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也是我們熟知的農(nóng)歷“小年”的日子。老話講,小年到,年味濃,確實如此,再過一個禮拜就是大年三十了,相信很多讀者已經(jīng)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對于小年,南北方的過的并不是一天,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比北方的小年晚了一天,據(jù)民俗專家蕭放老師介紹:清朝以前基本都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之后才出現(xiàn)了這種時間上的變化。
那么,小年都有哪些趣味民俗呢?
- 祭灶爺
小年的民俗非常豐富,比較重要的就要數(shù)“祭灶爺”的風俗了。這項民俗的歷史十分悠久,甚至超過了小年民俗的確立。其最早可追溯到千年前的先秦時期,古籍《禮記·月令》曾記載: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相傳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考察各家善惡功過的神靈,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神會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年的工作情況。人們在這一天祭祀灶神,祭祀的貢品主要是糖瓜,也叫麻糖,人們祭灶爺主要是希望灶神吃了祭祀的甜食后能在給玉帝匯報的時多說點好話,也有種說法是灶神上天后因吃了糖瓜嘴被粘住,說不了話,讓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 掃塵
小年的民俗除了祭灶神以外,還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就是掃塵了。掃塵的寓意是除舊迎新,每家每戶都會進行年終大掃除,而且有趣的是"掃塵"在南北方的叫法也各不相同,在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掃塵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堯舜時期就已出現(xiàn),在唐宋時期逐漸風行,宋代古籍《夢粱錄》曾記載:“十二月盡,俗云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塵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笨梢娺@項民俗的歷史淵源很深。
- 剪窗花,寫春聯(lián)
剪窗花、寫春聯(lián)也是小年民俗活動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剪窗花的內(nèi)容形式有很多,主要就是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等。小年以后,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lián),而且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尤其是大門上的對聯(lián),關(guān)系到一家的門面問題,貼的春聯(lián)的內(nèi)容或抒情,或?qū)懢,?nèi)容豐富,妙語聯(lián)珠。
文末,筆者祝各位讀者小年快樂,吉祥如意。
(本文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
參考文獻:
《過年說祭灶》王吳軍
《掃塵土 剪窗花 寫春聯(lián)》中國新聞網(wǎng)
整理/袁立聰 審/任慧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