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文盲才看他的書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于文學作品的真對下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此衍生出對于作者的爭論,也是尋?梢。
對于南懷瑾的爭議,在我國文壇上也是少見的。理解他的人稱之為國學大師,而北大教授卻怒批:文盲才看他的書,沒有一絲一毫的的文學可讀性,那么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呢?
其實,無論是國學大師還是騙子,南懷瑾在文學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真正意義上對于文學作品的爭論與作者之間并不存在多大的關系。

一、從小不凡,前半生跌宕的南懷瑾
南懷瑾出生于一個殷實的商人家庭,從小就有慧根的他顯示出了常人的不同之處。在私塾里,他熟讀諸子百家四書五經(jīng)。而父親對于他的要求是希望能夠讀出認知與繼承家業(yè),但他的想法就是能夠在蓬門陋巷、教幾個蒙童。
這是他在六七歲時的想法,而此時的大多數(shù)人還處于蒙昧階段,又怎么會有如此超前的想法?但是當時南懷瑾在小學時候的成績是穩(wěn)居倒數(shù)第一,最終連小學都無法順利畢業(yè)、獲得了失業(yè)證書。
天有不測風云,在南懷瑾12歲時,因為被海盜洗劫導致家道中落,他也不得不早早輟學。之后南懷瑾在17歲便和自己的姨表姐結婚了,并已生有一個兒子。但此時的南懷瑾內(nèi)心依舊有著自己的武俠夢,他選擇不顧自己新婚的妻子和孩子選遠走杭州、棄文從武。

從小讀書的南懷瑾,誰也未曾想到他能有學習武術的天分?在浙江一個國術館學習武術順利畢業(yè)的南懷瑾,還取得了武術教官的資格證。
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剛剛20歲的南懷瑾就遇到了戰(zhàn)爭時期。從小學習不好的,他竟然考上了中央軍校的政治研究班,并在畢業(yè)以后順利留校擔任軍官教育員。
誰也不曾想到,從小學習不好的他竟然能夠順利接受高等教育,還在高校占有一席之地。沒有人能夠看得出這個人未來的身份竟然又有了一次巨大的轉變,南懷瑾遇到了改變自己未來一生的人。

二、國學大師,一個佛性深種的學者
1942年,南懷瑾遇到了禪門居士袁煥仙。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南懷瑾開始和佛學結下了神秘的未解之緣。對于南懷瑾,袁煥仙是非?粗氐。
他認為此人能夠傳他的衣缽,因此對于他的教授是非常用心的。而此時的南懷瑾也認為自己已經(jīng)開竅了,告別自己從前任性而為的生活、開始了追求佛學的道路。
1943年夏天,南懷瑾孤身一人來到峨眉山的一個佛寺閉關修煉。在這段閉關時間里,他對于佛家經(jīng)典有了更深的領悟。與此同學在這場閉關修煉當中,他深刻認識到自己的文化使命是對于儒釋道文化進一步傳播,結束這文明的斷層。

1946年從閉關以后的南懷瑾下山,開始了傳播儒釋道文化的過程。而他選擇的道路則是不斷著書,他將自己對于佛道儒的理解與文字的形式進一步傳播開來。
正是憑借著在閉關幾年間對于產(chǎn)業(yè)學的深入理解,南懷瑾在自己的著作當中一針見血,指出了當前文化的現(xiàn)狀和自身于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憑借著獨到的見解,南懷瑾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1947年受杭州靈峰寺住持的邀請,為僧人們教授禪修課程。他搬到臺灣以后面對著當時日本人在美國大肆宣傳禪學、將禪學納入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困境,他放下身段為別人講經(jīng)解疑。
正是這樣孜孜以求的生活,讓南懷瑾獲得了國學大師的身份。他對于禪學的理解,也讓很多人拍手叫好。他的付出和努力也得到了回應,在臺灣傳統(tǒng)文化方播放的南懷瑾的書也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成為了大陸和臺灣對話的橋梁。

三、騙子,基礎沉淀的缺少引爭議
然而,一些細心研究他著作的學者卻認為南懷瑾卻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學大師。正如某位北大教授所說的,南懷瑾的書只適合村夫文盲閱讀。
南懷瑾為了進一步傳播中華的禪學選擇了一刻不停歇的著書出書,內(nèi)容涉及儒釋道和諸子百家。但是他沒自己做錯了很多文化學者的批評,因為在他所寫的書中擺出一些歷史事實的錯誤,包括古文注釋的錯誤都體現(xiàn)過。
不僅如此,在南懷瑾的一些著作當中,也被某些文化學者抨擊,他們對南懷瑾的著作進行了分析、總結出了南懷瑾說經(jīng)寫書的一個重要特點:“無章法,無規(guī)律,管你漢語的語言規(guī)則,還是各代注者的研究成果,任何新奇的思想都敢講,任何讓人大跌眼鏡的觀點都敢提!
但是對于南懷瑾是騙子的爭論,本質(zhì)上應是文化基礎沉淀缺失所引發(fā)的。雖然不愿意承認,但是南懷瑾已經(jīng)缺乏一定的文學基礎是有目共睹的,自然而然在他的作品當中出現(xiàn)文學錯誤是可以諒解的。

而將其歸結于騙子這一方來說,明顯是缺乏理智的。他一生致力于宣揚中華禪學,用自己的努力喚醒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
四、開卷有益,大師與騙子何足道哉
在南懷瑾長達70多年的住宿過程當中,早已寫下了非常多的經(jīng)典著作。對于他而言,能夠去到宣傳文化的作用便是值得。歷盡千辛萬苦的南懷瑾也在晚年獲得了自己想要的回報,任何一本書的本質(zhì),只要開卷有益,便能達到他所撰寫的目的。
對于南懷瑾自己的書雖然有錯誤,但是能夠讓更多的中國人進一步了解到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便足矣。大師還是騙子的爭論,對于南懷瑾來說都是無足輕重。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