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為何不把大道的真相直接告訴世人?
眾所周知,被譽為中華文化總源頭的《易經(jīng)》,通過八卦直接揭示了世界的本質(zhì),并以六十四卦展現(xiàn)了世間萬象。此外,歷史上的儒家、墨家、法家,乃至外來的佛家等學派,均建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論與知識體系。盡管它們研究的領域與對象各異,但皆有一個共同特點:直截了當,明確清晰。例如,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禮樂秩序,以及佛家的六道輪回、佛教戒律等教義規(guī)定。

然而,唯有道家老子獨具匠心。其代表作《道德經(jīng)》雖僅五千余字,但從頭至尾,未能明確揭示最核心的“道”究竟為何意,甚至其名稱亦是臨時勉強而定,至今尚無正式定論。而且,這個“道”自古以來便無法言傳。說句外行話,老子之道究竟是玄幻炒作,還是至高無上的智慧?
下面幾個高贊回答:
24史 回復說: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濟公。濟公里面有個人想當官,求濟公幫忙,濟公怎么做的呢?他沒有直接告訴他當官沒那么美好,而是兜了一圈,帶著他在夢中周游。夢中這個人做了官,開始還想著做清官,但漸漸被社會腐化做了貪官,最后因為貪了錢,差點被斬首?焖乐埃^望地發(fā)現(xiàn),濟公原來說的是對的,可為時已晚。等他絕望地閉上眼睛后,眼前白光一晃,這才發(fā)現(xiàn),剛剛經(jīng)歷的,僅僅是一場夢。
濟公通過給他做了一場官場的夢,演示了一生。夢醒后,這人看到了前因后果,一下子清醒過來了。原來官場并非自己想像的那樣,于是對這個大道理達到了透徹的領悟。
這就是人的根性。人類有一個非常大的bug,就是沒有人可以從并未犯過的錯誤中反省出錯誤。說白了,即便對方告訴你了對面那條路不通,大部分人非得自己親自走到那邊,才相信。如直接告訴你的道理,你通常不會相信,老話叫不撞南墻不回頭。
換句話說,如果老子直接告訴你的道理,那基本上是白搭。而且如果老子連這一點點東西都沒有悟透和想明白,自然也就不會有《道德經(jīng)》,也不會有“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道理。

所以佛教中,佛祖、菩薩都有化身。菩薩在幫助他人之前,是不露真身的,而是變化成各種凡間的模樣,來引導其看到后果,從而讓人知道后果的嚴重而幡然醒悟,從而度化世人。濟公即是如此,所以是度化、引導,而不是直接給予。因為直接給予你的話,你雖得到,卻不能珍惜,得而不珍,終將會失去,又有何意義呢?
胖池 回復說:
當年明月在寫完《明朝那些事兒》后,接受采訪時說:“人類從歷史中獲得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同樣的,《道德經(jīng)》講了很多淺顯直白的道理,拿來就能用,然而人們卻無法拿來使用。究其原因,人無法直接吸收道理為己用。
正如豆豆的小說《天道》里講的:“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覺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上學時,英語老師說每天背誦5個單詞,高中三年就可以掌握高考試卷中九成九的單詞。5個單詞很難嗎?不難。每天背5個單詞很難嗎?很難。從初高中過來的人,回過頭來看,每天背5個單詞,是不是掌握英語單詞既輕松又有用的方法?是的,既沒壓力又沒難度。可是,真的有用嗎?不,沒用,因為幾乎沒人這么做。
人無法吸收道理為己用。《道德經(jīng)》81章涉及的內(nèi)容龐雜豐富,極為難得,更重要的是,它確實是直白地在告訴你道理。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边@句話主要告訴上位者,不要太重視難得的貨物,這樣人民就不會成為盜賊。假如你有個非常罕見的石頭,通體透亮,在陽光下能閃爍七彩光芒,但主導的環(huán)境卻不在乎這個東西,引導人民視之為平常,大家還會去偷盜它嗎?

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文學、新聞等管制,使人接觸不到,或者難以接觸到一些信息,人們就不會受到這些信息的影響。很多人是沒有腦子的,是蠢笨不堪的,是蒙昧的,他們接受信息后,就全盤接受,很容易受到血腥、暴力、黃賭毒、嫖娼等各種不良信息的誘導,從而走上不歸路。見不到,你的心就不會蠢蠢欲動了。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