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邕藏藏書推薦(第七期)——藏在南寧的千年詩意“邕州八景(下)”


藏在南寧的千年詩意“邕州八景(下)
在南寧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中,隱 藏著一段被歲月塵封的歷史畫卷——邕州八景。它們不僅是南寧自然風(fēng)光與人文底蘊的精華,更在浩如煙海的文獻(xiàn)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上一期我們了解到了望仙懷古、邕江春泛、象嶺煙嵐、羅峰曉霞,今天,就讓我們繼續(xù)通過書籍,探尋邕州八景的前世今生。
青山松濤
蓊郁蒼翠的青秀山依邕江而立,江水繞山腳蜿蜒南去。山間古木參天,泉清石奇,云霧蒸騰,邕州古八景之一的青山松濤就位于青秀山。有資料記載,青山松濤經(jīng)歷了“青岫松濤—青秀松濤—青山松濤”的易名過程。南寧古籍介紹:“青秀山,縣東二十里,一名青泰峰,與望仙坡相拱揖者,青秀山也。距城東南十里,雄奇秀拔,為邕江之砥障。崖洞相因,出泉甘洌。今名青山為八景之一,題曰青岫松濤。松為寺僧歸元手植……”
明代被貶至南寧的董傳策曾寫下《青山歌》:“青山高,千峰石筍插云霄。青山下,江水平鋪村映射…… 青山風(fēng),蛟龍怒吼凌長空”,從側(cè)面描繪了青山的風(fēng)貌,其中 “青山風(fēng),蛟龍怒吼凌長空” 一句也可讓人聯(lián)想到風(fēng)吹松樹時的壯觀景象。清代詩人劉神清在《青秀松濤》中寫道:“青山拂翠處,湟際若奔濤。不解蒼松下,頻驚白浪高”。清代梁天宗的《青秀山松濤詩》也有相關(guān)描述:“青山佳致壓群峰,更有亭亭萬樹松;日映江波浮白鶴,風(fēng)迎綠浪卷蒼龍。洗心似聽琴中曲,喧耳如聞夜半鐘;任是狂瀾云靜后,堅操不改舊時容”。這些詩句都生動地展現(xiàn)了青山松濤的美妙景象和獨特意境。

主編:黃偉林
出版社:廣西教育出版社
索書號:K92/2719
館藏地點:南寧印記_特藏文獻(xiàn)(六層)
馬退遠(yuǎn)眺
馬退遠(yuǎn)眺大致位于今邕武路、邕賓路間的四廈嶺,來源于馬退山。舊時的馬退山有何魅力,得以被古人評為古邕州八景之一?文博專家李文介紹,馬退山就是如今的四廈嶺,舊時的馬退山一座座山頭連綿起伏,如同回環(huán)旋轉(zhuǎn),就像馬退一樣,所以稱之為馬退山。登上山頂,可遠(yuǎn)眺周圍幾十里。 馬退山因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出名,這背后也有一段故事。傳說唐朝邕州刺史柳寬(柳宗元族兄)曾在山上建一茅亭,常與友人登山遠(yuǎn)眺,柳宗元曾代作《馬退山茅亭記》一文,山便因人成名,為文人墨客游覽勝地,馬退山遂成古邕州八景之一。古籍中記載,柳宗元是如此描述馬退山景色的:“冬十月,作新亭于馬退山之陽。因高丘之阻以面勢,無欂櫨節(jié)棁之華。不斫椽,不剪茨,不列墻,以白云為藩籬,碧山為屏風(fēng),昭其儉也。是山崒然起于莽蒼之中,馳奔云矗,亙數(shù)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諸山來朝,勢若星拱,蒼翠詭狀,綺綰繡錯。蓋天鐘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古人筆下的馬退遠(yuǎn)眺,望白云飄飄,觀日落美妙,山林蔥郁,溪水潺潺,令人流連忘返。如今的馬退山已變成公墓區(qū),舊時美景雖再難尋覓,但青松翠柏,郁郁蔥蔥。馬退山在古邕州歷史上曾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編:《南寧古籍文獻(xiàn)叢書》編篡委員會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索書號:K92/1314
館藏地點:南寧印記_特藏文獻(xiàn)(六層)
弘仁晚鐘
弘仁晚鐘大致位于江南區(qū)星光大道廣西體育館附近,從前曾有兩座寺廟相鄰,一為伏波廟,一為弘仁寺。相傳弘仁寺為明萬歷年間蕭云舉所建。蕭云舉早年曾與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師論禪,后來一直有書牘來往,老年后愈發(fā)親近佛法。蕭云舉一番勘察后,乃出資在七蓮庵舊址上大興土木,修建弘仁寺。一珠寶商人為弘仁寺捐鑄了一口銅鐘,鐘聲洪亮悅耳、清新醒神!稄V西通志》卷四十三記載:“弘仁寺,在城西一里。明萬歷間,郡人蕭云舉創(chuàng)建!贝宋挠涊d了蕭云舉修建弘仁寺的經(jīng)過。關(guān)于弘仁寺,歷史上也留存有不少詩詞佳作。清代詩人梁天宗有《弘仁晚鐘》:“河西名剎梵王家,隱隱鐘聲樓水涯。遠(yuǎn)泛清高敲夜月,徐聞逸響散天花。臨流暮廓煙籠樹,泊岸春洲鷺泊沙。驚起幽人眠未穩(wěn),回看山寺斗星斜。”作為南寧舊時有名的寺廟,弘仁寺人氣頗旺,南寧人元宵節(jié)賞燈,最喜歡到弘仁寺。一些世代居住在江南區(qū)平西村的老南寧人也從祖輩口中聽過弘仁寺的故事。弘仁寺里的古鐘,每次敲鐘都很洪亮,不僅江南平西、亭子能聽見,江北也能聽到。1960 年興建邕江大橋時把這一帶建筑全部拆除,當(dāng)初的弘仁寺被濱江公園取代,弘仁晚鐘盛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鬧中取靜的市民休閑之地。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索書號:K29/159
館藏地點:地獻(xiàn)(六層)
花洲月夜
關(guān)于花洲月夜的舊址,比較有爭議。有說在民族大道南寧電信樞紐大樓附近,有說在北湖菜市。按照《邕寧縣志》中的記載,宋代時北湖全是湖泊和水田,環(huán)境優(yōu)美。到了明朝,在朝中做官的南寧人蕭云舉回歸故里后,對鄉(xiāng)土風(fēng)景建設(shè)較多,在家鄉(xiāng)興建了龍象塔和弘仁寺。蕭氏家族在北湖也有房子,房子建于水田之上,花洲月夜描述了當(dāng)時亭臺樓閣和湖泊水田連成一片的美景。 關(guān)于花洲月夜,民國《邕寧縣志》還有這樣的記載:“在城東北湖中,宋聶安撫筑亭于江,額曰‘南州壯觀’。又有繁陰亭、梅亭、愛蓮?fù)、照春臺諸勝……為八景之一,題為花洲月夜。”雖舊址存在爭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花洲月夜景觀的形成,與舊時南寧眾多的水塘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水塘、蛙聲、花洲月夜,既是美景,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體現(xiàn)。到了民國,北湖的湖泊水田變成水塘,用于養(yǎng)魚、養(yǎng)鴨,后隨著城市進(jìn)程的不斷推進(jìn),水塘逐漸變成平地,建起了鱗次櫛比的高樓,F(xiàn)代城市里不乏水景,保護(hù)環(huán)境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入夜,南湖、五象湖、邕江邊……花團(tuán)錦簇,燈火璀璨,市民游客漫步其中,盡享南寧夜色浪漫與風(fēng)情,習(xí)習(xí)晚風(fēng)吹過,花香沁人心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場景將延續(xù)下去。

編:《南寧古籍文獻(xiàn)叢書》編篡委員會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索書號:K29/590/1
館藏地點:南寧印記_特藏文獻(xiàn)(六層)
編輯|梁芷莎
審校|陳嘯秋
審核|蔣桂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