,每每勾起我對那段難以忘懷歲月的憶念,盡管后來我也品嘗過京、粵、閩、川等人間美食,但總是吃過就忘了味道,只有那童年時代八月的蟹汁香味仍留唇齒間,就算歲月遠(yuǎn)去,鄉(xiāng)音已改,鬢毛已衰,我還是忘不了那蟹汁的甘香。
我小的時候生活在農(nóng)村,村子周邊全是農(nóng)田,農(nóng)作物就是水稻和番薯,20世紀(jì)70年代,生產(chǎn)水平低下,不管種水稻或是番薯,收成都不盡人意。家里主要勞動力是父親,年年超支,每到生產(chǎn)隊分稻谷或番薯,父親總是高高興興挑著籮筐出門,然后是垂頭喪氣歸家。童年時代,白米飯很少在我的日常出現(xiàn)過,除非是收割新稻煮新米飯或者是重大節(jié)日,家里才煮白米飯,陪伴我走過那艱難歲月的仍然是番薯條、番薯粥。每次從田間回來,看到母親早早就準(zhǔn)備好的一大瓦盤的番薯粥,立刻食欲全無,清晨豬潲鍋里撈起來就啃的番薯條還沒消化完,肚子脹脹的仍沒感覺餓,胃里的酸水正往喉嚨上涌,午餐還是清澈見底的番薯粥。好在有那田蟹汁蘸著芋頭葉,才改善我對那難于下咽的番薯粥的口感。
哪有八月蟹汁香
結(jié)婚后,妻子老喜歡煲番薯飯,她說番薯好吃,每次我都投其所好把番薯挑出來給她,以致妻總是感激涕零。我現(xiàn)在才真正明白“沒經(jīng)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的含義,我只能說妻與我不同一條起跑線,更不是同一頻道。
說句實在的,當(dāng)年如果不是母親精明能干,哪有八月蟹汁香!
記得我小的時候,秧苗插下定根后,農(nóng)民給稻田施的肥都是“三級化糞池”發(fā)酵過的豬屎牛糞,小魚、小蝦、田螺、田蟹不少,只要肯背個竹簍出田間走走,絕不會空手而歸。那時的七月,夏稻剛收割完,農(nóng)人就趁著田間有水容易耕作,早早把地犁了一遍。七月正午,陽光猛烈,直射地面,室外是37度高溫,赤腳走在沙石路面上,也會燙出水皰,田頭里的水經(jīng)過大半天的暴曬,不小心把腳踩下去,驀然間你會大喊大叫的彈起來,就連家里守門的“二哈”也躲到樹蔭下,伸出長長的舌頭閉眼睡大覺,有陌生人上門它也懶得吠叫。但這個時候母親反而最積極,總是跟我說,想要有菜送番薯粥,改善口感、幫助消化,就去田間撿一些田蟹回來腌蟹汁。
母親真說對了,走到犁過的稻田里,只見沒有水淹到的泥土,都爬滿了田蟹,平時看似很機(jī)靈的田蟹,卻像著了魔或是被點了穴,傻傻的任憑你處置。其實田蟹不單不傻,還敢于“橫行”,唐代文學(xué)家皮日休在《詠螃蟹呈浙西從事》詩中就說螃蟹“未游滄海早知名”,并且早知道它在“海龍王處也橫行”。然而,竟敢沖撞“龍庭”的田蟹卻坐以待撿,只因田間的水溫太高,本想尋一處安穩(wěn)地方避暑,想不到竟遇到我這個“黃雀”。我一路撿過去,很快就捕獲一大竹簍,滿載而歸。
見到一身泥巴的我捉回一大簍田蟹,母親立即接過倒出瓦盤中用水沖洗干凈,還吩咐我到屋旁水溝把身子洗洗。等我把衣服穿好,母親也把腌蟹汁的材料準(zhǔn)備妥當(dāng)了。鹽巴、辣姜、自曬的豆豉、酒尾(那是母親為大姐蒸酒坐月子留下的),一起渾在瓦盤攪均衡,然后倒在石臼中把田蟹搗爛,最后,母親把搗爛的田蟹都裝入一個預(yù)先準(zhǔn)備好的瓦埕中,用一個瓷碗反扣埕口,并用稻草灰、泥巴和成漿把埕口牢牢密封,放到門角陰涼處,十來天,就是八月,可以開封食用。
記得開埕那天,母親舀出一大碗黃澄澄冒著腥味的蟹汁讓我先送給鄰居四婆,我知道母親的用意,曾經(jīng)有一個走村過巷的補(bǔ)鍋師傅到村里討生活時,母親從廚房柴草堆里翻出半年前燒穿幾個小洞的豬潲鍋補(bǔ)幾照火,師傅執(zhí)意收一點點錢,母親看出他是大好人,主動邀請補(bǔ)鍋師傅到家吃個便餐,白飯、白粥沒有,番薯粥管夠,走南闖北、見慣風(fēng)雨的師傅也沒作推辭,只是難為了母親,家里僅有豬乸菜和芋葉,招待客人難于拿得出手。母親思前想后,決定向鄰居四婆伸手,到四婆家討要半碗魚汁,母親知道四婆的兄弟從安鋪“做!被貋恚o四婆帶了一埕魚汁,所以厚著臉皮說是借,四婆也知道母親的“借”是絕對爽約不還的,但當(dāng)四婆知道母親是借來招待補(bǔ)鍋師傅的時候,就毫不猶豫的舀出大半碗魚汁遞給母親,母親立即回家放鍋里蒸熱,讓補(bǔ)鍋師傅蘸著芋葉美美的下了三大碗番薯粥,還在村里逢人就夸母親能干和心地善良,母親聽了很是受用。其實,母親更清楚,最美、最善良還是四婆,所以開埕的田蟹汁,第一碗肯定是四婆品嘗。因為母親經(jīng)常對我說,人若讓我一尺,我將敬人一丈,母親做到了。
盡管時間年輪碾過了歲月,盡管童年的經(jīng)歷已漸行漸遠(yuǎn),很多事情早已隨風(fēng)飛逝,唯獨這八月的蟹汁香味還沒遠(yuǎn)去,依然在我記憶深處縈繞,因為它不僅讓我一遍遍回憶起那逝去的艱苦歲月,更是見證鄰里和睦共處的老食物。
[ 作者簡介: 廖錦海,曾任霞山區(qū)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湛江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霞山區(qū)作家協(xié)會顧問。從1985年開始發(fā)表影視評論、文學(xué)評論、雜文、隨筆、故事、人物通訊、散文。作品散見于《散文選刊》《語文月刊》《海外文摘》《廣東支部生活》《廣東組工通訊》《湛江日報》《湛江晚報》《聲屏報》《湛江通訊》《湛江組工通訊》《湛江教育》等報刊及學(xué)習(xí)強(qiáng)國、羊城派、鄂爾多斯公眾號、手機(jī)搜狐網(wǎng)華文學(xué)館等新媒體,計13萬多字!兜谝淮螢楦赣H買酒》獲得1995年湛江聲屏報征文三等獎,《一位有情有義、干凈干事的組織部長》參加廣東省組織系統(tǒng)“樹形象、見實效”征文比賽獲得一等獎,并被收錄進(jìn)《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我是共產(chǎn)黨員》一書中 ;散文《母親的涼拌番薯葉》《關(guān)于蟬的那些記憶》分別獲得2021年度、2022年度“中國散文年會”評選活動二等獎;散文《公仔書》獲得2023年度中國“散文年會”評選三等獎;散文《走進(jìn)那片紅土地》獲得2024年度“中國散文年會”評選活動二等獎及“銀暉禮贊 丹心為國”湛江市離退休干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征文優(yōu)秀獎 ]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