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shù),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這些個性鮮明的書法名帖,記錄和書寫著中國中國書法的心路歷程。中國傳世書法名帖,千百年來幾經(jīng)滄桑流轉(zhuǎn)有序,是人類的文化財富,是每一個書法人不可遺忘的。
一、巫言鬼語——楚帛書編輯
《楚帛書》又稱《楚繒書》,就帛書的書法藝術(shù)而言,其排行大體整齊,間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規(guī)范整齊之中又現(xiàn)自然恣放之色。其字體扁平而穩(wěn)定,均衡而對稱,端正而嚴肅,介于篆隸之間,其筆法圓潤流暢,直有波折,曲有挑勢,于粗細變化之中顯其秀美,在點畫頓挫中展其清韻,充分展示作者將文字藝術(shù)化的刻意追求。
二、肅然景仰巍峨氣象——嶧山石刻編輯
《嶧山刻石》又稱《元摹嶧山秦篆碑》。原立于鄒縣城縣衙大堂,民國初年移入孟廟致敬門內(nèi),1973年移入啟圣殿內(nèi)保存,現(xiàn)存于鄒城市博物館?淌守Q長方形,水成巖石質(zhì),四面刻字。碑高1.9米,寬0.48米,四面皆同。正面、左側(cè)面刊刻頌揚秦始皇功績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詔書。小篆體,每面5行,共222字。
三、方直之中顯圓巧——張遷碑編輯
《張遷碑》,全稱《漢故城長蕩陰令君表頌》,亦稱《張遷表頌》,明初出土。碑刻于東漢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縱317厘米,橫107厘米。凡15行,行42字。
四、秀美生動似神品——曹全碑編輯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于東漢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寬95厘米。明萬歷初合陽縣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現(xiàn)在西安碑林。
五、行筆真如野鶴閑鷗——石門頌編輯
《石門頌》著名摩崖石刻。全稱《漢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又稱《楊孟文頌》、《楊孟文頌碑》、《楊厥碑》。東漢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漢中太守王升撰文,為順帝初年的司隸校尉楊孟文所寫的一篇頌詞。
六、草書學張芝——冠軍帖編輯
七、《二!分谑灼]季直表編輯
八、如歌聲繞梁琴人舍徽——皇向急就章編輯
九、古雅墨氣如新——出師頌編輯
十、墨色有綠意——平復帖編輯
十一、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編輯
十二、初學《黃庭》 恰到好處——黃庭經(jīng)編輯
十三、王氏家風漏泄殆盡——姨母帖編輯
十四、天下子敬第一帖——中秋帖編輯
十五、雄秀驚人無卜神品——鴨頭丸帖編輯
十六、沉穩(wěn)中的活潑——新月帖編輯
十七、盡露晉人韻味——伯遠帖編輯
十八、南碑之冠——釁龍顏碑編輯
十九、休兼眾妙——真草千字文編輯
二十、險勁瘦硬自成一家——九成宮醴泉銘編輯
二十一、歐行第一書——夢奠帖編輯
二十二、復歸平淡以含蓄勝——孔子廟堂碑編輯
二十三、草書之法千變?nèi)f化——大字陰符經(jīng)編輯
二十四、行書入碑由此出——溫泉銘編輯
二十五、點畫之間現(xiàn)丈夫氣概——升仙太子碑編輯
二十六、有唐第一妙腕——書譜編輯
二十七、挫萬物于筆端——文賦編輯
二十八、氣壯山河化柔為剛——麓山寺碑編輯
二十九、縱筆如飛狂客風流——孝經(jīng)編輯
三十、龍章鳳姿——鵲鴿頌編輯
三十一、飄飄乎有仙氣——上陽臺帖編輯
三十二、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古詩四帖編輯
三十三、鋒芒利如歐冶劍——自敘帖編輯
三十四、沉痛切骨天真爛然——祭侄稿編輯
三十五、固是魯公得意筆——東方朔畫贊碑編輯
三十六、書貴瘦硬方通神——玄秘塔碑編輯
三十七、用筆在心心正筆正——神策軍碑編輯
三十八、落筆灑篆文——三墳記編輯
三十九、似微醉之人隨意游走——韭花帖編輯
四十、如橫風斜雨落紙云煙——神仙起居法帖編輯
四十一、肥而不剩肉——同年帖編輯
四十二、神清骨冷無由俗——自書詩帖編輯
四十三、文醇筆勁既美且箴——道服贊編輯
四十四、端勁高古容德兼?zhèn)洹涡奶眉執(zhí)?p class="ql-align-center" style="border: 0px; margin: 0.63em 0px 1.8em; padding: 0px; counter-reset: list-1 0 list-2 0 list-3 0 list-4 0 list-5 0 list-6 0 list-7 0 list-8 0 list-9 0; text-align: center;">
編輯
四十五、天真爛漫是吾師——黃州寒食帖編輯
四十六、筆落驚風雨——諸上座帖編輯
四十七、聽松濤韻得佳作——松風閣詩帖編輯
四十八、運筆如揮快刀利劍——虹縣詩編輯
四十九、神氣飛揚 米氏墨皇——珊瑚帖編輯
五十、屈鐵斷金的瘦金體——閏中秋月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