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啟良,1963年出生于廣洲,現居南美洲蘇里南,經營日用百貨,現任蘇里南書畫協會會長,一笑樓畫院長。
作為一個畫家,其重要之處并不在于他的表現技法,也不在于其灑脫的藝術風格,其價值在于他的創(chuàng)造性,在于他的心靈訴求,在于他所進入的獨特精神領域。
姚啟良老師以感動心靈的意境和精神守望,表現出畫家強烈的藝術魅力,以及由此帶給廣大觀者的啟迪。其作品筆墨語言是精湛的,形式是純粹的,表現是本質的,這就是一種藝術自然的境界。
姚啟良的畫,首先感悟到的是其作品中的一股蓬勃朝氣。他的畫最令人注目之處便是出人意外的營造了一個客觀與主觀、傳統(tǒng)與現代、寫實與抽象、真境與幻境或相互交融、或穿插組合的畫境。
姚啟良努力將個人的情感在畫面上以花和鳥的神態(tài)從兩個方面來顯現:一是有意味的“花”貌形態(tài),或雋秀、或清新、或滋潤、或靈動,用優(yōu)美的神態(tài)吸引人們的視線,并通過意會而進入畫境,陶醉其中。二是靠技藝手段自身的特有形式美感讓人產生愉悅之情緒。
這些作品有鳥語花香的明媚之境,有植物豐茂的繁榮之境,也有綠蔭融融、光影迷離的夢幻之境,令人神游其間、陶醉其中時會自然而然的產生出一種積極向上的蓬勃朝氣,這既是畫家在意境創(chuàng)造上的成功,也是對中國花鳥畫所蘊涵的人與自然親合一體、人類對自然生命關懷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繼承,更是當代人當代理念意識的一種新體現,由此其畫作也就比原有花鳥畫的傳統(tǒng)表達形式具有了更強的感染力。
姚啟良所描繪的體裁,都通過了認真觀察研究和反復探求,他追求的是能充分表現物象的外觀特點和內在精神的表現方法。他為了畫好一幅花卉,曾在春夏秋冬、風雨陰晴的不同節(jié)令中多次觀察寫生,用心領略、體驗花草的美麗外表和內在精神,著力用花鳥畫來表現藝術之美,來傳達一種唯美的藝術情調和情趣。
中國花鳥畫除了它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外,也體現了人與自然生物的關系,具有較強的抒情性, 往往通過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生活。
寫意花鳥畫的用筆技法和線條效果至關重要,是畫作的靈魂,盡量做到華潤 、松活、自如、靈變、沉著、灑脫、挺拔,要求有變化和不刻板。
他隨著表現事物和惰感的需要而變換技法,通過輕重、深淺、濃淡、虛實來體現,要輕中帶剛,有皴擦,有頓挫、有勾斫,筆斷意連 ,一氣貫穿,使人看到的不只是筆墨和具體物象,而帶有作者的“神”和“意”。
姚啟良的畫在立意上。它不是簡單地為了畫花繪鳥,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動物象與人們生活遭際、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系而給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實,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其怡情作用,主張通過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對先生的了解,正是從其筆墨以及蘊涵其中的獨特審美意蘊開始的。他以工筆花鳥見長,也作寫意花鳥。其花鳥畫創(chuàng)作不局限于師承某家某派,而廣泛師法于歷代名家。數十年來,其以五代黃荃和徐熙為宗,以宋人的工筆畫為典范和主要創(chuàng)作方向,同時將宋人的工筆、元、明、清的寫意加以雜揉,取之所長,又吸收近現代以及西方的筆墨元素,不斷完善寫意花鳥畫的表現技法。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融情于景,借筆達意,將萬物殊類的特征以及草木花鳥在光陰流轉中表現出來的自然生趣表達的淋漓盡致。
看他的作畫,很強烈的感覺到用線的流暢、柔和、霸氣和俊美,時時透出一股靈氣。在花與鳥之間,點綴著或黃、或青、或深、或淡的枝葉,在靜與動之間,呈現出一片平靜祥和的氣氛。
先生深諳宋人“專精體物”之妙道,筆下一枝一葉皆有所本。他很少去描繪罕見的奇花異草、珍禽異獸,而是把藝術的眼光聚焦于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耳熟能詳的花、鳥、竹、石上。其筆下的禽鳥,或三五成群,俏立枝頭左右顧盼、翩然欲飛;或隱于葉底追逐嬉戲、細語輕玩。亦或只鳥枝頭,凝神遠眺,把濃郁的情思引向了畫外。藏露和動靜之間,狀物存真、造境傳神。而其筆下的修竹、殘荷、鳴禽、鳧雁……無論大幅巨作還是冊頁小品,皆筆墨精妙、刻畫入微、真切感人。在其形神兼?zhèn)涞淖髌分,無不展現出“花能解語,云可寄情”的優(yōu)美意境以及自然萬物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旨趣!
“舉頭忽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倍嗄暌詠,先生淡泊名利、潛心藝術,通過靜觀萬物進而觀照萬物。以敏銳的藝術感受,渾厚的文化內涵,堅貞的藝術精神,始終不渝地追隨中國繪畫藝術的美學追求,上承傳統(tǒng)、下劈蹊徑,悠游于工筆和寫意之間穿梭置換,水法、墨法交替浸染,勾勒之中,始終不離造化之神姿,“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展現出中國花鳥畫的精髓,在氣韻生動的筆墨語言中,幻化出一種勃發(fā)崢嶸的生命意象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