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黃帝和炎帝都是“龍子”。炎黃子孫自然也就是“龍的傳人”
中國人歷來對“龍”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從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崇拜,到今天人們已經(jīng)開始用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國龍更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文化的象征,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它是非常神奇的動物,龍的形象更是一種符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fā)、自豪。
上下數(shù)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里頭,不但人們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幾乎都有打上龍文化的烙印,而且龍文化的視角,龍文化的審美意識已滲透入了我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在民間,龍仍然以各種方式出現(xiàn)。中國的各個民族幾乎都有以龍為主題的傳說和故事,比如我們常見的形式,人們以賽龍舟、舞龍燈來歡慶節(jié)日,以祭祀龍來祈求風調(diào)雨順。同時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qū)或中國城內(nèi),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由此可見,龍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是中國等東亞國家的歷史傳承,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寓意著祥瑞,成為維護中華的符號。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幅作品也正是馮老師結合中華傳統(tǒng)龍文化所作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該作品。
對龍的描繪,時;谏裨捝,而此作品,馮老師則將中國傳統(tǒng)書法與根藝完美結合,化虛為實,體裁雖精簡但卻具有書法技藝的“龍”字,顯現(xiàn)傳統(tǒng)書法的用筆規(guī)范
馮老師這幅作品連接巧妙。精致簡練,除了具有形似龍字造型外,從左至右還有一條頭,嘴,角,眼等俱全栩栩如生的龍的畫面;在龍的尾部即右下部還有一個天真的小孩的造型,總之,本作品奇在“龍(字)中有龍(畫)、貴在龍中又有人”,具有傳統(tǒng)書法無法比擬的藝術效果,有人說,這就是龍生貴子呢?而且龍還巧妙運用了繁體龍字的造型。
借助馮老師這幅作品,使龍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同時薪火相傳,作為華夏文明龍的傳人,我們驕傲自豪,同時也要發(fā)揚和傳承龍的圖騰文化,讓偉大民族文化生生不息。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