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樹
菩提樹的來歷與傳播
1,圣樹的來歷
菩提樹的拉丁學(xué)名叫ficus religiosa linn,原產(chǎn)于東印度,為桑科榕屬常綠喬木。枝條柔軟,葉互生,革質(zhì),心形,較薄,背面有微小的玉瘤體。先端細長如尾下垂,邊全緣或微波形。主脈中粗,網(wǎng)脈小而明顯約8對,葉柄細而長,柄與葉差約1--3厘米。花序單生或成對生于葉腋,近球形,屬隱頭花絮,成熟時呈紫紅色,直徑1—1.5厘米。樹冠圓形或卵形,枝葉扶疏,濃蔭覆地。此樹原名畢波羅樹,釋迦牟尼在其樹下靜坐成佛,這棵樹便成了智慧的化身,被佛教尊稱為菩提樹或“圣樹”。由該圣樹分植出來的是正宗菩提樹,或稱圣樹。
據(jù)佛經(jīng)記載:世尊出家后,經(jīng)六年苦修,猶不得要領(lǐng),后舍棄苦行,旋至尼連禪河洗去多年的污垢,隨后,接受牧羊女難陀婆羅供養(yǎng)的乳糜,得以恢復(fù)體力。后來,他來到今印度比哈爾邦的伽耶城南10公里處的菩提伽耶,在畢波羅樹下東南向的金剛座,敷上吉祥草結(jié)跏跌坐,自發(fā)誓:我如果不能證得無上大覺,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于是在樹下靜思冥想,祈求解脫世人苦難之道。終于在第七天的臘月初八仰觀明星,豁然大悟,圓悟佛果,成為眾生的楷模偉大覺者----佛陀。此樹便成了智慧的化身,被稱為菩提(梵文意為“覺”)樹,佛教視為“圣樹”。巴利語,又稱覺樹,道場樹,思維數(shù),佛樹。《大唐西域記》載:此樹莖干黃白,枝葉青翠,冬夏不凋,光鮮無變。每至如來涅槃之日(二月十五日),葉皆凋落,頃之復(fù)故。是日也,諸國君王,異方法俗,數(shù)千萬眾,不召而集,香水香乳,溉以洗,于是奏音樂,列香花,燭光繼日,兢修供養(yǎng)。
佛陀成道后,在菩提樹下踱步七日寂定。異花隨跡,放異光明。為報樹恩,目不暫舍,瞻望菩提樹。這時,有五百青雀飛來,繞菩提三匝而去!洞筇莆饔蛴洝贰斗@傳》無比殊勝,人天歡喜。故此,信眾們常常帶著鮮花等物品來供養(yǎng)佛陀。佛陀經(jīng)常外出說法,信徒有時遇不上世尊,深感失望。阿難陀把這件事告訴佛陀,佛陀說:“世間有三種器物應(yīng)受禮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樹。禮拜菩提樹吧,這和禮拜如來功德一樣大,因為它幫助我圓證佛果!弊源耍刑針涫欠鸾坛莸闹行奈。過去莊嚴劫世的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都曾坐此樹下,后來設(shè)有此四位佛像于樹旁。婆羅門得天人指點曰:“欲種善樹,求勝福田,菩提樹者,證佛果處也!庇谑菑V修供養(yǎng),勤求心愿,后皆果遂。唐朝貞觀五年(631年)我國玄奘法師赴印度取經(jīng)時,曾在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瞑目沉思,重溫佛陀的教誨,并禮拜樹旁四尊佛像。一九八四年印度文化關(guān)系委員會邀請中國佛教協(xié)會訪問,真禪為團長帶團前往。當(dāng)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他在菩提樹下禪坐,默默思維著佛陀成道的情景?梢,禮拜菩提樹蔚然成風(fēng),流傳至今。
菩提花
2 、類似的菩提樹
伴佛祖成道的這棵菩提樹,是法界的圣樹,設(shè)人看管,任何人都不能隨便折枝摘葉。分植規(guī)矩嚴格,傳播種植有限。
有一種是普通畢波羅樹,種籽自然繁殖,又普通人攜帶種苗分植開的,人們也稱它為菩提樹,實是普通菩提樹。這種樹葉大而厚,粗糙葉柄短,葉面有光澤,在形態(tài)上與圣樹有區(qū)別。廣東新會司前鎮(zhèn)昆侖風(fēng)岡村旁有兩棵百年的這種菩提樹,是清翰林梁姓從印度帶回小苗植于該地。長江以南有些寺廟,公園,路旁也植有此樹。
還有一種被人稱為菩提樹,實為椵樹。如北京紫禁城英華殿和浙江省天臺山國清講寺南側(cè)有兩棵這種樹,筆者前往看過。四川,山東,陜西和江蘇,浙江一帶的山溝陰濕處,均有椵樹分布。椵樹屬椵樹科落葉喬木,葉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短尖或漸尖,葉緣有鋸齒狀,花期6---7月,果實黃褐色,小堅果球形,可以加工作念珠。見陳植《觀賞樹木學(xué)》。
3 、圣樹的傳播
分植傳播菩提樹是神圣的。史料記載著它的光輝歷史。
菩提樹最早的分植,鮮為人知,此事發(fā)生在舍衛(wèi)城的祗陀園寺。祗陀園寺盡管有許多舒適的設(shè)備,但佛陀每年只在雨季期間住三個月,共住二十四年。其余九個月,他在外地游行,向廣大國土內(nèi)每家每戶的人宣說他發(fā)現(xiàn)的充滿希望的真理。舍衛(wèi)城的信徒們希望他長期住在市內(nèi),但不可能,請求他給某種紀念物代替。順便他不在時,可以向紀念物致敬。為滿足信徒的愿望,阿難陀得到佛陀的許可,準備分植圣樹作紀念物。由神通著稱的大目犍連自愿騰空去取回樹枝之后,每個人都希望波斯匿王來種植,但他婉拒了此種榮譽。他說王位未定,應(yīng)由一位商人來種植比較好,他和繼承者來保護。所以給孤獨被選為享此殊榮的人。他在自己修建寺院之前奉植菩提樹,并舉行了隆重的大典。佛陀為此祝禱凈化,通宵在樹下入定。從那時起,佛陀不在時,此菩提樹就代替佛陀接受信徒的貢品,( 僧阿羅文古典《普賈婆
利耶〉PUJAVALIYA)
據(jù)巴利文大史(MAHAVAMSAXIN)及巴利文菩提樹史(BODHI—VAMSA)記載,公元前約300年,阿育王應(yīng)斯里蘭卡國王提婆南耶帝沙之請求,讓他的女兒僧伽密多從印度摩粟落港乘船護送菩提樹苗到斯里蘭卡,帝沙國王組織了僧 團舉行盛大慶典,慶祝這棵圣樹的到來,并將其安奉于古都阿努拉達普拉(ANUYAD HAPURA)城中的皇家花園中。此時大地震動,甘露自空中而降,澆灌此樹,道道霞光從樹枝上射出,舉國上下無不歡欣鼓舞,視為國寶,極為尊重。因為印度的原本圣樹在十二世紀已被外道摧毀。斯里蘭卡這棵圣樹便是世界上最古老,歷史上最著名的圣樹。
泰國有棵菩提樹,在巴真府詩馬哈縣的鷎畢區(qū)完考村,據(jù)說,此樹是從印度佛陀成道的樹上移植來的,已有1100年歷史,枝葉繁茂,樹干高16余米,方圓周長達52米。佛教徒經(jīng)常聚此誦經(jīng),禮拜,打坐。每逢佛誕生日,信眾云集,熱鬧非凡。
印度無憂王初登基時,誤信邪道,派兵砍伐菩提樹,枝莖斬截成段,令婆羅門火燒。煙焰未息,忽生兩樹,猛火之中,葉茂含翠,被稱為灰菩提樹。無憂王見此異象,深為悔過,以香乳溉根,泊乎將旦,樹生如本,王感慶幸,自此躬修供養(yǎng)。
十二世紀外道入侵印度時,菩提道場之本樹慘遭摧毀。后又從斯里蘭卡移枝回菩提道場種植。幸存至今的已屬第三代菩提圣樹。,F(xiàn)在這棵古老而蒼勁的菩提樹已高達20多米,主干3米多粗,表面分裂成數(shù)條深溝,主干五六米高處分成一束大枝,
整個樹冠覆蓋約三百平方米地面,枝繁葉茂,已成為印度的國寶。
為使這棵圣樹得到更多的保護,供人們朝拜,一八七六年緬甸國王向印度政府派出使者,帶去獻給菩提樹的貴重物品,價值60000盧比,要求政府對代表朝圣者給與盡可能的幫助。并出資在佛陀伽耶做了如下工作:修整被破壞的摩訶菩提樹圍墻:運用技術(shù),增強菩提樹向上生長,修理大菩提樹圍墻以內(nèi)所有被損壞的貴重諸物,在大菩提樹附近修建一座能住20名王家羅漢的寺院。他們住在那里,長期執(zhí)行“菩提三降”的任務(wù),即點燈,供花,供水的事,并修建一座受用房,保持王家供大菩提樹的供物(斯里蘭卡D。瓦里辛哈《印度佛跡巡禮》)。
利耶〉PUJAVALIYA)
整個樹冠覆蓋約三百平方米地面,枝繁葉茂,已成為印度的國寶。
菩提花
4、圣樹如何傳入中國
《元亨釋書,卷二》載,南朝劉宋元嘉十二(435)中印度僧求那跋陀曾攜菩提樹至廣州種植,據(jù)說植于光孝寺內(nèi)。這是菩提樹首次傳入中國。
菩提圣樹現(xiàn)代傳入中國有三次:
一、一九五四年十月印度總理尼赫魯來我國訪問時,帶一棵從佛陀成道的樹上繁殖出來的菩提樹小苗,作為珍貴禮物送給中國政府。小苗高15厘米,5片葉子,裝在一個紫砂盒里,當(dāng)時由周恩來總理以隆重的儀式接受,安奉在北京。每當(dāng)國內(nèi)外高僧前來時,都請這棵圣樹出來,接受高僧們的頂禮膜拜,極為珍貴。
二、一九八九年五月,斯里蘭卡維樸沙拉(WIPULASARE)長老代表蘭卡佛教協(xié)會護送兩棵菩提樹苗到臺灣,受到隆重迎接,并安奉在智光佛教大學(xué)的院內(nèi)。
三、二○○五年十月,中國云南佛教協(xié)會和省宗教局與三派知佛寺方丈前往斯里蘭卡迎請佛陀當(dāng)年的“直系親屬”菩提圣樹。斯里蘭卡僧五級大導(dǎo)師長老、佛牙大臣、菩提長老一行11人組成佛教代表團,不遠萬里全程護送三株圣樹乘機來到云南。同月二十五日,云南近千名僧眾分別在昆明圓通寺、西雙版納總佛寺和云南佛教學(xué)院隆重舉行了圣樹安奉儀式。信徒常說:“菩提圣樹在哪里,佛陀就在哪里! 菩提樹傳入我國后,都得到妥善安奉,為人們所珍重。
廣州光孝寺現(xiàn)在這棵菩提樹是第二次補值的!稄V州府志》卷十六《物產(chǎn)、木類》中記載:原樹在宋乾德五年(967)被大風(fēng)拔毀,后用小樹復(fù)種原處。清嘉慶二年(1797)六月二十五夜,又被風(fēng)刮倒,后來光孝寺僧喬庵從韶關(guān)南華寺取回小樹復(fù)種原地,現(xiàn)在長勢良好。
廣東澄海龍?zhí)端卤4鎯煽闷刑峁艠洌悄纤蜗檀灸觊g明瓣師手植,距今已有736年,樹高25米,胸徑199厘米,仍長勢良好。
近年,新興縣在六祖慧能故鄉(xiāng),種植一條長達16公里的菩提樹路,直通集成鎮(zhèn)的龍恩寺,擬取名菩提路。這樣長的菩提路,世界上少有,甚為壯觀。海南省的三亞妙金山擬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菩提樹林,已種上近2000株。廣州科學(xué)城的攬月路,亦種上菩提樹。
根據(jù)菩提圣樹原產(chǎn)地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因素分析,北緯25度以南的地區(qū),均可露地種植是壽命長,冬夏不凋的理想風(fēng)景樹。
種植菩提樹既可綠化大地,美化環(huán)境(對二氧化硫、氟化氫、氨抗性強),又有調(diào)節(jié)空氣的好處。清光緒《廣州府志》卷十六載:菩提樹葉似柔桑而大,寺僧采之,浸以寒泉,歷四旬,濾去渣滓,惟余細筋如絲,可作燈帷笠帽,輕盈可愛。廣州六榕寺工藝部用樹葉加工,或繪佛像,或?qū)憰ň涿,啟迪人生智慧,是旅游的很好工藝品。在斯里蘭卡,有人用樹汁潄口,以治牙痛和固齒齦,其花可供藥用,有發(fā)汗解熱及鎮(zhèn)痛功效。樹干富有乳槳,可提煉硬性橡膠。菩提樹可謂全身是 寶。
菩提樹
5.發(fā)心做圣樹布施者
菩提樹是佛的象征,是智慧的化身。種圣樹又有諸多好處,應(yīng)廣為傳播種植。余已皈依三寶,是佛門弟子,故發(fā)心繁殖菩提圣樹苗布施使圣物靈根遍布于世,給人供養(yǎng),上求佛道。因此,我得知一九五四年印度送給中國的圣樹,已定植北京,就多方聯(lián)系,幾經(jīng)周折,又得到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教授、恩師陳俊愉協(xié)助,赴京求得圣樹苗一株。經(jīng)過悉心培育、繁殖出多批小苗,已布施到全國的廣東、廣西、遼寧、江蘇、浙江、貴州、湖南、河南和臺灣等寺院。如廣東翁源縣東華山閉關(guān)中心就栽種了10株菩提樹,閉關(guān)基地有佛陀成道的圣樹是殊勝的,成為“菩提道場”。遼寧調(diào)兵山老居士宏悟,年過古稀,不辭路遠之苦,親自到粵來請圣樹回修行道場供養(yǎng)。遼寧地處北方,氣候寒冷,水土不同,是會影響圣樹正常生長的。為使圣樹安住東北,普渡眾生,在宏悟居士帶動下,他(她)們齊發(fā)善心,捐資購置設(shè)備,用心護植圣樹,使圣樹渡過嚴寒。現(xiàn)在圣樹長勢良好,還開花結(jié)果,四眾弟子常來朝拜,并在樹下打坐誦經(jīng),身心自在,道業(yè)精進。在此,還要感謝何澤霖大德,他不辭勞苦,護送七株圣樹苗漂洋過海到臺灣定植。
我繁殖菩提樹苗布施之事,得到恩師茗山上人的肯定。已故的廣東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云峰大和尚亦給我贊揚,并在省佛教代表大會報告上表揚。已故的全國佛協(xié)副會長,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禪法師還贈予《菩提樹》墨寶鼓舞。繁殖菩提樹苗布施此舉,亦得到法界同仁認可,法喜充滿。
余為佛門弟子,繁殖布施菩提樹苗,繼承前人傳播圣樹的圣事,是應(yīng)盡的一點微力。墾望有條件的佛教寺廟,都種上菩提圣樹。讓“菩提”遍植,多造“菩提”道場,法雨普降人間。各寺庵和佛教組織以及大德居士,如有發(fā)心請菩提圣樹供養(yǎng)的,請在當(dāng)?shù)胤鸾虆f(xié)會出具證明來函告知,以便安排布施,被請去的圣樹苗,我給予證明書,以茲證明。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fā)菩提心,皆共成佛道。
聯(lián)系地址:廣東省吳川市梅菉中隔海菩提路靜園 (郵編:524500)
上海市虹梅南路1776弄行南花園67號 (郵編: 200237)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