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先生說:“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jìn),造極于趙宋之世”。
此話不假。沒有一個朝代,比宋朝更懂美。


當(dāng)歐洲還沉淪在黑暗中世紀(jì), 北宋汴京夜市徹夜通明,瓦舍勾欄晝夜上演百戲;女子頭戴“一年景”花冠, 男子簪花飲酒賦詩。
南宋·蘇漢臣《貨郎圖》
《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市井繁華, 讓六百年后的凡爾賽宮都相形見絀。


汝窯天青釉的極簡美學(xué),比西方提出“極簡主義”早900年不止。
點(diǎn)茶、插花、掛畫、焚香,四方雅事至今仍是東方美學(xué)的巔峰典范。

全世界無不傾倒、沉醉于宋朝文明——
波斯詩人讀宋詞感嘆:“ 東方詩人的酒杯里,盛著整個宇宙的月光”。
日本天皇親自抄寫《赤壁賦》, 下令和歌必學(xué)宋人意境。
法國學(xué)者謝和耐更是直言:“ 宋代文明面前,他族皆顯蠻夷!”

美學(xué)大師蔣勛說:想要這一生有品味的生活,宋人就是最好的老師。
雖然盛世遠(yuǎn)去,但宋朝美學(xué)精髓,早已凝聚在了宋詞之中。
讀懂了宋詞,便懂了生命冷暖、世情圓缺。即便在人生沉浮中,也能活出詩意和從容。

1142年,南宋朝廷跟金人求和時,對方提出的回報條件中,除歲幣銀絹之外,有一項(xiàng)要求尤為特殊:
就是「索要蘇軾、黃庭堅、李清照詞集刻本一百冊」
《宋史》等多部典籍也記載金人曾直言:“ 南朝文物,盡入北朝為上!
可見女真貴族深深仰慕中原文明,渴望的不只是土地與銀絹,更是宋人筆下的風(fēng)華與靈魂。
蘇軾的豁達(dá)、清照的深婉、庭堅的奇崛——
在鐵與血的年代,詞,成為一種無聲的征服。
它超越國界、跨越陣營,成為連敵人也衷心嘆服、愿以江山換詩篇的文化瑰寶。

它是一部中國人自己的情緒詞典——
孤獨(dú)時,是“ 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diǎn)點(diǎn)滴滴”
歡聚時,是“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挫折時,鼓勵你:“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它教會我們熱愛生活——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珍惜當(dāng)下,活出生命的絢爛。

它更是獨(dú)一份的審美意境——
一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讓后世無數(shù)中秋詞都黯然失色。
讀到“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瞬間讀懂什么是中國人的含蓄浪漫。

這也是為什么1000年后今天。
每每有人問,怎么才能 把尋常日子過成詩,浮躁中重拾內(nèi)心寧靜。
我都會說,去讀讀宋詞吧。詞中有千般人世,萬種情懷。

每個人一生中的煩惱憂愁、聚散悲歡,都能在宋朝中找到共鳴!
對孩子來說,它更是探尋東方美學(xué)的源頭秘境、啟蒙傳統(tǒng)文化的至美窗口。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